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文章
發(fā)文工具
撰寫
網(wǎng)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chuàng)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zhuǎn)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湛 然
一切諸戒,皆我心業(yè),世尊如業(yè)制法,而警悟之,無別有戒。眾生業(yè)無量故,戒亦無量,業(yè)無盡故,戒亦無量。當知二百五十,三千八萬,無量律儀,非他法也。 心隨境轉(zhuǎn)故隨妄,心境相合故興業(yè),習妄既久,動便隨塵,故興妄會,會即合也。淪歷長劫,愈妄其本,本即自心,若非佛教,何由思返。如來因業(yè)立戒,舍忌妄業(yè),妄業(yè)已息,苦果亦傾,不淪生死,故能返本,還悟自心也。 思惟觀察,既達唯心,則隨所動用,不緣外境,攝心反照,但見一識,識即心體,不守自性,隨染凈緣,造黑白業(yè),成善惡報,故有生佛依正十界差別。無始不了,遍法界境,造虛妄業(yè),出沒生死,是故如來,如法界境,制無邊戒,戒無別體,即虛妄業(yè)。 如淫盜等,豈別有戒,縱妄成業(yè),禁業(yè)名戒,故事鈔云:未受已前,惡遍法界,今欲進受,翻前惡境,并起善心,故戒發(fā)所因,還遍法界。又善生中,眾生大地草木海水虛空,五并無邊,戒亦同等,并此意也。 反觀往業(yè),無始慣習,積惡時深,雖達唯心,卒難調(diào)制,若非戒法,靜業(yè)無由,故云佛所制戒,如猿著鎖,如馬轡勒,如捉盜賊,截生死流,發(fā)定慧力,菩提基本,涅初門,所以三乘圣人,并由斯跡,舍此修道,枉費時功,卻步求前,終無所至矣!經(jīng)云:系心不放逸,亦如狹著鎖,日夜常精進,求實智慧故。又云:心馬馳惡道,放逸難禁制,佛說一切戒,亦如利轡勒。戒如舟船,無始生死為此岸,身口意惡為中流,三業(yè)解脫為彼岸。在因則隨分解脫,至果即究竟解脫。故一切諸佛皆有三不護是也。三業(yè)已凈無惡可護。
摘自《靈芝照律師嘉言掬勵鈔》
來自: 淡定之妙湛精舍 > 《[戒律規(guī)文匯]》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觸聞集——佛教對聯(lián)1200副》(7)
注2:一真法界:即絕對的真實的法界,亦即諸法實相、真如。或者說,諸佛平等法身,從本以來不生不滅,非空非有,無內(nèi)無外,惟一真實,故稱一真法界。注1:徹悟禪師曰:"心能造業(yè),心能轉(zhuǎn)業(yè),業(yè)由心造,業(yè)由心轉(zhuǎn)...
四大皆空,空什么
這些都是“二元”的,即二元世界,眾生就生活在一元世界,要“空”就是將“二元”回歸到“一元”,這就是覺醒,就是一元世界世,一元世界就是“法界”。覺悟者諸如:圣人、羅漢、菩薩、佛、他們都生活...
談六識與七識
所以如果我們想跳出輪回,不再作沒滋沒味的凡夫俗子,想去作個不受世間束縛的大丈夫,以這樣的心到教理之海里來尋找跳出去的方法,就有點意思了,如果修學得力,不用多久,佛法就會為您打開一個全新的...
神通
神通神通。王公貴族對保志禪師和佛圖澄的這種供養(yǎng),與其說是佛教的神通吸引了他們,不如說是他們本來就有的神通慾望得到了滿足才提倡佛...
三無性 四魔 唯心 唯心偈
三無性 四魔 唯心 唯心偈?!?唯心 《佛學辭典》一切諸法,唯有內(nèi)心,無心外之法,是謂唯心。唯識論二曰:「入楞伽經(jīng)伽他中說,由自心執(zhí)著,心似外境轉(zhuǎn),彼所見非有,是故說唯心?!?唯心偈 《佛...
略論一句彌陀,能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略論一句彌陀,能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所謂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也?;蛟S有人為產(chǎn)生這樣疑問,這是我的自佛呢,還是阿彌陀的他佛呢?答案是,既是自佛,也是阿彌陀佛的他佛!因為尚有后念故,不念佛時...
【問禪寮】凈慧老和尚:戒律是善惡的標準
【問禪寮】凈慧老和尚:戒律是善惡的標準。佛說戒律就是世出世間善惡的基本準則。因果是規(guī)律,戒律是善惡的標準。相反地,這三聚凈戒,...
說僧祐
僧祐法師的師父叫法達禪師,僧祐法師到二十歲的時候受具足戒成為一位比丘,真正的出家法師。這部《出三藏記集》又被后人尊稱為《僧祐錄...
淨宗八祖~祩宏蓮池大師
蓮宗八祖的明朝佛教四大家之一-袾宏大師,面對這一嚴峻的歷史局面,勇敢地承擔起摧邪扶正,整頓佛教的歷史責任。他在家生活的時候,便非常信仰佛教,戒殺生,祭祀用品都用素食。在飽讀儒家典籍的同時...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