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不僅是全國人民向往的最高學府,更有著醉人的四季美景和遍布其中的廉價美食。找個風輕云淡的周末,帶上娃去尋訪最美的清華園吧,相信美景、美食一定能讓大小朋友都愛上這里。
文、圖/@關關媽 曾經(jīng),每天在園子里忙碌打拼,偶爾回頭,銀杏的金黃或白楊的新綠就在那里安安靜靜的美麗,于是忍不住微笑,重獲力量,繼續(xù)努力;如今,雖已畢業(yè)多年,二校門漢白玉的光芒、大禮堂厚重的磚紅、荷塘里滿滿的鮮綠嫩粉、主干道上此起彼伏的自行車鈴聲、四點半大喇叭里“走出教室、走出宿舍,來到操場上”的呼喚,一樣一樣都深深印在腦海里,成為心底最深處力量的源泉。對于清華人而言,清華不僅是一所學校,更是青春的記憶和終生的印記。那么,今天,就讓我?guī)黄鹱哌M清華園,尋訪那些點點滴滴的美麗。 第一次到清華園,當然要從清華的源起開始逛。 二校門 從西門進來,沿著清華路(其實俺一直更喜歡原來的稱謂,東西主干道…)一直往東,就會來到二校門。二校門被很多人認為是清華大學的象征。二校門是清華最早的主校門,始建于1909年。1933年,校園擴建,園墻外移,有了新的大門(今日的西校門)。此后,這座最早的校門就被稱之為“二校門”。作為清華園最著名的標志性建筑,這里一年到頭幾乎隨時都有在拍照的人,內(nèi)部人士提醒,與二校門合影人可以離遠一些,站馬路對面的小橋上,這樣既能拍到二校門,也能拍到比較大的人。 大禮堂、科學館、清華學堂 大禮堂與老圖書館、西體育館和科學館,并稱"四大建筑",是清華建校以來第一批大規(guī)模建筑。穿過二校門,經(jīng)過第一教學樓,很快豁然開朗,來到一大片草坪前。草坪正前方是一個日晷,下部底座鐫刻著“行勝于言”,這是每個清華人始終激勵自己的校風。而大草坪周圍,大禮堂、清華學堂和科學館一一坐落。這里也是清華最美的角度之一。所以,拍照拍照~ 以下介紹摘自清華大學官方網(wǎng)站: 大禮堂建筑面積1840平方米,高44米,建筑最具有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古羅馬和古希臘藝術風格,羅馬風格的穹隆主體,開敞的大跨結構,漢白玉的愛奧尼克柱式門廊。整個建筑下方上圓,莊嚴雄偉,是清華的集會中心。
科學館位于大禮堂西南,始建于1917年4月,落成于1919年9月。由公順記(KungSung Kee)承建,美國著名建筑師墨菲(H.K. Murphy) 設計??茖W館主體為三層建筑,總面積約3550平方米,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筑結構先進,材料質(zhì)地堅固。立面分為三段,并點綴石柱,暗紅磚墻,灰色坡頂,黃銅大門,青瓦鋼窗,門額上鐫有鐵鑄的漢文"科學"和英文“SCIENCE BVILDING”(英文古體拼寫),端莊古樸,精雕的梁柱、恢宏的穹拱等歐式古典建筑的元素盡含其中。
清華學堂帶著濃郁的德國古典風格,在工字廳東邊落成,清朝軍機大臣那桐為之手書匾額。1911年4月29號,學堂里傳來第一陣讀書聲,清華的歷史從此發(fā)端。按照美國方式,清華校慶安排在每年4月的最后一個星期日。 工字廳 逛完禮堂前一片,從第二教室樓的北邊往西拐進彎曲的小路,前面是另一片寧靜古樸。一座清代皇家御園坐落在此,大門上懸掛著“清華園”的匾額,門口有威嚴的石獅子鎮(zhèn)守。這個神秘的小院就是工字廳,目前是學校的辦公區(qū)域,所以只能參觀外觀。不過工字廳門外有一片草坪和小樹林,如果有小朋友,可以在那里玩耍。 以下介紹摘自清華大學官方網(wǎng)站: 工字廳原名工字殿,是建校前清華園的主體建筑。因其前、后兩大殿中間以短廊相接,俯視恰似一"工"字,故得名。共有房屋100余間,總建筑面積約2750平方米。庭院中既有曲廊縈回、雕甍繡檻之景,又有水磨磚墻、清瓦花堵之姿。朱欄畫棟之內(nèi),一座座獨立的小套院相互勾連,水杉、石榴、海棠、櫻花、松柏等一干花草林木欣欣向榮,禽鳥穿梭其間,相映成趣,令人更覺清幽異常。
