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蒂的功效作用
【性味歸經】苦、澀,微溫。入胃經。 【功效】降氣止嘔。 【功效特點】本品善降逆氣,為治呃逆專藥,寒熱皆可用。用于胃寒者與溫中下氣藥同用;用于胃熱者,與清熱鎮(zhèn)降藥同用。柿霜,即柿餅上所結的白霜,有清熱生津、潤肺止咳之功,適用于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胃潰瘍、干咳痰少及肺癆咳嗽、吐血等證。
【功效作用】降氣止嘔:①用于胃寒呃逆,癥見呃逆頻作,口淡無味,善食熱食,納呆食差,舌淡苔白,可與丁香研末沖服,或與干姜、吳茱萸、半夏、陳皮同服。②用于胃熱呃逆,癥見呃逆頻作,口干舌燥,心煩意亂,舌紅苔黃,可與竹茹、代赭石、木香等同用,如柿蒂代赭散;也可與黃連、陳皮、半夏等同用。 【鑒別應用】柿蒂與丁香,皆可降逆止呃,用于寒邪蘊中、胃氣不降、上逆作呃。然柿蒂兼入肺經,可降肺氣,下氣止咳,治療痰濕咳嗽;丁香又入腎經,溫可壯陽,補命門火,治療腰膝酸軟、冷氣腹痛。兼治上下不同。 【配伍應用】 1.配丁香:丁香溫中散寒,降逆止呃,為治胃寒嘔逆之要藥,二者配伍,用于胃寒呃逆、胸滿脘脹之候。 2.配旋覆花:諸花皆升,惟旋覆花獨降,其體輕性降,有降逆止呃之用,可用于脾胃氣虛、痰濕上逆之嘔吐噫氣之證,二者合用,降逆止嘔之力更著,用于胃寒挾濕之嘔惡、噫氣、心下痞滿之候。 3.配枇杷葉:枇杷葉有化痰止咳、和胃降逆之功,二藥合用,性味歸經相近,枇杷葉助柿蒂降逆止呃,柿蒂助枇杷葉下氣止咳,相須為用,用于胃熱呃逆及氣逆咳喘之候。 4.配蘇子蘇子有下氣止咳平喘之功,二者相合,用于痰壅氣逆、喘咳上氣之證。 【應用注意事項】中氣下陷及下元不固者慎用。 【用法用量】內服:6~12克,入煎劑,或入丸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