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謔浪說明李冶人道后,在個人情戀上已經(jīng)十分放蕩,性格上也已畸形變態(tài)。她同士大夫如蹀狎,實在是“道”其名而“娼”其實!《唐詩紀(jì)事》、《唐才子傳》還記載李冶同僧皎然情甚相得。皎然贈詩云:
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
禪心競不起.還捧舊花歸。
皎然心如磐石,佛心鎮(zhèn)定,微笑從容應(yīng)付,竟然毫無生理反應(yīng),也不生氣。
《全唐詩》卷82l皎然詩題作“答李季蘭"。這說明李冶曾主動以詩挑逗皎然,所以皎然才答以以”天女來相試”。李冶之作為女冠行為失檢,謔浪縱恣至此,除了因愛情失意,借此宣泄,畸形變態(tài)外,又能作什么解釋呢?
《全唐詩》存錄李冶詩18首,其中10首或明或暗抒寫她的相思之苦。她“美姿容,神情蕭散,專心翰墨,善彈琴,尤工格律”(《唐才子傳》),分明是一個才女,所以極為當(dāng)時的詩人文土所重。她同魚玄機(jī)一樣,同時多偶,與許多文士有戀情關(guān)系。除上面提到的著名詩人劉長卿、詩僧皎然外,還有越州刺史杜鴻漸、詩人朱放以及文士韓揆之、閻伯鈞、蕭叔子、崔換等名流。
卷805_12 【得閻伯鈞書】李冶
情來對鏡懶梳頭,暮雨蕭蕭庭樹秋。
莫怪闌干垂玉箸,只緣惆悵對銀鉤。
朱放送了她一首詩:
古岸新花開一枝, 岸傍花下有分離;
莫將羅袖拂花落, 便是行人腸斷時。
在一個月白風(fēng)清的夜晚,李冶在道觀中,仰望天上的一輪明月,只見銀光灑滿了觀里觀外的觀宇和林木,清風(fēng)習(xí)習(xí),青燈燭光隨風(fēng)搖曳,此情此景,她更加思念在遠(yuǎn)方的情郎朱放,寫下了下面這首《明月夜留別》(《全唐詩》卷805):
離人無語月無聲, 明月有光人有情。
別后相思人似月, 云間水上到層城。
試比較《寄朱放》和《送閻二十六赴郯縣》,便可知二人都是李冶情人。《寄朱放》云:
相思無曉夕.相望經(jīng)年月。
別后無限情.相逢一時說。
《送閻》詩云.
離情遍芳草,無處不萋萋。
歸未重相訪,莫學(xué)阮耶迷。
這種同時多偶相戀,除了不以賣笑侍夜?fàn)I生外,形式上同娼妓是很相似的,故蘇氏云“半娼式”。而這種性 愛變態(tài)在女冠中絕不足個別的現(xiàn)象。
在李冶交往的好友之中,寫了《茶經(jīng)》一書,被人們尊為“茶圣”的陸羽(字鴻漸)是很特別的一位。
有一種說法是,兩人是同窗讀書的青梅竹馬好友。但據(jù)現(xiàn)代詩人兼學(xué)者聞一多先生考證,李冶生于中宗景龍三年(公元709年),而陸羽生于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3年),就是說,李冶要比陸羽大24歲。所以上述說法是不能成立的。
但兩人是關(guān)系極為密切的好友兼情人卻是真的。李冶有好幾首詩就是描寫他們之間友情的。
她還曾拜陸羽為師,學(xué)習(xí)茶藝。后來湖州一帶著名的「擂茶」,據(jù)傳即是她留下的絕技。
有一次李冶生病,遷到燕子湖畔調(diào)養(yǎng)。陸羽得知后趕忙前去探望。后來李冶留下了《湖上臥病喜陸鴻漸至》(《全唐詩》卷805)詩一首:
昔去繁霜月,今來苦霧時。 相逢仍臥病,欲語淚先垂。
強(qiáng)勸陶家酒,還吟謝客詩。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見面后,“相逢仍臥病,欲語淚先垂”。只這兩句,就可見二人之間密切的關(guān)系了。病了,情人來了,哭了。把個陸羽心疼得不得了,于是,衣不解帶,在床前案后連著服侍了好幾天。等病稍好后,李冶就不顧陸羽的勸阻,“強(qiáng)勸陶家酒”,然后便“偶然成一醉”了,與情郎共醉,還有比這還幸福的事嗎?當(dāng)然就“此外更何之”了。
等李冶病愈后,陸羽就告辭離去了。以后很長時間都沒有他的消息,她思郎心切,又寫下了傳誦甚廣的《相思怨》(人道海水洋.不抵相思半。。。。)。
三十歲以后的李冶性格更加開放,頻頻與騷人墨客聚會于開元寺,吟詩論文,談笑風(fēng)生,言語大膽,竟被傳為一時的美談。