2005年,工字廳曾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qū)文化遺產(chǎn)保護獎"。工字廳為清代康熙帝的長子所建,在乾隆時期為皇帝御園。后道光皇帝將其賜給他的第五個兒子,是稱"小五爺園"。工字廳大門上面懸掛一匾額,上書"清華園",乃咸豐皇帝御筆。而清華園也由此得名。作為一座有近400年歷史的古建筑,工字廳見證了清華的百年歷史。1911年4月29日,清華學堂正式開學,即是在工字廳舉行的開學儀式。無論在"清華學堂"、"清華學校"還是"清華大學",工字廳都是學校的行政管理中心、文化活動中心和對外交往中心。 水木清華 工字廳的北側,是另一個清華的著名景點——水木清華。小小的荷塘周圍,工字廳背后的對聯(lián)、瀑布、亭子、假山,以及朱自清先生的雕像,以及夏天滿滿的荷香,讓這里有一種特別的恬靜。不過,據(jù)說朱自清先生筆下的荷塘月色其實并不在這里,請繼續(xù)跟著我走…… 以下介紹摘自清華大學官方網(wǎng)站: “水木清華”常被與頤和園中的諧趣園相比,被稱為清華園的“園中之園”?!八厩迦A”一帶的景色設計別具匠心,四時變幻的林山,環(huán)攏著一泓秀水,山林之間掩映著兩座玲瓏典雅的古亭。夏季荷花盛開,一片蔥郁之色;冬季白雪落于池面,周圍瓊枝環(huán)繞,別有一番景致。荷塘南側之畔垂楊掩映著的秀雅古建筑本為工字廳的后廈,為“水木清華”正廊,正額“水木清華”四字,莊美挺秀,有記載說是康熙皇帝的御筆。
“水木清華”四字,出自晉人謝混詩:“惠風蕩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闭兄熘蠎矣星宓拦膺M士,咸、同、光三代禮部侍郎殷兆鏞撰書的名聯(lián):“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蕩洵是仙居?!焙商廖鱾瓤梢娨黄俨迹募玖魉粩?,遠遠可聞水聲,令人心曠神怡。因其幽雅的環(huán)境,水木清華常被清華學子選為讀書學習和小憩之地。
圖書館 逛完工字廳和水木清華,回到禮堂,繼續(xù)往北,就來到了圖書館。其中東側的老館也是建校初期的“四大建筑”之一。老館外墻滿是盤山虎,里面有高挑的空間,老式的書架和桌子,陽光鉆過樹葉又透過碩大的玻璃窗照進來,非常有感覺。 同時,由于這里從早到晚都沒有課,所以也是上自習的天堂,尤其是考托考G的同學們,每天早上老館開門之前這里都會排起長隊,等待進館自習……而旁邊的“逸夫館”,風格上跟老館融為一體,里面更是藏書豐富,博大精深。而逸夫館的旁邊,新一期圖書館的擴建工程又開始了,期待全新亮相~友情提醒:圖書館是學習的地方,所以不開放給公眾參觀,請大家見諒~ 以下介紹摘自清華大學官方網(wǎng)站: 清華大學圖書館由新館和老館兩部分組成,整個圖書館的建成共分三期工程進行,時間跨度長達75年。一期工程由美國著名建筑師墨菲設計,1916年4月始建,1919年3月完工,建成的老館東部是建校初期"四大建筑"中最先動工和建成者,當時的館舍面積僅有2114平方米。
