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有趣的《醉酒詩》:“不去不去又去了,不喝不喝又喝了。喝著喝著喝多了,晃晃悠悠回家了。回家進(jìn)門挨罵了,伴著罵聲睡著了。睡著睡著渴醒了,喝完水后又睡了。早上起來后悔了,晚上有酒又去了?!?/p> 寫此詩的人必定是相當(dāng)?shù)赜凶砭频捏w會,否則,很難寫得如此通俗而傳神;讀此詩而忍俊不禁者,也必定是有相當(dāng)?shù)刈砭企w會者,否則,很難有那種五味雜陳的感受。 有人醉酒,緣于樂憂,開心而醉,澆愁而醉;有人醉酒,緣于無奈,人在江湖,不得不喝;有人醉酒,緣于貪杯,人勸就喝,不勸自喝。第一種醉酒,人在酒外,只是偶一為之;第二種醉酒,酒在人中,身雖醉而心醒;第三種醉酒,人在酒中,心先醉身后醉。這第三種醉酒,最符合詩中所言情景。 有人把《醉酒詩》改寫成《減肥詩》:“不吃不吃又吃了,吃著吃著吃多了……”或改寫成《購物詩》:“不買不買又買了,買著買著買多了……”有的女子對《醉酒詩》并不覺得好玩,但對《購物詩》卻開懷大笑。這正是讀書讀自己,說誰誰知道。 忽然想到了不少教師課堂上酷愛滔滔不絕地講課,其無休無止、欲罷不能之勁頭與醉酒相當(dāng)神似,遂戲擬《講課詩》于下。 不說不說又說了,不講不講又講了。講著講著講多了,四十分鐘全講了。老師講得口干了,自己覺得心安了。學(xué)生聽得睡著了,出了教室全忘了。晚上自習(xí)輔導(dǎo)了,走上講臺又講了。 有人愛講,緣于無聊,不講在教室里沒事做,呆在教室太乏味;有人愛講,緣于責(zé)任,覺得不講對不起工資,不講對不起學(xué)生;有人愛講,緣于賣弄,感到不講嘴癢得難受,不講心憋得發(fā)慌。這三種愛講的情形與上面三種醉酒的情形相似,難怪人們把滿堂講稱為“滿堂灌”,所不同的是此處灌的是知識。灌酒過度,會損傷了自己的身體;灌知識過度,則會損害了學(xué)生的發(fā)展。 教師當(dāng)然還是要講課的,有時還需要適當(dāng)暢講,但都要追求點撥、啟發(fā)式的講,而不能過多地講,更不能滿堂講,堅決不能總是滿堂講。喝酒與講課道理有相通處,妙在恰到好處。 2013-6-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