特別是她云游到了文人薈萃的廣陵后(今揚州),更是出盡了風(fēng)頭,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學(xué)術(shù)超人”了。
終于,她的詩名傳到了喜愛文才的唐玄宗那里,皇上叫人找了她寫的幾首詩一看,果然不同凡響,不禁大為贊賞。很想見識一下能寫這樣好詩的是何等樣子的奇女子,于是就下詔讓她進(jìn)京面圣。
聽到這天大的喜訊,她自然是喜不自禁,但卻又愁從中來。
因為這時的她,已經(jīng)年過40了。雖然徐娘半老,風(fēng)韻猶存。但去見皇上,還是太老了。昔日的美艷如花,已經(jīng)凋零大半了。很有些“壯士未遇”,“美人遲暮”的感慨。
于是在赴京城長安前,她寫下了這首感情復(fù)雜的《留別廣陵故人》(《全唐詩》卷805):
無才多病分龍鐘, 不料虛名達(dá)九重。
仰愧彈冠上華發(fā), 多慚拂鏡理衰容。
馳心北闕隨芳草, 極目南山望舊峰。
桂樹不能留野客, 沙鷗出浦謾相逢。
到達(dá)長安后,玄宗召見了她。見到“情詩天后”竟然是個中年婦人,也頗感意外。于是打趣說:“雖年高,亦一俊媼也。”(年紀(jì)雖然大了點,但還是一個漂亮的老太婆呢。)
玄宗留她在皇宮中住了一個月,賞賜了她很多東西后,才讓她回去了。
回去后,就沒了消息,不知所終了。
魚玄機(jī)詩中提到的相好情人比李冶還多,而蜀中女道士薛濤則“歷事十一鎮(zhèn)”,既是道姑,義是官妓,叉是女校書,其于李冶、魚玄機(jī),恣情放蕩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攬草結(jié)同心,將以遺知音。春愁正斷絕,春鳥復(fù)哀吟。
風(fēng)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不結(jié)同心人,空結(jié)同心草。
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玉箸垂朝鏡,春風(fēng)知不知。
《春望》全詩,讓人感受著花謝花落花飛的絕望。無疑,這首詩正是那些日子她凄愴悲涼心境的真實寫照?!?/font>
“全唐詩"中錄存的女冠詩比道士詩還要少。卷797卷850收名媛詩107家、詩535首。其中薛濤,魚玄機(jī),李冶、元淳當(dāng)過女冠,四家存詩才158首。又據(jù)詩歌內(nèi)容判斷,崔仲容、葛鴉兒、葛氏女似乎也屬女冠.崔詩3首,葛梅兒 2首,葛氏女1首。六家合計164首。又卷863一卷865所收女仙,神、鬼詩,剔除其迷信成分,其中有一些也應(yīng)屬女冠詩。如戚逍遙、眉娘、以及托名洛川仙女、南溟夫人、云臺五女仙、上元夫人.吳清妻、慈恩塔院女仙、織女、嵩山女、青童、觀梅女仙、吳彩鸞、王氏女、毛女正美、王仙仙、廣利王女、黃陵美人、王氏婦,金車美人等,臺42首。又外編樸遺薜濤2首、李冶2首。總計《全唐詩》錄存女冠詩210首。據(jù)粗略統(tǒng)計,其中抒寫因愛的困擾、相思及與文士發(fā)生戀情的詩竟達(dá)108首,占一半以上。這些詩大多感情真摯,無雕鑿作態(tài),應(yīng)是唐代戀情詩中的珍品。
-----------------------------------------------------------------------------------------------------------------------
唐代詩人崔鶯鶯詩詞2首
--------------------------------------------------------------------------------
《寄詩(一作絕微之)》崔鶯鶯
自從銷瘦減容光,萬轉(zhuǎn)千回懶下床。
不為傍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
【注】鶯藏柳岸無人語,惟有墻花滿樹紅。一個“情”字。
《告絕詩》崔鶯鶯
棄置今何道,當(dāng)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
【注】出自元稹的《鶯鶯傳》
意思是說:以前拋棄,現(xiàn)在又何必再說, 當(dāng)時又不珍惜.還是把曾經(jīng)對待(我)的愛,放在眼前人身上吧. 一出《西廂記》戲,賺得多少淚?
