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聽完這番話,立即對劉伯溫肅然起敬:軍師不愧是軍師,想得就是周到,考慮得就是全面,正所謂“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是也。 服了,徹底服了。 如果不是劉伯溫一語點醒,自己還要奉命在這里不明不白地打持久戰(zhàn),照這樣下去,別說西征了,被陳友諒和張士誠送上西天還差不多。 徐達明白了劉伯溫分析的局勢,知道他必已想好了萬全之策,于是繼續(xù)向他討教。 劉伯溫讓徐達再次領(lǐng)教了高智商的人的厲害,馬上就拿出了他早已準備好的兩個計策: 疑兵之計——偏師圍城,困死安慶。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主力沿江而上,直搗江州,給朱元璋一個實實在在的驚喜(當然,驚喜之后就是驚嚇了,這個就要看陳友諒的心臟承受能力)。 徐達聽了喜出望外,大腿一拍:軍師計策正合我意,江州一破,安慶何足道哉! 劉伯溫一見徐達這么有默契,趕緊敦促他去向朱元璋提議。 徐達是個做事果斷干練的人,二話不說,立即跑去找朱元璋向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當然,建議實際上是劉伯溫的)。 朱元璋沒想到徐達這么有見地,大喜過望,當即表示首肯,并下令陸軍繼續(xù)圍困安慶,主力水師由徐達徐先鋒率領(lǐng),急速逆江而上,直奔江州。 劉伯溫的“曲線救國”計就此成功! 陳友諒永遠不知道的是,遇到了劉伯溫算是遇到了克星,他的腦子再聰明,在劉伯溫面前也不夠用。 假如陳友諒的智商達到了120,劉伯溫早已經(jīng)進了門薩俱樂部。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他的所有計謀、英明在劉伯溫面前統(tǒng)統(tǒng)像是被雨打濕了的彈藥,只能啞火,然后等待他的是劉伯溫給朱元璋上好彈藥,由朱元璋開槍,對他一槍又一槍持續(xù)射擊,直至最后致命的一槍,送他上黃泉路。 很快,陳友諒又將再次嘗到劉伯溫的厲害。 當徐達的先鋒部隊到達江州城下時,江州守軍毫無察覺。 毫無察覺的原因很簡單,兩個: 第一,這時天已經(jīng)黑了,該吃飯的吃飯,該上廁所的上廁所,該換崗的換崗,沒吃飯的喊正在吃飯的:扒快點兒,老子還沒吃。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原因——鑒于江州已經(jīng)派出去一支巡江水師,順江而下,沿途巡邏,一有敵情,就會立刻上報,江州守軍相信,除非敵人從天上飛過來,不然絕對不可能在他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從水路到達江州。 然而,就在他們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徐達的部隊已經(jīng)悄無聲息地到了城下的江上。 要知道,江州別的沒啥,最重要的是它位于鄱陽湖的入江口,就沖這個位置,歷來就是兵家的必爭之地。 誰占據(jù)了這個地方,誰就掌握了易守難攻的地理優(yōu)勢。 所以,當陳友諒打了敗仗跑回來之后嗎,就天天派巡江水師沿江巡邏,并命令他們一有消息立刻報告。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巡江水師在順江而下的途中與徐達和朱元璋來了次“激情邂逅”,結(jié)果,他的巡江水師因為是順江而下,船速太快,根本停不下來,直接沖進了徐達和朱元璋一前一后、一左一右的夾擊圈中,被他們活活包了頓餃子,報信的人都沒來得進跑出去。 他更不知道的是,徐達和朱元璋的艦隊之所以一前一后、一左一右,是出自劉伯溫的主意。 如果陳友諒見到劉伯溫,不知該叫他“冤家”還是“天敵”。 現(xiàn)在他也沒機會知道了,因為徐達不給時間讓他知道。 徐達到達江州城下后立即命令手下一員大將發(fā)動主攻,奪下城池。 在他看來,這員大將智勇雙全,一定能圓滿完成任務(wù)。 事實證明,他的判斷和任用沒有錯。 大明開國之后封的六位公爵中,除了李善長一位文臣,其他五位都是武將,如果要弄個武將排行榜,我相信,這員大將可以排到第六,沒辦法,其他幾個實在太厲害,超不了。 但是,這個人也實在很不簡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