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家長問我們:“老師,我什么時候開始可以教寶寶畫畫?”其實,對于孩子來說,不是“教”他們畫畫,而是引導,激發(fā)起他們畫畫的欲望。
孩子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思維和認知。對于小年齡的孩子體驗是第一位的,他們享受的是過程,結果對他們并不重要,所以不需要在乎最后他們完成了什么,能不能看出像什么一點也不重要。
5歲左右的孩子已經開始借形想象,可以適當提高難度,本書中的繪畫和手工都是很好的方法,讓孩子去想象,不要去限制他們,不要去要求孩子怎么畫,或者是指責他們畫得不好,更不要要求孩子用畫來取悅成人,重點是讓這些藝術活動引發(fā)孩子的興趣,我們會看到更多的驚喜。
1歲半孩子涂鴉的特點:開始無意識地畫
1歲半左右,寶寶的小手已經開始握筆了(可能是用一個拳頭把整支筆握?。?,通過手臂的往返運動,涂鴉便開始了。但在這個過程中,寶寶是從對身體的控制和運動中感受快樂,至于在紙上留下了什么線條,他基本上會忽略。
家長應該怎么做:在整個過程中,不要干涉寶寶在畫什么,只要給寶寶提供安全的繪畫材料就可以了。甚至可以把食物當成繪畫的材料,比如果醬是顏料,面包是畫紙,直接用手指在面包上涂涂畫畫。當看到寶寶在這么做的時候,你頂多問一句,“哦,原來寶寶在畫畫啊”,就可以了,耐心等待他手部力量和手眼協(xié)調能力發(fā)展到能有意識地畫畫的程度。
2歲半寶寶涂鴉的特點:有力量的線條是繪畫的萌芽
寶寶2歲以后,手指的力量越來越強,能夠較好地握住筆了。通過肩和肘的連續(xù)運動畫出不規(guī)則和無序的線條,與其說是繪畫,不如說是用線條表現(xiàn)手的運動軌跡。同時,寶寶不再是漫不經心地拿著筆在紙上揮舞,而是把意識集中在手指上,控制著筆。
家長應該怎么做:當寶寶專心畫畫時,不要打擾他,讓他隨意畫,半圓和線條,這是為以后畫形象做準備。2歲半以后,當你問他在畫什么時,他會給他所畫的東西賦予一定的含義,但很簡單甚至多變。家長要耐心地聽,給予鼓勵。
3歲半寶寶涂鴉的特點:一開始就是有目的地畫
這個時期,寶寶一開始拿起筆,就是有目的地畫畫,他可能一
家長應該怎么做:為寶寶提供柔軟的筆和足夠大的紙,不建議用硬的水彩筆,可以選擇炭筆,它的成分是木炭,寶寶用非常安全。炭筆的特點是,在紙上可以有豐富的線條變化,如蹭、涂、擦能出現(xiàn)各種效果,有利于寶寶探索和摸索。畫畫的時候可以選擇趴在地板上畫,或者把紙貼在墻上畫,這兩種姿勢能讓寶寶感到放松和舒服,比坐在桌子前畫畫更自由,更容易發(fā)揮。
4歲寶寶涂鴉的特點:終于出現(xiàn)具體的形象
和2歲之前過于抽象的畫風相比,4歲時,孩子的畫終于開始有具體的形象了,而且孩子可以憑著印象畫畫,通常他會把自己印象中很深刻的事物畫得很大。當你問他畫了什么時,他開始嘗試著說點故事,而在此之前,孩子只能用一兩個詞來表達他所畫的對象。這時候家長可以問孩子:“請你說說你畫里的故事,好嗎?”孩子會很樂意告訴你。建議把孩子講的故事錄下來,連同畫一起保留,這是多么珍貴的成長記錄啊。
家長應該怎么做:盡管4歲的孩子可以畫出基本的形象了,但家長不要引導孩子去臨摹,要盡可能地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引導他仔細觀察,用語言描述他所看到的事物?;丶液笤賾{印象畫,畫得不像也沒有關系,還可以讓孩子隨意添畫,除了畫他看到的動物、植物、建筑之外,還可以通過想象添加其他的事物,鼓勵他去想象、去思考。
5歲寶寶涂鴉的特點:畫面越來越豐富,形象越來越多
這個時期,孩子已經可以在一張紙上畫多個形象了,畫面變得越來越豐富,畫面的布局看似雜亂無章,但如果聽聽孩子的解釋,你就能發(fā)現(xiàn),在他的小腦袋里,這些事物都是有聯(lián)系的。另外,這個階段,孩子的畫里出現(xiàn)了幻想的元素,即使某個東西他沒有見過,也可以憑想象畫出來。5歲的孩子非常享受繪畫的樂趣,常常一邊畫著一邊哼著歌,這種快樂是以后繼續(xù)學畫的動力。值得你去保護。
