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怨詩是唐代文學的一個重要主題,這和唐代社會經(jīng)濟文化高速發(fā)展有關。因為隨著社會的進步,男性外出謀求經(jīng)濟收入或求取功名,成為一件更為普遍的事情,特別是唐代前期,國力強盛,從軍遠征,是當時人們“覓封侯”的重要途徑,而那些留守在家的婦女們自然就承擔了家庭生活的重負和無窮無盡的相思之苦。閨怨詩便是多為表達思念遠方親人、控訴戰(zhàn)爭、渴望團聚等感情的詩歌。其中宮怨詩亦屬此類。通過閨怨詩,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古代社會某一側面的生活情景,而且還可以知曉當時閨中婦女普遍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人情、人性等等。閱讀這類詩歌要注意詩中描述的景物、事件所蘊涵的思想感情:是相思之苦、戀戀不舍的感傷,還是灑脫開闊、自我慰藉和解脫。 【閨怨詩類別】 閨怨詩分為閨怨詩、宮怨詩、征婦怨詩、商婦怨詩四類。閨怨詩都以女性心態(tài)為描寫對象,“怨”是這類詩的基調(diào)。源于《詩經(jīng)》,漢魏晉南北朝時,閨怨詩又獲長足發(fā)展。到了唐代,這類詩步入其鼎盛發(fā)展的階段,名家杰構,層見迭出。 1、閨怨詩。即描寫閨中少婦幽怨的作品,亦稱“閨情詩”。唐代的不少閨怨詩,是寫那些青年士子為了博取功名利祿、榮華富貴而遠離妻室,使得妻子在無盡的等待與無邊的愁悶中生出怨恨之情。有些則寫那些閨中少婦尤指貴族少婦因為丈夫做朝廷的官吏而不得不做那些繁瑣的朝政大事,沒有多少時間留給自己,使得自己的青春紅顏空對著明鏡寶奩暗暗消退。 2、宮怨詩。唐代宮怨詩大多反映了宮中女子幽閉宮中的痛苦,表達了她們對可望而不可即的愛情和幸福的渴望。此類詩絕少長篇,多為短章,手法宛曲,用意含蓄。如張祜《何滿子》一詩: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張祜的這首詩道出了千千萬萬宮女的心聲。這首詩從空間和時間兩處落筆寫出宮女離鄉(xiāng)之遙遠和時問之久長,極有感染力,遂使人感覺到她將永遠被幽禁在深宮里苦挨時日,從此再也不能返回那三千里外的故鄉(xiāng)同父母相見了。廣大宮女一旦進宮,不僅失去了人生的自由,失去了家庭的樂趣,終日只能與宮室為伴??v使有錦衣玉食的生活,縱使有君王的偶爾顧幸,但二十年來日日壓抑在她胸中的思親情緒,二十年來夜夜魂牽夢繞的故土情結,是怎么消也消除不掉的。正因為如此,她心中的積怨以極深極重,也極易被觸發(fā),所以她唱《何滿子》時,即使一聲才發(fā)而雙淚難禁,表現(xiàn)了她內(nèi)心感情的不可抑制,有強烈的打動人的力量。這首詩在藝術上很有特色,一是巧妙地運用了“三千里”、“二十年”、“一聲”這些數(shù)字,令人觸目驚心,將宮女的悲慘境地給予讀者一種無限悠遠、渺茫的印象,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3、征婦怨詩。唐代疆土遼闊,邊境不寧,大量將士被遠征去戍守邊疆。征婦可以說是唐代邊塞戰(zhàn)爭的附屬產(chǎn)物,她們不僅要飽嘗一般思婦的相思之苦、離別之恨,而且還得時刻牽掛邊關丈夫的冷暖安危,承受的感情折磨也格外的沉重。例如王駕之妻詩人陳玉蘭寫的《寄夫》一詩: 夫戍邊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詩歌著力表現(xiàn)對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擔憂與牽掛,在寄給丈夫的征衣里,每一針每一線縫進去的不僅僅是絲棉,更是她們對遠方征人的無限關懷和體貼,是她們對丈夫的繾綣相思之情。 4、商婦怨詩。唐朝國力強盛、經(jīng)濟繁榮,在中國封建時代可以說是空前的。唐代經(jīng)濟如此發(fā)達,自然出現(xiàn)了很多經(jīng)商之人。白居易的《琵琶行》里的琵琶女說的“商人重利輕別離”,的確道出了商人的本質。這些商人長年在外,行蹤無定,更有甚者杳無音信,數(shù)年不回;而作為他們的妻子,那些少婦們卻獨守空房,寂寞孤獨,難免會生出怨恨之情,甚至呼喊出“莫做商人婦”的怨語。唐代的閨怨詩中有不少詩作是專門為這些商婦們寫的。例如: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載兒夫婿去,經(jīng)歲又經(jīng)年。 