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南京?數(shù)數(shù)歷史上成為“南京”的城市~
你知道中國古代歷史上總共有8個地方被稱作過“南京”嗎? 神奇的是,從地域上來看,大多分布在中國的北方,唐朝的一處“南京”甚至還出國了。說起由來,這些“南京”身世都頗為曲折…… 一起和小西西想看看這些“南京”的由來吧~ ●成都府(今成都)——唐玄宗的落魄成就了南京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收復(fù)兩京,還都長安,因蜀郡是兩京未收復(fù)時玄宗駐地,改蜀都為成都府,建號南京。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撤銷京號。 ●南海府(今朝鮮咸興)——唐朝另一處,出國了的南京 渤海以南海府為南京。故址在今朝鮮咸興;一說在今咸鏡北道鏡城;一說在今咸鏡南道北青郡新昌附近。 唐代的渤海國也有個南京。渤海國是唐朝時期北方古老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權(quán),始建于公元698年(武則天圣歷元年),初稱“震國”。公元705年歸附于唐王朝,公元713年被冊封為“渤海國”。公元926年被契丹國所滅。 ●東平郡(今遼陽)——突然而至的南京 契丹神冊四年(公元919年)葺遼陽故城建東平郡。天顯三年(公元928年)遷東丹國都于此,升為南京。如今的遼陽,位于遼寧省中部,東依遼東山地,西望遼河平原,有太子河經(jīng)市郊東、北轉(zhuǎn)折西、南注入渤海。遼陽在遼代,也曾一度被稱為“南京”。 ●幽州(今北京)——不費吹灰之力得來個南京 契丹會同元年(公元938年),得幽荊十六州,升幽州為幽都府,建號南京。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也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根據(jù)北京市政務(wù)門戶網(wǎng)站的資料,北京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遼代時,北京一度被稱為南京。 ●宋州(今商丘)——北宋、南宋,這里都曾是南京 宋景德三年(1006年),因太祖在周末曾為宋州節(jié)度使,升宋州為應(yīng)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建為南京。建炎元年(1127年),高宗即帝位于南京,即此。 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二月,因趙匡胤曾于乾德元年(963年)受群臣尊號為“應(yīng)天廣運仁圣文武至德皇帝”,于是將宋州改名為應(yīng)天府。到了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升應(yīng)天府為南京,作為北宋的陪都。 后來,宋高宗趙構(gòu)也選取在南京應(yīng)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只是沒多久就被迫離開了。 ●平州(今秦皇島)——僅僅存在三年的南京 金天輔七年(1123年),以新得遼地南京(即燕京)六州歸宋,遂以平州為南京。天會三年(1125年)再取燕京,四年廢南京稱號。 其實契丹人的遼朝,女真人的金朝,歷史上都曾建立過好幾個都城。一段時期內(nèi),可能同時有東京、西京、南京、北京好幾個都城并立。而且不同時期,這些京城還會發(fā)生變化。比如金初時,遼寧的遼陽市還是“南京”;而金朝遷都燕京后,遼陽市就變成了“東京”。 “這些游牧民族的統(tǒng)治者往往同時設(shè)立好幾個都城,方便管理。雖然稱‘都’、稱‘京’,許多京城,皇帝也不一定駐蹕過,只是從政治、經(jīng)濟(jì)等方面進(jìn)行考量而選擇的。隨著疆域的改變,不斷調(diào)整京城的位置?!?/span> 所以才會出現(xiàn),天輔年間,平州被稱為“南京”的一段史話。但是這個“南京”僅僅存在了三個年頭就消失了。 ●開封府(今開封)——馬可·波羅筆下繁華的南京 金初稱北宋故都開封府為汴京,貞元元年(1153年)改稱南京。貞佑二年(1214年)遷都于此。歷史上北宋的“東京”——開封可謂繁華一時,是當(dāng)時世界上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但你知道嗎,著名的“東京”曾經(jīng)也叫過南京。 ●應(yīng)天府(今南京)——讓朱元璋猶豫不決的南京 明太祖初即位都應(yīng)天府,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因欲遷都北宋故都開封府,建開封府為北京,故稱應(yīng)天府為南京。十一年(1378年),開封府罷稱北京,改南京為京師。 繞了一圈后,終于回到我們所在的南京了。據(jù)說,六朝時就有“南京”這種說法了。梁代蕭子顯曾寫過“嵩岳基舊宇,盤嶺跨南京”,將“石頭城”稱為南京。但南京作為都城的歷史,更廣為人知的還是源于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 其實,在選擇南京作為都城時,朱元璋不是沒有猶豫的,“南北兩京”制的采納,就是很好的證明。 即便在采用“南北兩京”制時,朱元璋顯然也是偏向南京的?!氨本钡拇嬖冢⑽春硠幽暇┑牡匚?,在明代相關(guān)文獻(xiàn)中,仍稱南京為“京師”。直到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之前,南京一直是京師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