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多年來的經(jīng)驗,初學者選購器材主要有以下五種受到誤導的思維模式:
1?!拔乙徊降轿弧?/font>
聽來蠻有道理,但是仔細一想:“位”的概念是什麼?恐怕不是頂尖最貴的器材,因為99%的人都買不起。大都是指“在經(jīng)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買最好的鏡頭”。但是這個“最好”只是相對的,相對于你的錢袋、相對于你目前的審美眼光、相對于目前的科技水平等等來說是最好的、最“可心”的。但是等過了一段時間以后,你的經(jīng)濟狀況改變了、審美眼光提高了、廠商又推出更加先進的產(chǎn)品,這時“一步到位”的器材就會變成“雞肋”,心態(tài)會越來越不滿足,最后低價處理掉再次追求新的“一步到位”……。
周而復始,不但造成了經(jīng)濟損失,還給家庭帶來不和諧的因素,是很不恰當?shù)男膽B(tài)和做法。
正確地做法應該是“逐步到位”。在不了解器材性能、不清楚自己的拍攝擅長、追求目標之前,先購買最基本用途的器材使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磨合,等自己的使用風格明確,器材也基本發(fā)展到一定水準了再有的放矢地逐步購買升級的器材。
2.“要覆蓋全部焦距段,不能有遺漏”
這也是完全不必要的。沒有哪一類拍攝必須用到所有的焦距段的鏡頭。有大師曾經(jīng)斷言:300毫米鏡頭用途只有兩個——拍攝野生動物和荷花。在實際體驗當中,還真有些道理。若不拍鳥和野駱駝,長于200毫米焦距的鏡頭用到的機會并不多。而拍攝風光時,60-100毫米的鏡頭使用也不很多。拍攝紀念照和公務照的時候,有28-80毫米焦距就已經(jīng)能滿足全部使用了。所以這種思路是由于不明確自己拍攝類別,而形成的盲目投入。
3.“鏡頭焦距范圍有重疊就是浪費”
焦距段不要怕重復,關(guān)鍵是要“重復得有道理”。因為變焦鏡頭在不同的焦距下成像質(zhì)量是不同的,即使是公認的優(yōu)秀鏡頭,也有成像的強項焦段與弱項焦段。這只鏡頭的強項焦段,可能是另一只鏡頭的弱項焦段。這樣有目的選擇一部分焦距重疊,就可以避開某只鏡頭的先天不足焦段,使每一個自己常用的焦距段,都有得心應手的器材在支撐。
例如,28-135這類的鏡頭,優(yōu)勢焦距段都在35-85mm段,其次是28mm端,135mm一段往往是相對最差的。就是說其長焦段成像是其短處。而70-200鏡頭的強項都在70-135mm這一段,所以28-135mm鏡頭和70-200mm f/2.8鏡頭搭配,焦距段重疊就是合理的。
4.“現(xiàn)在財力有限,先買幾只低檔副廠鏡頭湊合用”
這種想法最要不得。因為隨著審美能力的上升和財力的增加,你很快就會后悔。那時看著一堆在二手市場不值幾個錢的鏡頭,會有無盡的煩惱。還不如集中所有的財力,僅買一只目前用得最多的優(yōu)秀鏡頭為好。
5.“三腳架、閃光燈是專業(yè)人士用的,我這樣的影友用不著”
這要看進行哪類攝影,若是拍攝風光、微距和肖像,無論多困難,優(yōu)質(zhì)的三腳架也必不可少;若是紀實攝影和紀念攝影,一支優(yōu)秀的能進行3D填充閃光的閃光燈最好進入預算。
總之,器材選購的配置方案是千變?nèi)f化的,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八個字:結(jié)合實際、實事求是。
例圖19:17毫米鏡頭拍攝-西番蓮

例圖20:28毫米尼康F6拍攝-蜿蜒的司馬臺長城

例圖21:35毫米鏡頭D40拍攝-看我來個“夜叉探?!?!

例圖22:50毫米鏡頭拍攝-景山角樓

例圖23:200毫米鏡頭拍攝-藍色的鳶尾

例圖24:300毫米鏡頭拍攝-秋韻

聲明:示例作品照片版權(quán)均為本人所有。
未說明使用數(shù)碼單反相機拍攝的作品均為膠片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