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揭秘湖廣填四川:冒籍和改姓是個特殊現(xiàn)象(圖)

 流長 2014-08-24
陳世松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采訪。
1/5
隱藏
  • 更多組圖
 

四川姓氏文化專家陳世松接受華西都市報(微博)專訪:

陳世松,漢族客家人,祖籍福建。1940年生于四川省三臺縣(微博)。1958年至1963年在四川大學歷史系學習,1963年考取該校中國古代史元史專業(yè)研究生。1978年11月調(diào)至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微博)。主要學術(shù)代表作有《余玠傳》《蒙古定蜀史稿》《宋元戰(zhàn)爭史》《大遷徙:“湖廣填四川”歷史解讀》《四川通史》《四川客家文化研究叢書》等,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100多篇。

自 2014 年 4 月 5日以來,華西都市報“四川百家姓”欄目已經(jīng)連續(xù)刊發(fā)了4個月。欄目獲得讀者的廣泛關(guān)注,許多讀者向欄目提出了珍貴的意見。

四川知名姓氏文化專家、四川省社科院(微博)移民與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陳世松研究員,也是華西都市報“四川百家姓”欄目的忠實讀者之一,并長期關(guān)注和指導這個欄目。

本期“四川百家姓”推出特別報道,華西都市報專訪陳世松先生,與讀者暢談姓氏文化。

四川人十分喜歡姓氏文化

華西都市報:華西都市報今年重點打造的欄目“四川百家姓”,是講述四川姓氏來源、遷徙和姓氏人物故事的系列報道的版面。您是如何理解姓氏文化的?

陳世松:姓氏文化是一個方興未艾的事物,如果我們把姓氏文化看作一項工程的話,這就是一項文化惠民工程。華西都市報的報道,為傳播姓氏文化提供了一個優(yōu)質(zhì)的平臺。我認為,這個欄目辦得很好。

在我看來,四川的老百姓是十分喜歡姓氏文化的。我是一個搞學術(shù)研究的人,做一般的學術(shù)研究,老百姓一般都不感興趣,去找他們聊天,他們對你的問題根本不感興趣。但提到姓氏,就不一樣了。你只要一談填四川,一談姓氏,一談族譜,他們的話匣子就打開了。

我現(xiàn)在在做一個很大的工程,就是收集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故事。四川目前的很多姓氏都與這些故事有關(guān),這些故事都是來源于民間的,這樣的工程全靠老百姓的興趣支撐。

所以,做與文化相關(guān)的報道,最主要的就是能讓老百姓感興趣?!八拇ò偌倚铡?,就符合這樣的選題標準。

談姓氏,是對精神的慰藉

華西都市報:近些年來,姓氏文化在四川興起的速度非常快,逐漸形成了一種文化現(xiàn)象。您如何看待這樣的文化現(xiàn)象?

陳世松:我認為,在我們民族基因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東西,這就是慎終追遠、不忘祖先的思想和文化傳統(tǒng),一代一代地延續(xù)下來,可謂根深蒂固。姓氏文化,是一種關(guān)于生命起源的啟蒙意識。

在不同的時代,不管是當官的,還是平民老百姓,都要追問“我從哪里來”。慎終追遠的思想只會暫時被隱藏,但不會被遺忘。只是有時會因一些社會因素影響,暫時潛伏起來。

“倉廩實,知禮節(jié)?!碑斘镔|(zhì)生活改善、生活水準大大提高時,精神層面的需求自然提上議事日程。無論是追求自己生命的起源,還是聽音樂、看書,都是尋找精神需求的表現(xiàn)。

就像現(xiàn)在華西都市報的“四川百家姓”欄目,如果放在戰(zhàn)亂年代,就不會有這么多人關(guān)注和閱讀。當大家都有錢、有余力、有時間時,才有姓氏文化的火熱。

當今物質(zhì)生活日益豐富、工作節(jié)奏不斷加快的世界,處在競爭中的人們,不時面對各種紛擾,自然要想去尋找一方寧靜的樂土。中國人最重土地和鄉(xiāng)情,最直接的精神避風港就是故鄉(xiāng)和家園。

一談起故鄉(xiāng),一談起姓氏,對精神就是一種慰藉。

麻城孝感鄉(xiāng)已成一個符號

華西都市報:您談談四川的姓氏吧。陳世松:要談四川姓氏,70%-80%的人都會提到填四川和麻城孝感鄉(xiāng)。

在中國移民史上,麻城孝感鄉(xiāng)是一個內(nèi)涵相當深厚的地理概念,是一個與山西洪洞大槐樹、廣東南雄珠璣巷、福建寧化石壁村、江西瓦屑壩等齊名的尋根問祖的朝宗圣地。

麻城孝感鄉(xiāng)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并非單一,它既是元末明初移民遷川的中心,后來又成為清初以來以湖廣籍移民公認的“共同祖籍”。想要解釋四川的姓氏文化歷史,就必須把麻城這個文化現(xiàn)象解釋清楚。

華西都市報:麻城孝感鄉(xiāng)是如何由一個地名演變?yōu)橐粋€符號的?