二期工程始于30年代初,因學校發(fā)展需要,在有“南楊北梁(梁思成)”之稱的著名建筑學家楊廷寶主持下,建成了今老館之中部和西部,館舍面積擴建至7700平方米,可容書30萬冊,閱覽座位700余席。
三期工程(新館)開始于九十年代初,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資,關肇業(yè)院士設計,1991年9月建成。新館既保持了同老館風格上的一致,同時又在許多細節(jié)上有所創(chuàng)新,因而獲得了1993年“國家優(yōu)秀工程設計金獎”。至此,清華大學圖書館總建筑面積已經(jīng)達到2.8萬平方米,閱覽座位2800余席,館藏總量已經(jīng)超過400萬冊(件),中、外文學術性全文電子期刊逾25000種。 西體育館 圖書館的西側是西大操場和西體育館。清華園里的運動氣氛一點不亞于學習氣氛。西操作為歷史最悠久的操場之一,每天下午四點半開始,跑步踢球各種運動的人絡繹不絕,想當年俺也頗在這里跑過一些步啊……而西大操場的西邊就是“四大建筑”的最后一個——西體育館。 以下介紹摘自清華大學官方網(wǎng)站: 清華早期“四大建筑”之一,位于校園西北部。前館建于1916-1919年,由墨菲設計,泰來洋行施工,外表采用西方古典形式,館前有陶立克式花崗巖柱廊;后館建于1931-1932年,建筑設施與前館巧妙相接,建筑風格渾然一體。前館建成后,曾是國內(nèi)最先進的健身房,館內(nèi)有籃球場、手球場、80碼懸空跑道以及各種運動器械;此外還有暖氣、熱氣干燥設備;特別是附設的室內(nèi)游泳池,實行池水水源消毒,十分清潔衛(wèi)生。所有這些設施在當時的中國高校中是僅有的,甚至在美國大學中也不多見。 逛了這么久,該餓了吧?所謂“吃在清華”,清華園里那十幾個食堂,匯集了天南海北各種風味(詳情可在網(wǎng)上搜索各種版本的《舌尖上的清華》鑒賞),更為重要的是,相當?shù)膬r格便宜量又足??!并且,這些年來,食堂的物價完全跟不上CPI,十幾年前1.5一包的酸奶,今天竟然還賣1.5?。√貏e展示一下清華酸奶的正宗喝法~ 不過大部分食堂的窗口都需要校內(nèi)餐卡,除非有內(nèi)線,否則游客是享受不到的。然而,對外開放的那些餐廳比起外面的物價也還是很實惠的,以下幾家都在西體圖書館附近: 觀疇園 建成于九十年校慶,當時被稱作萬人大食堂,毫無疑問當年是全清華最大的食堂。三樓是點菜的餐廳,可以付現(xiàn)金,俺的最愛是印度飛餅~ 荷園 一樓是教工餐廳,需要刷教工餐卡,二樓可以點菜付現(xiàn)金,當年俺的最愛是香酥雞腿,畢業(yè)之后回去經(jīng)常去吃,不過最近一次去似乎換菜單找不見了,55555 熙春園 這個就是專門的點菜餐廳,環(huán)境比前面兩個好,價格也相應稍高一些。 吃飽喝足休息好,那就繼續(xù)游歷清華園吧~ 近春園 上午逛了水木清華的小荷塘,下午就從大荷塘開始吧~如果說,清華園就像個大公園,那么,作為曾經(jīng)的皇家園林的一部分的近春園絕對是其中最為精華的部分?!扒壅鄣暮商辽厦?,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荷塘月色》讓這里名聲遠揚。而對于清華人而言,這里更像一個繁忙學習生活中調(diào)適心情的后花園。春天滿眼的新綠,夏天繁茂的荷花,秋天腳下軟軟的落葉,冬天冰面上的飛舞,一年四季,各有風情。曾經(jīng)被大家稱為“荒島”的近春園,如今上面也開起了咖啡廳,“荷塘月色”的名字,實至名歸,走累了不妨在此小憩。 