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屏裝機推薦:雙顯示器PC最低3502元
泡泡網(wǎng)主板頻道8月19日 隨著電腦性能的提升,同時運行多個程序已經(jīng)成為用戶的習慣,而液晶面板價格的下降,也讓更多用戶能夠購買多個顯示器來拓展自己的桌面。 而在顯卡方面,ATI的Eyefinity(寬域)技術和NVIDIA的3D Vision Surround(3D視覺環(huán)繞)技術則在顯卡方面為想要體驗超大尺寸分辨率桌面以及超寬屏游戲的玩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當然,除了現(xiàn)在熱門的三屏方案,早就可以實現(xiàn)的雙屏雖然不適合游戲,但在多任務處理,剪輯等領域還是有用武之地的。 今天筆者就為不同用戶推薦四套多屏配置,包括針對辦公、炒股用戶的雙屏方案,基于ATI的單卡三屏游戲方案,基于NVIDIA顯卡的三屏3D方案,以及為追求超大顯示面積用戶準備的三投影儀方案。在進行具體的推薦配置前,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ATI和NVIDIA兩家廠商的多屏解決方案。
在首顆DX11 GPU RV870上,ATI拿出了一個驚人的設計方案,其中直接集成了一個6通道的顯示控制器——無需任何外接芯片或者輸出方案,而且這六個通道都能支持2560x1600分辨率的10bit色顯示! 這項技術ATI稱之為“Eyefinity”,最多可以通過DisplayPort輸出六個屏幕,不過最初發(fā)布的HD5870僅能支持三個屏幕,是ATI故意限制了輸出嗎? 其實是Dual-Link DVI的問題,無論如何它都要占據(jù)兩個顯示通道。但市售30寸顯示器標配就是Dual-Link DVI,HD5870為了保證兼容性和易用性,設計了兩個DVI接口,導致最多只能實現(xiàn)三屏輸出。不過三屏輸出對于游戲玩家來說剛好合適,四屏和六屏都有些別扭。 靈活多變的三屏六屏輸出方案一覽 有了強大而彈性的顯示控制器以及ATI Eyefinity技術,HD5870在連接多顯示器的時候也很方便甚至隨意,單卡的時候可以按需要排列最多六臺不同規(guī)格的顯示器,四卡并行則最多能支持24臺顯示器組成一個寬廣的顯示墻。 豎排或橫排平放三臺顯示器,這是最常見的應用 6口版本6屏輸出的輸出形式組合 普通4口版本3屏輸出輸出接口的組合形式 Eyefinity技術已經(jīng)被完全整合在了催化劑驅動當中,ATI的HydraVision桌面管理器從此變得更加強大。多屏顯示的設置既方便又靈活,我們只要根據(jù)需要將幾臺顯示器按照排列順序綁定在一起,就能實現(xiàn)各種奇怪的分辨率。 然后,只要游戲能夠支持非標準寬屏分辨率的話,就能將游戲畫面橫向或者縱向擴充至所有的顯示器,但如果游戲不支持的話,畫面將會被拉升。經(jīng)過筆者的實際測試來看,只有較老的顯示器不支持超寬屏顯示,較新的游戲一般都不會有問題。
另一顯卡巨頭NVIDIA自然不會讓競爭對手獨美,盡管至今不支持單卡三屏,但NVIDIA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其雙卡三屏技術還同時支持3D效果。3D Vision Surround(三維視覺環(huán)繞)技術是利用三臺顯示器以3D立體顯示方式呈現(xiàn)身臨其境的游戲效果,將3D游戲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3D Vision Surrond系統(tǒng)必須使用三臺高分辨率3D顯示器建成,分辨率最高可以達到7680x1600(2560x1600 x3)。對于那些非3D顯示器,也可以組建NVIDIA Surround 2D,只要擁有三臺相同分辨率的顯示器即可。 新驅動開始支持3D Vision Surround 3D Vision Surround作為GeForce GTX 400系列顯卡關鍵新特性之一,但遲遲未得到驅動的支持。NVIDIA曾告訴玩家原定于4月推出的首款3D Vision Surround驅動也一再推遲,直至昨天晚上,針對這項技術的專用GeForce/ION 258.69 Beta驅動才得以發(fā)布,讓玩家們翹首以久。 對于在組建三屏無法避免顯示器邊框問題,NVIDIA在驅動中提供設置以補償顯示器的邊框和間隙問題,從而呈現(xiàn)更加逼真的全屏游戲顯示效果。 哪些顯卡可以支持3D Vision Surround? 目前,NVIDIA GTX200/GTX400系列顯卡能夠支持3D Vision Surround技術,包括GeForce GTX 480/470/465/460、GeForce GTX 285/285/275/260等等都可以完美支持,但GeForce 300/9/8系列被排除在外。同時必須使用2-Way SLI、3-Way SLI或Quad SLI模式下才能實現(xiàn),因為NVIDIA單卡只能提供雙屏輸出,而3D Vision Surround三屏輸出就需要兩款以上顯卡來提供相應數(shù)量的接口。 GeForce GTX295(Dual DVI版本)顯卡由于接口原因不能支持3D Vision Surround,而擁有Dual DVI+ HDMI版本的GeForce GTX295則可以支持。 