家長應該怎么做:鼓勵孩子畫完后說出自己畫里的故事,畫畫的同時,語言和思維都得到了發(fā)展。盡管這個時期,根據(jù)孩子的畫,可以討論的細節(jié)比以前多了,但建議你不要提很多很細的問題,尤其是不要說“畫得不對,應該怎么畫”。另外,家長可以開始準備更多、更豐富的材料和工具給孩子,比如黏土、彩紙、水彩、水粉顏料,鼓勵他多多嘗試。
下面是給家長的一些建議:
不要用成人的眼光解釋兒童畫,孩子的畫是用來聽的,看似簡單的畫里卻有很多故事。
孩子的畫沒有好壞,因為他們是用心在畫。不要用像不像來衡量畫的好壞,不要用是不是圓,夠不夠直來評判他們的能力。
創(chuàng)造力是與生俱來的,不是老師教出來的,我們要做的是適時地鼓勵和啟發(fā),并為孩子提供涂鴉的環(huán)境和機會。
孩子畫畫就像游戲,不要把它當成一種專業(yè)技術看待。不要過分強調技巧,而要注重孩子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不要苛求他們畫的有多好,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快樂比什么都重要。
家長欣賞他們的畫不僅要用眼睛看,更需要耐心地傾聽,用心去感受。不要因為自己沒有美術基礎,就認為孩子也沒有美術天賦,每個孩子都是寶藏,需要我們悉心挖掘。
寶貝的畫總是有那么多偶然,因為那些偶然也帶給我們很多驚喜,當他們開始操作時我們會是一個觀察者(但在開始之前一定要有足夠充分的準備工作),只是在必要的時候給他們一股推動前進的力,靠著他們自己的努力前進的每一步都那么踏實,并充滿了探索精神和滿滿的自信,這樣的知識是受益終身的。
看孩子的畫是需要想象力的,你可以顛來倒去的看,你問他們畫的故事,他會告訴你這里有恐龍那里有妖怪......雖然你什么也沒看到,但是他真的很認真地在描繪著他的作品。這是他們特有的時期(我們稱為表征期),用他們特有的方式感知著這個社會,認知著這個世界。所以,不要著急他畫的是什么,只要鼓勵和欣賞。
寶貝們的畫讓我們發(fā)現(xiàn)另一個美妙的世界。大人應該始終以欣賞的目光注視著孩子,用積極的態(tài)度激勵孩子。正確欣賞、評價兒童的畫,對孩子的各方面發(fā)展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們評價他們的畫時不能以成人的框框和要求去對待,只有理解他們,懷著一顆童心,才能正確看懂他們的畫。
孩子們都愛玩顏色,這讓他們覺得很輕松,因為色彩可以是無形的,只是單純的感受顏色的暈染關系。他們在玩的過程中學習了混色、漸變色、對比色等色彩知識,這些知識將內化為他們獨有的藝術經驗,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真正感受到色彩帶給心靈的愉悅。
讓孩子多看看西方現(xiàn)代藝術家的作品,看看原生態(tài)的民間作品,那些東西和孩子的思維有很多共同的東西。 不要給孩子填色本,那些東西只會禁錮孩子的思維。 不要給孩子畫范畫,不要試圖告訴孩子,小鳥怎么畫的,孩子畫的小鳥飛翔在他們自由的空間里。 藝術從來不是遙不可及的,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只需要我們去發(fā)現(xiàn)、觀察、動手、想象,從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藝術,感受藝術帶來的快樂,讓我們一起玩創(chuàng)意,激發(fā)孩子與生俱來的想象力!
涂鴉前準備:
在家里留出合適的桌椅,空白的墻,讓孩子在指定的區(qū)域自由隨意地涂畫。 制作自己的工作衣,爸爸的舊T恤是最好的改造材料。 畫具放在寶貝看得到的位置,教會他分類、整理、歸還。 給孩子準備一塊海綿,學習自己清理畫具。
|
|
來自: 長沙7喜 > 《興趣培養(yǎng)與智力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