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黃芩黃連湯《傷寒論》
葛根半斤·24 炙甘草二兩·6 黃芩二兩·6 黃連二兩·6
【用法】水先煎葛根,后入諸藥煎二次兌勻,分二次溫服。
【主治】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
【方解】葛根使病邪從里達表,從下騰上,芩連之苦,苦以堅之,堅毛竅而止汗,堅腸胃而止瀉,甘草之甘,補中而調(diào)脈道。于是汗瀉止,脈道調(diào),諸癥自愈。
【應用發(fā)揮】用仲師原方加減還能治療的各種疾病。(包括自己心得和各家醫(yī)案)
1、痢疾;痢疾這里是指西說;細菌性痢疾,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急性傳染病,以結腸化膿性炎癥為主要病變。以全身中毒癥狀、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及排膿血便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中醫(yī)說;濕熱為患,若熱勝于濕為赤痢。如癥見發(fā)熱并下赤痢者,用本方加阿膠以清表里之熱兼補陰血。熱邪得清,陰血得滋,其癥自愈。
2、促脈證 中醫(yī)促脈證西說;心率不齊,可發(fā)生于多種心臟病。若心率不齊伴有脈快者,心動悸脈促,用本方清脈中熱邪,邪熱清則脈自平。
3、嬰幼兒腹瀉 這里是指兒童和嬰幼兒因消化不良導致的腹瀉。小兒腹瀉可區(qū)分為實熱瀉和脾虛瀉兩大類,本方是指可治實熱瀉,是由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主要原因為外感濕熱,內(nèi)傷飲食,濕熱之邪停滯于胃腸影響脾胃之消化功能,而出現(xiàn)發(fā)熱、暴注下迫、腹部熱痛、瀉下之物發(fā)黃臭穢、口干欲飲,舌質(zhì)紅,苔黃,脈數(shù)等證。用本方解表消里,常一、二劑就痊愈。
***案例***
李XX,男、2010年3月生。2011年1月23日星期日,家長訴;有痰咳嗽,有鼻涕,胃納差,大便稀色黃,矢氣多,大便七天爛。指紋色紫,脈浮弦滑,一息6-7至,舌色正常,苔薄白膩。
葛根24 炙甘草9 黃芩6 黃連6 干姜9 三劑
***每劑分2-3次服,藥后大便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