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媽霸占了廚房,我也難得清閑。 就是沒有辦法每周兩篇更新博客。 上禮拜回家,說好了拍她制作煎包,可人家早已經(jīng)開始點火了。 所以,只有部分照片。 但是,冰花煎包的秘密被我尋來了。 在老家,早晨一碗辣湯,幾個煎包是很大眾的早餐。 徐州人從小愛吃大蔥豬肉餡兒的包子。 就點兒糖蒜,黑咸菜絲兒,澆點甜醋,別提多帶勁兒了。 趕得上剛出鍋的,便可以吃到脆脆的薄如蟬翼的冰花。 上小學(xué)的時候,有個同學(xué)形容這層冰花如蝴蝶翅膀,受到了老師的表揚。 我們調(diào)侃他,肯定是吃了包子之后才仔細(xì)觀察的,不然哪有功夫看啊,還不趕緊的吃? 現(xiàn)在的這個同學(xué),像我一樣離開故鄉(xiāng)在外打拼。 對家鄉(xiāng)美食的思念也只有我們這群人更能體會深刻。 言歸正傳,煎包也好,煎餃也好,最迷人的是底下黃黃的殼,脆脆的冰花。 這層冰花是技術(shù)難點。 我以前的博文曾經(jīng)寫過。這次又仔細(xì)問了老媽。 得到的秘密是這樣: 淀粉與水以1:4的比例勾兌攪拌均勻。并且最好用山芋,小麥淀粉。如果是玉米淀粉,可以再多加一些淀粉。 記下了么? 材料:發(fā)面一塊,拌好的肉餡兒,淀粉水,油。 制作: 1、 發(fā)面發(fā)酵好之后,按照包餃子的手法將所有包子包好。 2、 鍋熱倒油,將包子一個個擺放整齊。中火 3-4、沿著鍋沿兒,倒入攪拌好的淀粉水。淹沒到包子的1/3處即可。 5、倒入之后,轉(zhuǎn)大火。包子在淀粉水中沸騰。 6、蓋上蓋子。轉(zhuǎn)中火大約8-10分鐘。 ![]() 7、掀開蓋子。水幾乎收干。 ![]() 8、將包子鏟一下翻個面兒。再稍微煎制一下即可。 ![]() ![]() 小貼士: 1、 老家的煎包就是這樣的形狀,如果改成圓包子也可以,但是冰花的范圍會縮小。 2、 淀粉遇水再靜置會沉淀,所以倒入之前需要攪拌均勻。 3、 全程中大火,保證里面肉餡兒成熟。 4、 死面的一樣可以制作,但需要控制火力和淀粉水的用量。 5、 鍋很重要。如果是不粘鍋是最好,我家這口鍋有點年頭,是鋁制的,按照安全和健康來說并不是很適合。但是很好操作,經(jīng)過油浸也發(fā)黃變黑。建議用鐵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