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樹立哪些現(xiàn)代家庭教育的理念 一、家長要勇于向孩子學習 美國社會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在《文化與承諾》一書中,將時代劃分為“前喻文化時代,并喻文化時代,后喻文化時代”。所謂的后喻文化,就是年輕人因為對新觀念、新科技良好的接受能力而在許多方面都要勝過他們的前輩,年長者反而要向他們的晚輩學習。 孩子年齡小,思想比較單純,思維比較活躍,而成年人已形成了固定化的思維模式,在創(chuàng)新等發(fā)面都不如孩子。 二、孩子不是家長的私有財產(chǎn)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孩子是社會的希望。我們的孩子出生在家庭,并且由父母撫養(yǎng)長大。但是,不可否認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棟梁。孩子教育得好,就等于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教育得不好,孩子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不僅危害他人,也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 三、教育孩子不要輸在家庭教育上 家庭教育是學校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孩子能否成材,很大程度上在于家庭教育。 一是早期性。 “萬丈高樓平地起,百年樹人家庭始”。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學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成長具有早期的啟蒙作用和奠基作用。 三是親密性。家長與孩子之間具有“血濃于水”的血統(tǒng)的親密情感。家庭是孩子的避風港和溫柔的港灣。家庭的親密性決定了兒童更容易接受來自家長的教育和影響。家庭是孩子最有歸屬感的學校,家長是孩子最有感召力的老師。對孩子成長具有極強的示范作用和感染作用。 四、尊重孩子的人格,學會與孩子平等交流 孩子從幼兒期開始,就要很強的自尊心,雖然家長有教育孩子成長的義務,但是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不要挫傷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傳統(tǒng)教育中,那種“當面教子,背后教妻”的觀念是錯誤的。因為這不僅抹殺了孩子與大人平等的人格,而且將妻與子都放在了被教育的地位,沒有體現(xiàn)家庭成員的平等地位。學會和孩子平等交流是兩代人共同成長的基礎 我告訴大家教育孩子的一個秘訣:家長與孩子相互提意見,互相監(jiān)督,共同進步。 五、現(xiàn)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改善家長自身素質(zhì) 只有不懂家教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孩子就像一張白紙,能否繪制出美麗的畫卷,關鍵在于家長、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有什么樣的家長就有什么樣的孩子,孩子的問題一般就是家長的問題。我將家長分為四個類型。 1、自由型(差):認識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講究任何的方式方法,在家教中隨意所為,或打罵教育或放任自流。孩子大多不成材,亦或有心理問題。 2、自發(fā)型(可):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基本能夠避免采取激進的、粗暴的方法,但苦于缺乏家教的科學方法和有效手段。但孩子一般不會出現(xiàn)“廢材”。 3、合理型(良):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能夠自覺采取有效的教子方法。希望獲取科學的家教理論。通常。孩子都能不負家長的殷切期望,成就各類人材。 4、藝術型(優(yōu)):掌握了家庭教育的方法,懂得兒童成長的身心規(guī)律,不斷探索家教藝術。無疑,孩子不僅會是學習出色,而且品德優(yōu)秀,必能成為某行業(yè)的佼佼者,或是某類專門人才。 要搞好家庭教育家長應該是合理性或者藝術型的。反觀那些問題孩子,往往是“自由性”的家長教育的結果。只有改變和提高家長的各項素質(zhì),才能真正提高對孩子的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質(zhì)量。 六、家庭教育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要樹立現(xiàn)代家庭教育的理念,各類教育的根本使命是為了孩子的人生幸福。我們家長一定要避免把家庭教育片面地理解為就是要孩子學習好,考入好大學,謀求好職業(yè)。誠然,在當今社會激烈地競爭中,的確給孩子的成長和家庭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但是,如果把家庭教育僅僅理解為謀生的狹隘動機,那么不僅對孩子的終身成長和心理健康不利,而且因為孩子的非智力因素被忽視,其學習也必將受到消極的影響。許多學習優(yōu)秀但是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或者是自傷或者是傷害社會和家人,這樣的悲劇一定要避免。 因此,家庭教育要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特征、遵循孩子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遵照科學的育兒方法的基礎上,這樣才能使孩子富有個性地發(fā)展,才能體現(xiàn)其生命質(zhì)量。 七、問題孩子的身后一定站著問題家長 問題孩子的產(chǎn)生是因為沒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前提是父母有良好的教育方法。 教育科學研究上千戶家庭咨詢的各類親子矛盾分析發(fā)現(xiàn):家長列舉孩子的各種毛病,80%“病因”卻出在家長自己身上。 “問題孩子很多源于問題家庭和問題家長”,讓更多的家長自覺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把源于家庭教育不當形成的問題還原到家長那里,啟發(fā)家長從改變自己開始,把預防的工作做在前面,這樣很多孩子的教育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八、親子教育要向親職教育轉變 現(xiàn)代社會很多人因為忙于生計,因為忙于事業(yè)、忙于地位、忙于賺錢、忙于應酬……將孩子推給祖輩、推付給老師……這就造成很大的失誤,大量的孩子自小缺少親情交流而逐漸變得缺少情商、情感孤僻、自私和冷漠。 所謂親職教育,就是孩子的雙親要親自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要象對待職業(yè)、對待工作那樣地對待教育孩子的事情。不光是“優(yōu)生”還要“優(yōu)育”。親職教育是指通過教育和學習的方式,使父母成為稱職家長,在一定程度上,對父母的教育比對孩子的教育更重要,因為培養(yǎng)好孩子的前提是有好家長。 提倡現(xiàn)代社會的現(xiàn)代家長要“事先培訓,持證上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