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財神爺有幾位? 財神自南宋興盛以來,經(jīng)歷代繁衍,逐漸形成一個十分可觀的財神神團(tuán),有文財神,武財神,五路神,小財神,地方財神等,各司其職,各顯神通,深為民間膜拜。 ![]() 一、文財神 文財神主要有比干和范蠡。比干是殷紂王的叔父,為人忠耿正直,因直言勸諫,被紂王剖膛挖心。民間傳說比干怒視紂王,自己將心摘下,扔于地上,走出王宮,來到民間,廣散財寶。他因沒了心,辦事公道,無偏無向,所以深受人們愛戴,被尊為文財神,因其公正無私,又被稱為“公正財神”。范蠡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的重臣,助勾踐成就霸業(yè)后,恐怕兔死狗烹,激流勇退,去齊國經(jīng)商,發(fā)了大財而成為巨富,自號陶朱公。他樂善好施,屢次把 財富全分散給朋友和故舊,把金錢看得很淡薄。他聰慧、正直、疏財、仗義、濟(jì)世,具有神的崇高品格,故為世人所敬重,被奉為財神。因其足智多謀,被稱為“智慧財神”。 ![]() 二、武財神 武財神主要有趙公明和關(guān)公。趙公明原是道教五大瘟神之一,但也能驅(qū)雷役電,呼風(fēng)喚雨,除瘟禳災(zāi)。至明代,在《封神演義》中被姜太公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管轄招寶、納珍、招財、利市四神,才真正成了一位財神爺,并很快為民間百姓接受,被尊為正財神。傳說他被剜去雙目,不會用勢利眼看人,故由他分配民間的財富最為公平,被稱為“公正財神”。在民間諸神中,最為顯赫的當(dāng)數(shù)趙公明。關(guān)公是萬能神明,明清被奉為“武圣人”,有“千古忠義第一人”的美譽(yù),商賈們敬仰關(guān)公的忠誠和信義 ,把他擁為商界的守護(hù)神,作為財神來供奉,以期在商界建立“誠信”為基礎(chǔ)的交易秩序。因關(guān)公守信重義,故又稱“忠義財神”。 ![]() 三、五路神 俗稱五路財神,即趙玄壇趙公明、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五神,他們專司金銀財寶、迎祥納福。五路財神是民間吉慶年畫中常見的形象,江南一帶供奉最盛。五路神又指路頭神、行神,人們祈求出門東西南北中五路皆得財,所以五路神又稱路神。 ![]() 四、小財神 小財神主要有利市仙官、招財童子、劉海、和合財神。這些財神因多以童子形象出現(xiàn),并經(jīng)常手托寶盤或手持元寶、如意等旁侍在文武財神跟前。利市仙官是民間流傳的一位小財神,是趙公明的徒弟,名姚少司,在《封神演義》中被封為迎祥納珍的利市仙官。“利市”,在俗語中是走運(yùn)、吉利之意,又指買賣所得利潤。利市仙官最受商人歡迎,每到新年,必將利市仙官貼在門上,以圖吉利、發(fā)財。劉海本名劉操,號海蟾子,五代時期的道士。因蟾是辟邪、賜富貴的吉祥物,民間訛傳為“劉海戲金蟾”和“劉海戲金錢”。傳說金蟾吐金錢,劉海走到哪里,就把錢撒到哪里,救濟(jì)窮人,故被人們稱為“活財神”。和合財神“和合”本不是財神,而是喜神,取“和氣生財”之義,民間就將婚姻之神演變成團(tuán)圓之神,并最終演變成財神。 ![]() 五、地方財神 地方財神有金元七總管、沈萬三等。金元七總管是明清以來江浙一帶供奉的當(dāng)?shù)刎斏瘢瑩?jù)傳是抗倭英雄,百姓希望這些造福地方的英雄,死后仍能發(fā)揮“余熱”,繼續(xù)護(hù)佑當(dāng)?shù)厝嗣瘢瑸槠浣◤R供奉,每月初二、十六祭拜,稱為拜利市。沈萬三是明初江南巨富,傳說沈萬三曾救青蛙放生,在池邊得一瓦盆,其妻偶然置一錢于盆中,忽見盆中變得錢幣滿溢,以金銀試驗(yàn),也這樣。于是財富天下。因沈萬三有聚寶盆,故也被奉為財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