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又稱“佛郎”、“法藍”、景泰藍',是一種多用來涂在銅質(zhì)、銀質(zhì)、金質(zhì)等金屬器物表面的釉料(因工藝難度、造價等因素,金屬以銅質(zhì)最為常見)。表面附著了琺瑯釉料的器物,就稱之為琺瑯器。根據(jù)制作和加工工藝的不同,琺瑯器又可分為掐絲琺瑯器、鏨(zàn)胎琺瑯器、畫琺瑯器、透明琺瑯器等幾個品種,其中又以掐絲琺瑯器最有代表性。 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琺瑯器最早誕生于希臘,希臘普魯斯島出土的公元前12世紀的六枚戒指和雙鷹權(quán)杖首被公認為是最原始的掐絲琺瑯器。歷史記載,早在宋元時期,掐絲琺瑯器就由于東西貿(mào)易的興起,隨著一般番貨(舊稱進口的物品為“番貨”)傳入我國,但是直到元代成吉思汗進攻大食國(唐宋時期中國對阿拉伯國家的總稱),俘回了大食的掐絲琺瑯器制作工匠掐絲琺瑯的制作技藝才正式傳入中國。 這里傳播著生活中紛繁的美好,歡迎您的加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