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歸經(jīng)】辛,微寒。人肺、腎、膀胱經(jīng)。 【功效】清熱解毒,宣肺止咳,利尿通淋。 【功效特點(diǎn)】本品宣肺散結(jié),清熱解毒,為肺癰要藥,近來(lái)試用于肺癌的治療。 【功效作用】 1.清熱解毒:①用于風(fēng)熱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常與桑葉、菊花、連翹、蘆根、黃芩等同用。②用于肺炎、支氣管炎,常與蘆根、黃芩、大貝、炙百部、麻黃、杏仁等同用。 2.解毒消癰 ①用于肺膿瘍,常與黃芩、薏苡仁、蘆根、桃仁、冬瓜仁、桔梗等同用。②用于癰瘡腫痛及毒蛇咬傷,可單用或鮮品搗汁外敷,治痔瘡腫痛可煎湯熏洗。 3.利尿通淋用于濕熱淋證、腎炎水腫、小便不利者,可與車前子、冬葵子等同用。 【鑒別應(yīng)用】魚(yú)腥草、敗醬草、紅藤,三藥均為清熱解毒之品消癰涼血力強(qiáng),為治內(nèi)癰專藥,其不同之處,以應(yīng)用部位來(lái)說(shuō),魚(yú)腥草多用治肺癰,敗醬草多用于腸癰,紅藤多用于腸癰及乳癰。 【配伍應(yīng)用】 1.配野菊花:魚(yú)腥草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排癰;野菊花功能疏風(fēng)散邪,清熱解毒。二藥合用,使風(fēng)熱去、熱毒解,則諸癥自除。 2.配桔梗:本品清熱解毒作用頗強(qiáng),長(zhǎng)于解毒排膿而消癰;桔梗長(zhǎng)于宣通肺氣、祛痰、排膿、消腫以治癰。二藥配對(duì),相使為用,同奏宣肺祛痰、消熱排膿、解毒療癰之功。 3.配車前草:本品功能清熱利濕,又能利尿消腫;車前草既能利水道、消水腫,又能別清濁、導(dǎo)濕熱。二藥合用,清熱利濕、利尿消腫力強(qiáng)。 4.配蒲公英:兩者均為清熱解毒要藥,二藥配伍,相須為用,解毒之力加倍,清熱之效益彰,可用治肺癰、乳癰、尿路感染及蜂窩組織炎。 5.配黃連:魚(yú)腥草清熱解毒,善治痢疾;黃連清熱燥濕,善清解大腸濕熱。二藥合用,清熱解毒,化濕止痢,可用治濕熱常與痢。 【應(yīng)用注意事項(xiàng)】虛寒證及陰性瘡瘍者忌用。 【用法用量】?jī)?nèi)服:15~30克,入煎劑。外用:煎水熏洗,或搗敷。 |
|
來(lái)自: xdh2118219 > 《醫(yī)、藥知識(sh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