--------------------------------------------------------------------------------
《句》
妾心合君心,一似影隨形。【求愛語】
梁燕無情困,雙棲語此時。
不覺紅顏去,空嗟白發(fā)生。【無常】
桐花落盡春又盡,紫塞征人猶未歸。
《戲贈》 崔仲容
暫到昆侖未得歸,阮郎何事教人非。
如今身佩上清箓,莫遣落花沾羽衣。
【注】老娘現(xiàn)在修道。老娘這么好的一個姑娘,可直可彎能屈能伸,賣的了萌,耍得了二,扮得了少女,演的了女王,曬的了下限,紅的了臉頰,玩的了小清新,咽得下重口味,斥退過死皮賴臉的無知少年,躲過了不懷好意的搭訕大叔,你講笑話我可以拍桌大笑,你要玩文藝我仰望星空。
《贈歌姬》 崔仲容
水剪雙眸霧剪衣,當(dāng)筵一曲媚春輝。瀟湘夜瑟怨猶在,巫峽曉云愁不稀。
皓齒乍分寒玉細(xì),黛眉輕蹙遠(yuǎn)山微。渭城朝雨休重唱,滿眼陽關(guān)客未歸。
【注】也寫自己。
--------------------------------------------------------------------------------
和潘雍(葛氏女 唐詩)
九天天遠(yuǎn)瑞煙濃,駕鶴驂鸞意已同。
從此三山山上月,瓊花開處照春風(fēng)。
【注】仙風(fēng)道骨,頗有《莊子》逍遙游之風(fēng)采。意境高。
懷良人(一云朱滔時河北士人作)(葛鴉兒唐詩)
蓬鬢荊釵世所稀,布裙猶是嫁時衣。
胡麻好種無人種,正是歸時不見歸。
會仙詩(葛鴉兒唐詩)
彩鳳搖搖下翠微,煙光漠漠遍芳枝。
玉窗仙會何人見,唯有春風(fēng)仔細(xì)知。
煙霞迤邐接蓬萊,宮殿參差曉日開。
群玉山前人別處,紫鸞飛起望仙臺。
歌(戚逍遙 唐詩)
笑看滄海欲成塵,王母花前別眾真。
千歲卻歸天上去,一心珍重世間人。
卷863_43 【別遙見詩】 妙女
手攀橋柱立,滴淚天河滿。
卷863_40 【答孫玄照】 王仙仙
鴛鴦相見不相隨,籠里籠前整羽衣。
但得他時人放去,水中長作一雙飛。
卷863_41 【附:孫玄照琴中歌贈王仙仙】 王仙仙
相如曾作鳳兮吟,昔被文君會此音。
今日孤鸞還獨語,痛哉仙子不彈琴。
卷863_32 【書任生案】 嵩山女
我本籍上清,謫居游五岳。以君無俗累,來勸神仙學(xué)。
葛洪還有婦,王母亦有夫。神仙盡靈匹,君意合何如。
【注】邀請老兄共赴仙臺,表達(dá)直白,好詩。
卷863_34 【與趙旭叩柱歌】 青童
白云飄飄星漢斜,獨行窈窕浮云車。
仙郎獨邀青童君,結(jié)情羅帳連心花。
【注】也是好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