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蒼耳子:甘溫有小毒,入肺脾二經(jīng),清熱解毒,祛風通竅,散結(jié)止痛,對EC有擬制作用。適應癥鼻咽癌,用量3-9g。 7.白花蛇草:甘淡涼 ,入胃大腸小腸三經(jīng)。清熱解毒、軟堅散結(jié),利水消腫,對U14有擬制作用,能刺激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增強白血球的吞嚼作用。適應癥各種常見癌瘤及消化道癌瘤。用量 30~60g。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草的帶根全草。[別名] 蛇舌癀、目目生珠草、細葉柳子、二葉萎葎。[形態(tài)] 一年生鋪地草本。莖纖弱,無毛。葉對生,葉片線形長1~3、5厘米,寬1~3毫米,革質(zhì);托葉膜質(zhì),基部合生成鞘狀,長1~2毫米.花白單生或兩朵生于葉腋,果扁球形直徑2~3毫米.花果期6-11月.[采集] 生于山坡、路邊、溪畔,夏秋采集連根拔起..全草含卅一烷、豆甾醇、熊果酸、齊墩果酸、β一谷甾醇等成分,有抗癌、抗菌消炎作用。 8.白英: (蜀羊泉) 苦微寒入肝胃二經(jīng),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對S180,WK256有擬制作用,對人體肺癌有擬制作用。適應癥肝癌,胃癌,肺癌,膀胱癌及子宮頸癌等。用量15~30g 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別名] 白毛藤、天燈籠、毛風藤、紅麥禾、龍毛龜。[形態(tài)] 多年生蔓性半灌木。莖長達5米,基部木質(zhì),上部草質(zhì),具細毛。葉互生,卵狀長方形,兩面均有細毛。聚傘花序生于枝頂或側(cè)生,枝梗、花柄及花均被長柔毛,花冠白色。漿果球形初綠色后變紅色至黑色?;ㄆ?-10月,果期11月。[采集] 生于路邊、山野或灌木叢中,9-10月采割全草。全草含生物堿、β-苦茄堿、甾體皂甙、維生素C等成分,有抗癌、抗菌和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9.半枝蓮 辛涼入心肺二經(jīng),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對S180有擬制作用。適應癥各類常見腫瘤。用量30~60g。唇形科植物半枝蓮的全草。 [別名] 狹葉向天盞、狹葉韓信草、耳挖草、趕山鞭。[形態(tài)] 多年草本。根須狀。莖直立四棱形,高15-50厘米。葉對生,卵形至披針形,邊緣有鋸齒?;ㄗ仙谏喜咳~腋,偏向一側(cè),花冠二唇形。果扁球形?;ü?-7月。 [采集] 生于田埂、溝邊、潤濕草地。夏秋采挖全株。全草含生物堿、黃酮甙、酚類、甾體等成分,有抗癌作用,尤對急性粒細胞型白血病有抑制作用。 10.龍葵:苦寒有小毒,入胃膀胱二經(jīng),消熱解毒、利水消腫復方龍葵對胃癌細胞有擬制作用。適應癥胃腸道癌瘤,乳腺癌,肺癌腎癌膀胱癌及癌性胸腹水。用量30-60g。全草含甾類生物堿、澳洲茄邊鹼、黑茄鹼、皂甙、維生素A和C等。研究發(fā)現(xiàn):龍葵堿有抗核分裂作用,從龍葵干燥綠果中提取的龍葵總堿對動物移植性腫瘤的抑制率為40~50%,在組織培養(yǎng)中,龍葵總堿濃度為50-500mcg/ml,24小時可抑制腦膜瘤細胞生長,從龍葵總堿中分離的堿Ⅱ成分抗癌活性最強,有明顯的細胞毒作用,濃度為10mcg/ml,15小時后可使Hela細胞解體,本品對小鼠子宮頸癌14、肉瘤180、艾氏腹水癌轉(zhuǎn)實體有抑制作用(2)。臨床常用于滋養(yǎng)葉細胞瘤,子宮頸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膀胱癌等。滋養(yǎng)葉細胞瘤可配穿心蓮、石上柏、天花粉;子宮頸癌配掌葉半夏、莪術(shù)、西豆根;食管癌配冬凌草、黃藥子、白英;膀胱癌配山豆根、喜樹等。用“龍虎白蛇湯”(龍葵、萬毒虎、白英、白花蛇草、山綠豆各30g)辨證 加減,有報道治食管癌70例,有效33例,穩(wěn)定29例。用龍葵合劑(龍葵30g,半枝蓮60g, 紫草15g),治療惡性葡萄胎無轉(zhuǎn)移4例均愈,本品對癌癥所致的胸水、腹水亦有一定療效。龍葵茄科植物龍葵的全草。[別名]烏歸菜、苦葵、七???、烏疔草、野海椒。[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莖有棱被稀細毛。葉復、互生,卵形如茄葉,葉片大小相差很大,葉柄較長,大葉葉柄長達5厘米。聚傘花序側(cè)生,花柄下垂,每花序有4~10朵花,花白色黃蕊。漿果球狀,有光澤,成熟時紅色或黑色,種子扁圓形?;ㄆ?~7月。 [采集]生于路旁或田野中,夏秋采全草。全草含龍葵堿、澳洲茄堿、澳洲茄邊堿、皂甙、維生素A和維生素C等成分,有抗癌、抗炎、升血糖、鎮(zhèn)咳祛痰作用。但龍葵堿、澳洲茄堿有溶血作用,過量易中毒。 |
|
來自: 子孫滿堂康復師 > 《中醫(yī)治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