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固精澀腸,縮尿止瀉。治滑精,遺尿,小便頻數(shù),脾虛瀉痢,肺虛喘咳,自汗盜汗,崩漏帶下。①《別錄》:"止遺泄。"②《蜀本草》:"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澀精氣...[詳情]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或熬膏。[詳情]
- 全部
- 別名
- 藥用部位
- 成份
- 功能主治
- 用法用量
- 選方
- 臨床應(yīng)用
- 宜忌
- 【別名】
- 刺榆子、刺梨子、金罌子、山石榴、山雞頭子、糖鶯子、糖罐、糖果、蜂糖罐、檳榔果、金壺瓶、糖橘子、黃茶瓶、藤勾子、螳螂果、糖刺果、燈籠果、刺橄欖、燈籠果、刺蘭棵子
- 【藥用部位】
- 為薔薇科植物金櫻子的果實(shí)。
- 【成份】
- 金櫻子(果實(shí))含檸檬酸、蘋果酸,鞣質(zhì)、樹脂、維生素C,含皂甙17.12%;另含豐富的糖類,其中有還原糖60%(果糖33%),蔗糖1.9%,以及少量淀粉。
美薔薇果實(shí)含有糖分。
- 【功能主治】
- 固精澀腸,縮尿止瀉。治滑精,遺尿,小便頻數(shù),脾虛瀉痢,肺虛喘咳,自汗盜汗,崩漏帶下。
①《別錄》:"止遺泄。"
②《蜀本草》:"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澀精氣。"
③《滇南本草》:"治日久下痢,血崩帶下,澀精遺泄。"
④《本草正》:"止吐血,衄血,生津液,收虛汗,斂虛火,益精髓,壯筋骨,補(bǔ)五藏,養(yǎng)血?dú)?,平咳嗽,定喘急,療怔仲驚悸,止脾泄血痢及小水不禁。"
⑤《南寧市藥物志》:"熬膏治火傷。"
- 【用法與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或熬膏。
- 【選方】
- ①治夢(mèng)遺,精不固:金櫻子十斤,剖開去子毛,于木臼內(nèi)杵碎。水二升,煎成膏子服。(《明醫(yī)指掌》金櫻子膏)
②治小便頻數(shù),多尿小便不禁:金櫻子(去凈外刺和內(nèi)瓤)和豬小肚一個(gè)。水煮服。(《泉州本草》)
③治男子下消、滑精,女子白帶:金櫻子去毛、核一兩。水煎服,或和豬膀胱,或和冰糖燉服。(《閩東本草》)
④治白濁:金櫻子(去子洗凈搗碎,入瓶中蒸令熱,用湯淋之,取汁慢火成膏)、芡實(shí)肉(研為粉)各等分。上以前膏同酒糊和芡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吞,食前服。一方用婦人乳汁丸為妙。一方鹽湯下。(《仁存堂經(jīng)驗(yàn)方》水陸二仙丹)
⑤治脾泄下利,止小便利,澀精氣:金櫻子,經(jīng)霜后以竹夾子摘取,擘為兩爿,去其子,以水淘洗過,爛搗,入大鍋以水煎,不得絕火,煎約水耗半,取出澄濾過,仍重煎似稀餳。每服取一匙,用暖酒一盞,調(diào)服。(《壽親養(yǎng)老新書》金櫻子煎)
⑥治久虛泄瀉下?。航饳炎?去外刺和內(nèi)瓤)一兩,黨參三錢。水煎服。(《泉州本草》)
⑦治久痢脫肛:金櫻子(去刺、仁)一兩,雞蛋一枚燉服。(《閩東本草》)
⑧治陰挺:金櫻果(去內(nèi)毛和種子)一兩。水煎服。(《閩東本草》)
⑨補(bǔ)血:金櫻子(干了,擦刺令凈,捶碎去子,切焙)、縮砂一半。蜜丸梧子大??招?,酒或鹽湯下五十丸。(《朱氏集驗(yàn)醫(yī)方》金櫻子丸)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子宮脫垂
取金櫻子干品水煎兩次,去渣濃縮,使每500毫升含生藥相當(dāng)于1市斤。每日120毫升,早晚分服。連服3天為一療程,間隔3天,再連服3天為第二療程。治療203例,痊愈16例,好轉(zhuǎn)138例,有效率為76%。治程中部分有便秘、腹痛、小腹痛、下腹部脹感等,個(gè)別發(fā)生咳嗽。經(jīng)初步觀察,對(duì)年青、脫垂程度較輕、沒有白帶的患者療效較好。而對(duì)脫垂程度嚴(yán)重、年齡大的患者,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治療。
- 【宜忌】
- 有實(shí)火、邪熱者忌服。
①《醫(yī)學(xué)入門》:"中寒有痞者禁服。"
②《本草經(jīng)疏》:"泄瀉由于火熱暴注者不宜用;小便不禁及精氣滑脫因于陰虛火熾而得者,不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