3D Vision Surround支持顯卡型號及模式 除了橫屏的風景模式,3D Vision Surround也只是豎屏的人像模式 使用3D Vision Surround技術,除去了需要兩款以上的NVIDIA GeForce顯卡外,還有注意一下使用配置。比如需要使用Microsoft windows7 32-bit/64-bit操作系統(tǒng),需要支持SLI的主板,需要2GB系統(tǒng)內(nèi)存,以及三臺刷新率達到120Hz的顯示器等等,當然了,如果顯示器不支持120Hz刷新率,您還是可以體驗三屏,只不過沒有3D顯示技術罷了。 兩家的三屏方案各有優(yōu)勢,這里筆者不做過多評價,用戶只需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就好。下面就來看看筆者為大家推薦的四套方案吧。
首先為大家推薦的是低價的雙屏方案,這種多屏方式不適合游戲玩家,因為兩臺顯示器拼接后玩家的主視區(qū)是顯示器邊框。但是對于不怎么玩游戲的朋友來說,雙屏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案。 ● 3502元低價雙屏方案 雙敏的UR880MT是目前價格最低的880G主板。但主板依然板載了128MB顯存,而且默認顯示核心頻率700MHz,比一般的880G性能更高。所用的SB710南橋支持ACC開核。背板I/O部分提供HDMI+DVI+D-Sub的全視頻輸出接口,方便組建雙屏平臺。 配置點評:這套雙屏方案追求低成本,因此選用了整合平臺,顯示器則使用19寸+21.5寸1080P顯示器的組合,這一組合不僅比兩臺大屏顯示器省錢,而且兩臺顯示器分工明確,19寸顯示器點距大,適合辦公或處理文字;而1080P的21.5寸顯示器則可以用來欣賞高清電影。對于炒股的股民來說,一臺顯示器看K線,一臺進行操作,也可以充分提高效率。 雙屏辦公是個不錯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HDMI和DVI不能同時做視頻輸出,因此想要實現(xiàn)整合平臺上的雙屏顯示,主板一定要帶D-Sub接口,同時HDMI和DVI至少提供一個才能實現(xiàn)雙屏輸出。
能將三屏顯示帶入民用級領域,ATI可謂功不可沒,其單卡三屏的功能至今也無其它廠商提供,也讓游戲愛好者體驗到了超大分辨率和超大視野帶來的震憾。這套3A三屏平臺就推薦給那些喜愛ATI的游戲愛好者。 ● 8556元3A三屏游戲平臺 華擎的870 Extreme3主板采用豪華的全固態(tài)大板設計,和大部分870不同,華擎支持雙x8規(guī)格的交火,比其它主板的x16+x4方案更能發(fā)揮顯卡的性能。主板為用戶提供了6個SATA3接口,支持Raid0/1/5/10等多種磁盤陣列模式,此外還提供兩個USB3.0接口,方便用戶傳輸大量數(shù)據(jù)。 配置點評:這套三屏平臺基于ATI HD5770顯卡,因此選用的顯示器支持Displayport接口,因為ATI的三屏必須有一路從DP接口輸出,當然,如果能使用轉接線則顯示器也不必具備DP接口。DELL U2211H支持屏幕旋轉,這樣這套平臺就不僅可以組成橫三屏,還可以組成豎三屏。 豎三屏比橫三屏的比例更舒服一些 選擇ATI三屏平臺的主板,最好是支持交火,這樣以后升級時再添加一塊同型號的顯卡即可。而華擎這片主板支持雙x8模式的交火,比其它870主板的x16+x4方案更能發(fā)揮顯卡的性能。
僅僅有三屏或許有些玩家還嫌不夠爽,那么這套配置就把流行的3D技術再加入進來,利用NVIDIA的三屏3D組成既能感受大屏幕又能感受3D效果的游戲平臺。 ● 萬元配置享受三屏3D 微星P55-GD65主板是一款面向主流用戶的平臺,支持雙卡交火和SLI,采用了8相供電設計,搭配高品質全固態(tài)電容以及全封閉電感。主板支持易超頻功能,用戶可以輕松超頻。 配置點評:三屏3D平臺必須使用NVIDIA對應的顯卡組成SLI系統(tǒng),加上三臺120Hz的3D顯示器。GTX460是NV新的DX11性價比之作,兩塊組成SLI游戲性能非常不錯。 三屏3D的效果 搭建三屏3D平臺時,主板的選擇一定要注意。因為NV的三屏方案必須是兩片卡SLI才行,所以主板也必須支持SLI技術。而目前主流的P55并非全都支持SLI,因為主板廠商需要為此付費,因此一些低價的P55只支持交火而不支持SLI,用戶在選購時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大屏玩家最愛 投影儀方案
前面的三套多屏方案都基于PC+液晶顯示器,其顯示面積在狂熱的玩家眼中還是太小,對于這些用戶,筆者推薦多投影儀的方案,只需將前面配置中的顯示器更換為投影儀即可。 投影儀的成本雖然要高很多,但是顯示面積大的優(yōu)勢則是顯示器無法比擬的。不過如此大的顯示面積,也應該有一個較遠的觀看距離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所以筆者建議用戶慎用這種方案,除非對大屏幕有著狂熱的追求,否則還是使用前面三套方案足矣。
未來會有更多屏幕 隨著成本的進一步下降,相信多屏的平臺也會逐漸進入到中低端的電腦平臺上。到時也會有更多用戶體驗到這震憾的感受。希望筆者今天推薦的配置,能夠給嘗新的朋友提供參考,早日體驗多屏的魅力。■ |
|
來自: yulynn > 《電腦┊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