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簠(1622-1694),字汝器,號谷口,江蘇上元(今南京)人。入清行醫(yī)為業(yè)、終生不仕。 鄭簠為清代著名書法家。明亡后,曾行醫(yī)。工書法,尤以隸書著稱,沉著飛舞。梁巘《論書帖》稱:“鄭簠八分書學漢人,間參草法,為一時名手?!卞X泳《履園叢話》稱:“谷口始學漢碑,再從朱竹垞(彝尊)輩討論之,而漢隸之學復(fù)興。”亦精行草書,早年學明末宋玨,后學漢碑,主要有《史晨碑》和《曹全碑》,尤得力于后者。所書每個字大小相近,粗細、疏密卻富有變化,整幅效果顯得多姿又規(guī)整,既保持了《曹全碑》的特點,又具有飄逸奇宕的新意,世人謂之“草隸”。后人把他與寫“六分半書”的鄭板橋合稱“二鄭”。包世臣《國朝書品》將其與金農(nóng)的隸書同列為“逸品上”。兼工篆刻。傳世作品有隸書《唐詩七絕》軸、《韋莊對酒詩》軸,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