陳世松:元末明初,湖北民眾為避災、避難,舍危就安,棄近圖遠,競相挈家遷往四川,其中以來自麻城孝感鄉(xiāng)的居多。元末紅巾軍起義首領鄒普勝是麻城人,所以,麻城成為當時湖廣農(nóng)民起義的中心。紅巾軍內(nèi)部發(fā)生分裂,不少麻城人紛紛逃往四川,成就了麻城的歷史地位。

但是,后來其他地方的湖廣移民不可能都來自麻城,但他們?yōu)槭裁匆矔俺渎槌切⒏朽l(xiāng)之籍呢?我認為,這是因為古人非常重視同鄉(xiāng)之誼,很有可能是“冒其籍求蔭以自庇”,也就是為了更好地融入移民的生活圈。

研究族譜的時候,我就發(fā)現(xiàn),遷入四川的移民,只要在四川定居后,90%都不會再使用移民前的字輩。移民者形成的是一個全新的地域和籍貫概念,麻城成為新的地域文化圈中,讓大家凝聚齊心的概念。這樣,就逐漸淡化了移民者本來的祖籍。

移民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里,為了面對來自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所帶來的生存壓力,他們出于效仿和依靠麻城孝感鄉(xiāng)移民老前輩的需要,完全可以采取冒籍、隱籍和改姓的策略。在這種背景下,各種姓氏文化的現(xiàn)象都可能發(fā)生。

冒籍和改姓是個特殊現(xiàn)象

華西都市報:因移民而改姓,您能給我們講講具體的故事嗎?

陳世松:華西都市報曾經(jīng)在“四川百家姓”中報道過這樣一則故事:湖廣填四川中,一批移民從湖北黃州府麻城縣遷入四川達州(微博)渠縣土溪鎮(zhèn),其中有向、左、李、溫、周五姓,一同改姓了雷。

報道中說,渠縣當?shù)氐摹独资霞易V》記載,清順治年間,早先移民到渠縣雷巨坪的李君佑回到湖北老家探親,與左鄰右舍談及移民的好處,并約了4位老人向朝忠、左先、溫讓、周連山,從湖北麻城孝感鄉(xiāng)出發(fā),來到像玉帶環(huán)繞一般的雷巨坪雞公寨下橋壩定居。

這段時間,李君佑經(jīng)常提起自己被本地姓氏欺負的事情。向朝忠提議,向、左、李、溫、周5個姓氏都改成同一個姓——雷姓,以壯聲勢。自此后,至今300多年,傳承20代,總?cè)丝诔^8000人。

渠縣雷氏的宗祠中,曾提及過“五姓改雷”的事件。而且,在雷姓家譜中,不同姓氏先祖的雷姓也使用不同的字輩,以區(qū)別祖先。

除了冒籍、改姓這樣的事例外,田野調(diào)查中還發(fā)現(xiàn),有的家族還存在隔代輪流換姓的情況,這也是在大移民背景下形成的特殊現(xiàn)象。

移民讓四川成了姓氏水庫

華西都市報:除了填四川,四川的姓氏來源還有哪些?

陳世松:這個問題也是我被問過最多的問題之一。從整個國內(nèi)的情況看,四川的姓氏分布是一個非常奇特的文化現(xiàn)象。

巴蜀姓氏源遠流長,來源廣泛,它像一座水庫一樣,吸納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姓氏,由此形成了底蘊深厚、內(nèi)涵豐富、特色鮮明、輻射廣遠的巴蜀姓氏文化。巴蜀姓氏文化的形成,與以下3個因素有很大關(guān)系:

第一,與巴蜀姓氏文化底色有關(guān)。秦滅巴蜀前,蜀人有“氏”而無姓。戰(zhàn)國晚期,巴蜀“姓”開始興起。秦入巴蜀后,由于受中原文化的影響,原有之“氏”紛紛向“姓”過渡,又新產(chǎn)生了一些“氏”和“姓”,大量的外來移民也帶進了許多“姓”。

三者異流同歸,推動了巴蜀“姓”的發(fā)展,從而使得秦漢時期,成為巴蜀民族由“氏”向“姓”發(fā)展的高峰時段。秦漢以來,不僅成都平原普遍使用漢姓,連川西許多兄弟民族也采用漢姓,使得巴蜀地區(qū)的姓氏大大豐富起來。

第二,與中古巴蜀姓氏文化積淀有關(guān)。經(jīng)過秦漢、魏晉南北朝文明的演進,巴蜀舊有的大姓在長期的政治動亂中衰落下去,但是又有一批新的外來移民遷徙進來,他們的子孫后裔大多落戶當?shù)?,互相融合為當時的土著。

