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總部辦公樓“淘寶城” 設計單位/ 隈研吾建筑都市設計事務所 建筑師/ 隈研吾 地點/ 杭州 設計/ 2009-2011年/ 竣工/ 2013年 (轉載自《建筑學報》公眾微信) 業(yè)主 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 合作建筑設計 中國聯(lián)合工程公司 結構/設備設計 Arup Japan 合作景觀設計 杭州園林設計院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Iwai Lumimedia Design 設計團隊 Teppei Fujiwara, Ryota Torao, Balazs Bognar, Shinya Kojima, Satoshi Onomichi, Maurizio Mucciola, Yu Momoeda, Huishan He, Omar Rabie, Yuichiro Minato, Roberto Aparicio Ronda, Kotaro Kitakami, Cheng Nienming, Haiying Jin 基地面積 26 h㎡ 建筑面積 26 萬㎡ 結構形式 鋼筋混凝土 攝影 堀田貞雄 主入口及水景 層疊的樓板及保留的水環(huán)境 一層平面 二層平面 位于保留水道上的連橋 走廊穿過LINK庭院 辦公中庭 保留濕地水環(huán)境 剖面 鋁制飄帶選用了淘寶公司的橙色 空中庭院的拉伸金屬網(wǎng) LINK立面:編織的鋁金屬網(wǎng)投下溫柔的陰影 空中庭院:辦公區(qū)域的休息空間,面向保留的濕地 建筑空間與自然的層疊:辦公休息廳與中庭 通高玻璃的辦公空間 餐廳LINK的室內 (本作品發(fā)表于《建筑學報》2014年5期,下文為項目建筑師虎尾亮太、何慧珊討論“與自然的共存”,轉載自《建筑學報》公眾微信) 與自然的共存 ——阿里巴巴總部辦公樓設計 文/ 虎尾亮太 何慧珊 1 杭州西溪濕地邊上的大型辦公建筑群落 阿里巴巴總部辦公樓基地位于杭州郊外,與西溪濕地國家公園相鄰。我們的設計保留了地塊中原有的大部分濕地及河流,以其為中心展開規(guī)劃的設計受到了廣泛好評,贏得了本項目的競標。 項目功能包括容納2萬員工的辦公空間、員工食堂、體育健身室,以及大型停車場等多種附屬功能,既要滿足大量人員的需求,又要追求細膩多樣性。我們設計的目標是既要與自然環(huán)境共生,保留作為地塊特征的水源及綠地,又要創(chuàng)造一座小城市。 2 保留自然、活用水景的整體規(guī)劃 為了最大限度保護占基地大半面積的水景,促進水循環(huán),同時減少對豐富水資源及綠地的破壞,我們對基地做了最小限度的調整。根據(jù)實際地形將厚度100mm的平臺進行臺階式的疊置,從而可近距離感受濕地的水邊空間及休閑空間,大堂及辦公樓也均為同樣斷面的平板層疊。辦公樓的立面玻璃后退樓板邊緣2m,形成了挑檐。低能耗落地玻璃與挑檐式遮陽相結合,降低了環(huán)境負荷并創(chuàng)造了開放的,將環(huán)境引入室內的空間。辦公樓為采用8.4m×9.5m柱網(wǎng)的混凝土框架結構,各層工作空間及休息空間各半,形成了明快、靈活多變的分區(qū)。設計通過配置比一般辦公環(huán)境更多的休息空間,使得會議空間更為舒適,也更適宜團隊工作,創(chuàng)造了把員工從格子式辦公空間中釋放出來的新工作方式。 辦公樓外形為空間使用率高的長方形,各棟前后錯落呈雁行狀,形成了并不單調的外部空間,且滿足了人們的觀景需要。 