以下介紹摘自清華大學官方網(wǎng)站: 近春園原為清咸豐皇帝的舊居,原為康熙皇帝熙春園的中心地帶。清朝道光年間,熙春園分為東西兩園,工字廳以西部分稱近春園。近春園園志上寫著:“水木清華,為一時之繁囿勝地?!苯簣@景點的核心景觀是被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及其包圍著的一座島,島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樹林掩映,島西南側有一古式長廊,此島通過一座漢白玉拱橋與岸邊相連。每到夏天,便有很多慕名而來的游客前來尋找“荷塘月色”的勝景。 以上基本是清華最為精彩的歷史風貌了。如果還有體力,那么就奔赴學校的另一邊,欣賞另一種味道的清華園。 新清華學堂 沿著清華路一直往東,在清華路和學堂路的十字路口東北角,有一片小廣場,旁邊圍著一圈深紅色的建筑,新清華學堂就坐落在這里。新清華學堂落成于百年校慶時,是一座非?,F(xiàn)代化的劇場,現(xiàn)在定期有精彩的音樂會、話劇等各類演出,值得關注~ 第六教學樓 離新清華學堂不遠的六教,是清華最新的綜合教學樓。剛剛落成時,我們這些在三教、四教、五教混跡多年的老人家都驚為天人,多么高大上的教學樓?。〔贿^估計對于在這里成長起來的新生代,應該也就見怪不怪了…… 中央主樓 此時已經(jīng)快到清華的最東邊了,建筑的風格也已經(jīng)和四大建筑為核心的老區(qū)大相徑庭。雖說俺始終不是很能欣賞主樓的建筑風格,但是每每在中關村東路上往東門方向走,從三環(huán)四環(huán)就能看到中央主樓巍然屹立,確實是氣勢雄偉。而主樓前區(qū)的建筑學院、經(jīng)管學院、包括更新一代的美術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大樓等,也都是與核心區(qū)不同的比較現(xiàn)代的建筑。 以下介紹摘自清華大學官方網(wǎng)站: 清華大學主樓,地處校園東區(qū),由“西主樓”、“東主樓”和“中央主樓”三部分組成。它們分別以四個“過街樓”聯(lián)成一個整體,體態(tài)巍峨,結構堅固。東區(qū)主樓比較典型地反映了當時的設計思潮。如早期設計方案中部塔樓呈浮屠狀,主樓四角設重檐攢尖亭閣,東西配樓呈臺墩狀,上置廡殿式從重樓,下設拱門,后期方案則是模仿莫斯科大學主樓建筑的產(chǎn)物,系科教學實驗樓采用當時盛行的周邊式布置。如此龐大的建筑群,無論在當時還是現(xiàn)在都是首屈一指的。 特別推薦 雖說清華園一年四季各有美景,不過最最推薦的還是秋天,清華路靠近二校門的兩側、五號樓六號樓之間、中央主樓前,到處都是滿眼銀杏的金黃,加上校園各個角落其他五彩紛呈的葉子,趕上個藍天,美得真是沒邊,強烈推薦?。?!
TIPS: 自駕車:開車可以從主校門(東門,但是實際是朝南的)或南門(也是朝南的)進,學校的核心教學區(qū)和生活區(qū)車輛不能通行,加上經(jīng)常因為施工封閉一些道路,路線會比較不好走,多問路吧。校內(nèi)有一些停車場,也有一些路邊可以停車,停車完全免費,導致車位很緊張,所以不要糾結停得太近,在接近核心區(qū)的地方有車位就停吧~ 公共交通:首選地鐵4號線到圓明園站,下車就是清華西門;另一個選擇是地鐵13號線到五道口站,下車步行10分鐘左右到達主校門(東門) 最后附上簡單導游圖一張,以上景點都能在圖上找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