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恩圖報的故事
小時候,母親曾給我講過很多小故事,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大都仿佛遠(yuǎn)行列車上的乘客漸行漸遠(yuǎn),印 象模糊,但有幾個故事卻時時撞擊著我的心扉,它們曾是那樣深刻地告訴我一個道理:要知恩圖報。 (一)深海中的魚 傳說在廣闊的深海里有一種魚,雌魚產(chǎn)仔后,眼睛會失明,不能再去尋找食物。在這期間如果沒有食物, 雌魚就會餓死。為了魚母親不致餓死,那些剛出生的小魚,就成群結(jié)隊地游到母親的嘴里,心甘情愿地讓母親 吃掉自己。其實,它們何嘗不知道是用生命在奉養(yǎng)自己的母親?可是,它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做下去。一個月后, 母親終于復(fù)明了。 (二)老鼠和大象 在一個茂密的森林中,生活著一頭英俊的大象,它高大的身子像堵墻,它粗壯的四肢像四根木樁。有一天 晚上,它出去散步,碰到一只掉在陷阱里的老鼠向它苦苦求救。大象疑惑地問: “你怎么會掉到陷阱里?” “一 只野貓追我,我跑得急,一不小心就掉進(jìn)來了! 老鼠沮喪的回答。 ” “好吧! 好心的大象把長長的鼻子伸進(jìn)陷阱, ” 老鼠順利地沿著大象的鼻子爬了上來。 “我要報答你! ”站在大象的腳邊,老鼠大聲說。大象哈哈大笑著走了。 有一天,大象被獵人網(wǎng)住了,第二天就會被屠殺后運走,它傷心極了。那只老鼠聽說這種情況后,立即連夜集 合一大群伙伴不停地啃網(wǎng)繩,終于在天亮之前將網(wǎng)繩全部咬斷,救出了大象。 (三)書生和螞蟻 唐太宗貞觀年間,一書生和幾位同鄉(xiāng)進(jìn)京應(yīng)試。途中在一座破廟里歇息并拿出干糧來充饑。正吃著,書生 發(fā)現(xiàn)他的饅頭上有一只小螞蟻,他輕輕地小心把它捏下來。同伴們見狀都喊叫起來: “把這可惡的螞蟻捏死,因 為它偷吃我們的干糧! ”書生卻搖了搖頭, 輕輕地把它放在地上,對它說: “去吧,可憐的小螞蟻你肯定是餓了! ” 螞蟻停留了片刻,飛快地爬走了??纪旰?,書生卻突然想起,試卷中“主人”的“主”字少寫了一點,成了“王 人” ,他氣得捶胸頓足,直呼今年無望矣。但榜發(fā)下來后,這位書生卻高居榜首。原來小螞蟻知道這件事后就緊 緊地趴在了試卷“王”字上,連主考官都沒看出來。 (四) “結(jié)草銜環(huán)” “結(jié)草”的典故見于《左傳·宣公十五年》 。公元前 594 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晉,晉軍和秦兵在晉地 輔氏(今陜西大荔縣)交戰(zhàn),晉將魏顆與秦將杜回相遇,二人撕殺在一起,正在難分難解之際,魏顆突然見一 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使這位堂堂的秦國大力士站立不穩(wěn),摔倒在地,當(dāng)場被魏顆所俘,使得魏顆在這 次戰(zhàn)役中大敗秦師。 晉軍獲勝收兵后,當(dāng)天夜里,魏顆在夢中見到那位白天為他結(jié)繩絆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說,我就是你把她 嫁走而沒有讓她為你父親陪葬的那女子的父親。我今天這樣做是為了報答你的大恩大德! 原來,晉國大夫魏武子有位無兒子的愛妾。魏武子剛生病的時候囑咐兒子魏顆說: “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 她嫁出去。 ”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對魏顆說: “我死之后,一定要讓她為我殉葬。 ”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顆沒有把 那愛妾殺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給了別人。魏顆說: “人在病重的時候,神智是昏亂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據(jù)父 親神智清醒時的吩咐。 ” “銜環(huán)”典故則見于《后漢書·楊震傳》中的注引《續(xù)齊諧記》 ,楊震父親楊寶九歲時,在華陰山北,見一黃 雀被老鷹所傷,墜落在樹下,為螻蛄螞蟻所圍困。楊寶可憐它,就將它帶回家,放在巾箱中,精心喂養(yǎng)它,百 日之后的一天,黃雀羽毛豐滿,就飛走了。當(dāng)夜,有一黃衣童子向楊寶拜謝說: “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愛救 拯,實感成濟。 ”并以白環(huán)四枚贈與楊寶,說: “它可保佑君的子孫位列三公,為政清廉,處世行事象這玉環(huán)一 樣潔白無暇。 ” 果如黃衣童子所言,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玄孫楊彪四代官職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剛正 不阿,為政清廉,他們的美德為后人所傳誦。 后世將“結(jié)草” “銜環(huán)”合在一起,流傳至今,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 我常常想起這幾個小故事,也常常想起掛在母親嘴邊的一句話:孩子呀,做人要知恩圖報。我崇敬“滴水 之恩,涌泉相報”的高尚,我敬佩孟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孝意,但愿我們每個人無論身處何境, 都不要放棄一種美德——知恩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