項目地塊內需有超過4000個停車位,我們通過將停車區(qū)域限定在地塊邊緣集中布置,為濕地內側提供了安全的步行空間。所有的辦公樓棟高度均低于30m,包圍著濕地并分散在地塊之中。 3 可容納多種活動的寬闊連續(xù)空間 分散布置的各辦公樓由被稱為“LINK”的方形空間連接,LINK空間集中了在園區(qū)一天活動中所需的各種功能。如:1 層的停車場一側有郵局、卸貨、銀行、便利店及其他的服務性功能;2 層設有食堂、體育健身設施、圖書館及劇場等娛樂功能。這里的工作人員有任何需要,只要去往LINK區(qū)域就可以得到解決,這是一個既方便又清晰易懂的規(guī)劃。同時,LINK的屋頂花園(圖1、2)與辦公空間相連,可作為隨時欣賞濕地風景的戶外會議空間使用。通過LINK連接的辦公空間,水平長度超過1km,員工甚至可以在辦公區(qū)以自行車代步。這個被濕地圍繞的寬大連接空間,將整個園區(qū)連接成一體。 圖1 有豐富綠植的LINK屋頂 圖2 LINK屋頂:寬闊的平臺、條形的家具方便團隊在戶外開展工作,也是休閑空間 4 引進豐富自然的“孔” 我們希望可以通過在巨大連續(xù)的建筑體量上設置“孔”,把豐富的自然引入室內,并更好地促進建筑的自然通風。各辦公樓中間均有充滿綠植的中庭空間。辦公空間一側面對外部自然環(huán)境,一側面對室外綠化中庭,通過兩側自然光的進入,創(chuàng)造出明亮開放的辦公空間。LINK也分散布有中庭或挑空等空間。雖然項目規(guī)模龐大,我們希望通過設計可以給使用者提供人性化尺度的空間。 另外,各辦公樓在首層分散設有8個“通道”空間,及在體量中部設有跨度為25m的巨大“孔洞”,將地塊中央的濕地、步行空間及地塊邊緣的停車空間連接起來。穿過“通道”(圖3),映入眼簾的即為充滿綠色和水的巨大空間。在休閑放松的步行區(qū)域中,設置了籃球場、跑道、娛樂廣場等適合各種活動的場地。 圖3 中心廣場及巨大“孔洞” 景觀設計中的硬質鋪地部分,設計將多處的鋪地石材取消,裸露泥土并種植上濕地的植物,使得人們無論在何處,都如身臨濕地環(huán)境之中。 5 創(chuàng)造出柔和陰影的外立面 辦公樓外立面由以豎框支撐的1400mm寬玻璃前后凹凸錯落300mm拼合組成,通過將巨大的外立面的細分,形成細小的陰影,進而打破龐大體量,使建筑與自然更好地融合。凹凸的側面可以開啟形成自然通風。窗戶內開的設置,使得建筑外立面不受側窗開閉的影響,保持簡潔的透明性。設計創(chuàng)造了在工作的同時可盡情享受濕地美好環(huán)境的開放性辦公空間。 在LINK部分,設計采用了鋁合金條編織的2m寬網(wǎng)狀屋檐代替了通常的混凝土屋檐。屋檐時而向地面下垂,時而延伸至屋頂形成遮陽棚,通過動態(tài)的變化賦予整體建筑以多樣性。編織的網(wǎng)狀屋檐,使人們如置身樹下,足下灑滿點點柔和的陰影。 6 新時代的新型工作方式:與自然的共存 本項目由于親近自然的總體規(guī)劃、屋檐的遮陽設計,以及辦公樓中庭提供的積極自然采光等設計,已經(jīng)獲得了綠色建筑的LEED 認定。從整體規(guī)劃到建筑體量和“孔”的設計、再到外立面設計等,均從人的尺度出發(fā)將自然引入室內,將人類活動引向自然,這是一個與自然相互融合的工作空間。我們通過創(chuàng)造一個被自然包圍且在自然中自由活動的環(huán)境,將通常的城市中塔樓型辦公變換為新時代的與環(huán)境融合,與自然共存的新型工作空間和新型工作方式。 (原文刊載于《建筑學報》2014年5期,) |
|
來自: 真友書屋 > 《設計 創(chuàng)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