常璩在《華陽國志·蜀志》一書,就匯列了這一時期蜀中各地的大姓。唐末、五代亂世,許多中原人士出于避亂或游宦而入蜀定居,從而促進了巴蜀姓氏的發(fā)展?!稓q華紀麗譜·氏族譜》中,記錄下截至宋代的成都地區(qū)的土著大族姓氏,計有45個。由《華陽國志·蜀志》《歲華記麗譜·氏族譜》,可見巴蜀姓氏文化的深厚積淀。

第三,與元明清大移民運動有關(guān)。經(jīng)過元明以來湖廣地區(qū)持續(xù)向四川移民,又有許多新的姓氏遷入蜀中。如以井研縣為例,在明代先后從湖北、湖南移民,計有丁、衛(wèi)、毛、文、方、左、龍、盧、廖、李、呂、汪、閔、張、鐘、范、周、相、陳、郭、榮、姜、胡、談、夏、袁、梅、殷、黃、熊、龔、游、彭、稅、魯、韓、雷、魏等40姓;山東漆姓、河南庾姓來縣落戶。

隨著清初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的興起,在巴蜀地區(qū)又遷入許多移民家族姓氏。如以彭州(微博)為例,有從湖北遷入的羅、黃、張、蕭、廖、譚、徐等姓;從湖南遷入的唐、湯、周、劉等姓;從陜西遷入的弓、喇、陳等姓;從福建遷入的莊、簡、林、游、魏、雷、陳等姓;從廣東遷入的藍、陳、廖、嚴等姓;從江西遷入的羅、曹、湯、牟等姓;從貴州遷入的白、胡、樊、舒等姓;從河南遷入的王姓等。

井研、彭州二地清初移民遷入的情形,可說是全川各地人口構(gòu)成的一個縮影。由此可見,明清移民運動對豐富巴蜀姓氏文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附會祖先從古到今就存在

華西都市報:在家譜中附會祖先,是一個常見的現(xiàn)象。對此,您怎么看?

陳世松:所謂附會,按照詞義解釋,是指把不相關(guān)的事說成有關(guān);把沒有某種意義的事,說成有某種意義。所謂附會祖先,是指把與自己無關(guān)的祖先說成有關(guān);把與自己關(guān)系意義不大的祖先,說成關(guān)系很大。

在編修族譜中,常常會遇到“斷頭譜”的問題,即在追溯年代久遠的祖先(遠世祖)的來歷時,往往找不到與之相連接的先祖。特別是從外省遷來四川的一些家族,由于他們一般是以入川始祖作為開基祖,對于開基祖以下的世系(近世祖),容易查清;但要追尋到開基祖以遠的祖先時,就顯得十分困難了:要么找不到開基祖已遠的祖先的具體住地,要么找不到與他們相連接的世系。

由于遠世祖距離族譜編修者的年代久遠,近世祖已遠的祖先,不是依靠回憶就能查清的。這樣,將遠代祖與近世祖系譜之間連接起來,就只有通過編修者來編造。根據(jù)廣東地區(qū)族譜的研究成果表明,這項任務,主要是通過士大夫、文化人之手,以所謂的“考據(jù)訂正”手段,重新進行“附會”嫁接來完成。

“祖先附會”,就是指通過“考據(jù)訂正”手段,重新將已經(jīng)查清的近始祖,與難以查清的遠世祖連接起來的嫁接編造過程。

追尋祖先應該遵循的原則

華西都市報:想要探尋自己準確的祖先,需要遵循什么樣的原則?

陳世松:為了準確地追尋自己的祖先,首先,應盡可能將近世祖的情況查清楚,以便積累更多資料,為追尋遠世祖提供更多詳盡可靠的信息。

其次,需要將查證的遠世祖的問題(如住地、世系、身份等),置于具體的歷史時空中,從相關(guān)的歷史背景、地區(qū)中尋找線索。

再次,在考證遠世祖問題的過程中,應采取客觀公正的立場,切忌“為尊者諱、為親者諱”。應采取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對一時查不清的問題,不要武斷作結(jié)論,可以存疑,留給后人來解決。

第四,采取恰當?shù)捏w例,以族譜序跋的形式,記錄修譜者在連接近世祖與遠世祖上的做法,切忌將尚待考證的來源,勉強坐實到自己世系中去,以免“認錯祖宗”。

以上講的是基于世系血緣連接的祖先追尋,至于出于文化認同而產(chǎn)生的對于各姓氏的人文始祖追尋,如對于夏商周三代以遠的受姓始祖的追尋,以及對于以古代帝王、郡望堂號為姓氏始祖的追尋,則是另外一個層面上的問題。二者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不可一概而論。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