摘要 秦王子嬰(?—前206年),姓嬴,名子嬰,或單名嬰。秦朝最后一個統(tǒng)治者。子嬰在位時稱“秦王”,但后世亦有人稱之為“秦三世”,意指其實際上繼秦二世為帝。 秦三世-歷史簡介 ![]() ![]() 秦三世 秦王子嬰,姓嬴,名子嬰,或單名嬰。秦朝最后一個統(tǒng)治者。 嬴子嬰(?年-前206年),在位47天。性格隱忍軟弱。身世不詳。胡亥被弒后。趙高迎立子嬰繼位。當時的情況,秦的領土比統(tǒng)一前更小,所以趙高讓子嬰不能稱皇帝,只稱王,是為秦王。子嬰即位五天后設計殺死趙高,隨即把他的家人全部處死。《史記》指趙高企圖招引起義軍到咸陽及承諾殺死全部秦朝宗室,子嬰知道后先下手把他殺死。劉邦首先進入關中,到達灞上后勸子嬰投降,并得到子嬰的同意。子嬰用繩綁縛自己,并攜同皇帝御用的玉璽和兵符等,親自到劉邦軍投降。秦朝在子嬰投降的一刻正式結(jié)束。劉邦沒有處死子嬰,而把他交給隨行的吏員看管。不久,項羽亦率領大軍到達關中。劉邦因無力抗爭撤退。項羽入咸陽城后,立刻殺死子嬰,并進行了大屠殺,秦朝累代之積至此一炬而盡。 秦三世-人物生平 秦始皇死后,二世胡亥即位。二世寵信宦官趙高,誅殺多位舊臣,包括李斯、蒙恬等人。當二世準備加害蒙恬時,子嬰曾勸阻二世,但二世不聽。 二世在位三年,被趙高所殺。趙高欲自立為王,但發(fā)現(xiàn)群臣并不支持,於是迎立子嬰繼位。趙高聲稱民變起后,秦地比統(tǒng)一前更小,故子嬰不能稱“皇帝”,而只能稱“王”。 子嬰即位五天后便定計殺死趙高,并隨即把他的家人全部處死。《史記》指趙高企圖招引起義軍到咸陽及承諾殺死全部秦朝宗室,子嬰知道后先下手把他殺死。 率領其中一支秦末起義軍進入關中的劉邦在到達灞上后派人勸子嬰投降,并得到子嬰的同意。子嬰用繩綁縛自己,并攜同皇帝御用物品 (包括玉璽和兵符) 親自到劉邦的軍前投降。子嬰共當了47天秦王。 秦朝在子嬰投降的一刻正式結(jié)束。劉邦并沒有處死子嬰,而是把他交給隨行的吏員看管。 一個多月后,項羽亦率領大軍到達關中。劉邦的部將曹無傷向項羽稱劉邦將以子嬰為相而自立為關中王,結(jié)果項羽設下了鴻門宴。項羽入咸陽城后,立刻殺死子嬰,并進行了大屠殺。 秦三世-人物身世 ![]() ![]() 秦國地圖 子嬰的身世并無定論。 最早記載子嬰事跡的《史記》,對子嬰其人,有三種不同的說法: 一是“秦二世的侄子”?!肚厥蓟时炯o》:“立二世之兄子(這種說法認為“兄子”就是兄長的兒子)公子嬰為秦王?!?/p> 二是“秦始皇之弟”?!独钏沽袀鳌罚骸案?(趙高) 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p> 三是“秦二世的兄長”。這一派認為《秦始皇本紀》的有關章句應該理解為:“立二世之兄、子嬰為秦王?!?/p> 從東漢班固一直到近、現(xiàn)代修訂出版的《辭海》和《辭源》,多采用第一種說法,又指子嬰是二世長兄扶蘇的兒子。 亦有論者支持第二說,論點包括: 子嬰的遭遇、才干及影響力并非任何屬秦二世同輩或后輩者所能企及。 最大的可能性是:子嬰是秦始皇的孫子、扶蘇的兒子。 秦三世-歷史評價 根據(jù)《史記》所述,賈誼認為嬴子嬰是使秦朝完全滅亡的人物。他在一篇論文中認為:只要子嬰有“庸主之材”,加上中規(guī)中矩的輔佐,秦仍可保守關中地區(qū)。司馬遷本人在《秦始皇本紀》中亦對賈誼的論文表示贊同。 東漢史家班固則持不同看法:他認為秦二世死時,秦朝已不可救;子嬰雖然無能為力,但殺死趙高的決定已證明他已盡力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應該予以同情和尊重:“吾讀《秦紀》,至于子嬰車裂趙高,未嘗不健其決、憐其志。嬰死生之義備矣。” (互動百科) 本帖轉(zhuǎn)自網(wǎng)絡 秦二世胡亥和宦官趙高已經(jīng)把秦折騰的千瘡百孔,病入膏肓,子嬰已經(jīng)是狗尾續(xù)貂,無關緊要了,但他最后殺趙高是亮點。在對待子嬰(包括秦皇族)的態(tài)度上,可以立見劉邦和項羽在政治上的高下。轉(zhuǎn)發(fā)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