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北宋時候像程顥、程頤他們就說,《大學》篇是最方便人們進入儒家的道。入道方便,是這樣一篇文獻,也可以說是一個最方便了解儒家思想規(guī)模的文獻。
主講嘉賓:北京師范大學古代文學研究所所長、教授李山先生 《明德講堂》第七期之一:入道方便學《大學》 大家好,很榮幸有這樣一個機會,跟大家一起來學習我國古代儒家的經(jīng)典篇章——《大學》。 儒家思想有一個特點,它不太像道家思想,不太像佛家思想,它想通過一種改造現(xiàn)實,改善現(xiàn)實的努力,來實現(xiàn)人生的人格完善,用古語說就是“成己成物”。一方面要改造現(xiàn)實,改善現(xiàn)實;另一方面也自我完善。這樣的一個思想格局,主要表現(xiàn)在儒家有一個經(jīng)典文獻,那就是《大學》。南宋、元朝一直到清朝結束不久,國家考試是《四書》。《四書》就是四份儒家文獻。一部分就是《大學》,一部分是《中庸》,還有就是《論語》和《孟子》?!洞髮W》放在四書開始,這里面有它的道理。
![]()
學儒家之道方便法門(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北宋時候像程顥、程頤他們就說,《大學》篇是最方便人們進入儒家的道。入道方便,是這樣一篇文獻,也可以說是一個最方便了解儒家思想規(guī)模的文獻。說起這篇文獻,原來不是單獨流傳的。儒家有一部經(jīng)典的著作,也可以說是儒家各種篇章的匯集,就是《禮記》,它是《禮記》的第四十二篇。漢代、南北朝就是隨著《禮記》這本書流傳的。到了唐代韓愈,安史之亂結束以后,大家反思:一個偉大的唐朝,怎么就出現(xiàn)了安史之亂?使這個強大的王朝中衰。反思各種原因,韓愈提出來說:我們的“道統(tǒng)”出了問題。也就是說,我們的文化方向出了問題。
![]()
孔子(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在這篇文獻里張出了復古主義大旗,就是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群應該怎么活著?我們應該遵循儒家思想。這張大旗張出來以后,就標志著(這是)一種傳統(tǒng)復歸運動,也是一種文化拯救運動。在《原道》這篇文章里,韓愈引用了《大學》的一段話。從那以后,《大學》篇就開始受重視。 到了北宋,北宋科舉考試新科進士。仁宗能寫“飛白書”,其他書法也還可以,也喜歡書法,所以就抄,抄成一軸一卷,賜給那些新科進士。皇帝抄了以后賜給新科進士,會有一種帶動風尚的效應。與此同時,北宋的大儒,像程顥、程頤。大程程顥,小程程頤,親哥倆經(jīng)常談論《大學》里面的句子,講《大學》的一些道理。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到了后來南宋朱熹,過去有一句話叫“朱熹集宋代禮學之大成”。是不是如此,學術界現(xiàn)在有不同的說法。但是應該說他是宋儒里面學問最大的人。他作《大學章句集注》,主要是程頤以及他的學生對《大學》的解釋,他廣加采擷,融入到他的著作里。朱熹就完成了《大學章句集注》。今天我們看朱熹的《集注》,也沒有說張三說李四說王五說。這就是宋儒作學問的雅致之處,他是融進來了,偶爾說說,誰是如何說,不是老書生式地抄。他是看明白了以后抓要點,這顯得很雅致,也寫得不枝不蔓,所以便于流通。到了朱熹實際上就把《大學》集注出來,然后《中庸》、《論語》、《孟子》他都注了,作《四書章句集注》。朱熹這輩子用功用得最多的就是《大學》,臨死前幾天還在改《大學》的注釋,所以他用功很勤。 本文為騰訊儒學原創(chuàng)稿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