這首詩是唐代劉采春寫的《啰唝曲》其一,她是中唐時的一位女伶,被稱為唐代四大才女之一。這首詩寫丈夫外出經(jīng)商經(jīng)久不歸,而在家中的妻子天天思念的情景。啰唝,猶“來羅”,意為盼遠行之人回來。此詩從事理上看是毫無道理,你的丈夫久久不歸與秦淮水、與江上船有何干系?但仔細想來它又有必然的聯(lián)系,想當初正是這“秦淮水”和“江上船”把她的夫婿載走的,而今“經(jīng)歲又經(jīng)年”還不把他載回來,她怎能不怨恨你這水這船呢!寥寥幾筆,就把一個天真女子天天佇立江邊,望水望船望歸人的情景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 【常見意象】 1、月、夢、淚、雁、寒蟬、更漏、笛聲等言愁意象; 2、織布、搗衣、縫衣、登高、憑欄等行為類意象; 3、燈、燭、簾、被、團扇、床枕、帷幕、幃、鏡等室內(nèi)用具類意象; 4、高樓、宮殿、玉階、窗等庭院建筑類意象。 【感情基調(diào)】 憂怨,感傷,悵恨。 【思想內(nèi)容】 1、表現(xiàn)閨中女子的后悔、怨恨以及寂寞孤獨之感。 《閨怨》 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詩中描寫了在春日里打扮得濃妝艷抹花枝招展的閨中少婦,原本也是站在丈夫立場上的,原本也是希望丈夫能夠封侯歸來、衣錦還鄉(xiāng),好讓自己在人前人后光彩。然而,在那春日陌頭楊柳色的感召下,她卻幡然悔悟了。這一派花紅柳綠生機勃勃的美好景致,正應該是自己親愛的丈夫陪著青春年少的自己一同欣賞的;可是花兒明年可以再盛開,柳樹明年可以再抽芽,而自己的紅顏美貌卻只會逐漸消逝永遠也不會再回來。這春日的美景喚醒了少婦內(nèi)心深處對青春年華的珍惜以及對夫婦比翼相處的渴望之情,也在少婦的內(nèi)心暗暗地滋長著一縷縷對宦游遠方的丈夫的怨恨之情。此詩一詠三嘆,一波三折,含蓄蘊意,情味悠長,構思巧妙,的確是王昌齡閨怨詩中的杰作,無愧“閨情之作,當推此首為第一”(《唐詩摘抄》)之譽。 2、表現(xiàn)對遠行人的思念、牽掛之情。 《子夜吳歌·秋歌》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月色如銀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靜,但搗衣聲中卻蘊含著千家萬戶的痛苦;秋風不息,也寄托著對邊關思念的深情。讀來讓人怦然心動。結句是閨婦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聲。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這是春閨望夫詩。正面似寫兒女情,實則卻寫征婦怨。詩意連綿,環(huán)環(huán)相扣。首句寫“打起黃鶯”,次句寫“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寫“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驚妾夢”,四句又寫“妾夢”是到遼西會見丈夫的。如此連綿反復,句句相承,層層遞進,一氣呵成,讀來余音滿口,韻味無窮。 3、表現(xiàn)宮中女子對自由被禁錮、遭人冷落的怨恨和美人遲暮的傷感。 《宮詞》 朱慶余 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并立瓊軒。 含情欲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這首宮怨詩,構思獨特,新辟蹊徑。一般宮怨詩,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宮女。但這首詩卻寫兩位宮女,足見失寵者并非一人。詩從寫景開篇,以景襯情,以熱襯冷。百花盛開的陽春,應是熱鬧非凡,然而宮門卻寂寂鎖閉。宮女賞春,本是歡欣樂事,然而久已失寵,感懷無限,心中郁悶,極愿互吐,卻恐鸚鵡饒舌,竟不敢言。怨深怨重,裸露無遺。 4、借宮女紅顏易老,抒發(fā)王朝盛衰之感。 《行宮》 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這是一首抒發(fā)盛衰之感的詩。首句點明地點:古行宮;二句暗示時間:紅花盛開之季;三句介紹人物;白頭宮女;四句描繪動作:閑坐說玄宗。構筑了一幅完整動人的圖畫。當年花容月貌,嬌姿艷質,輾轉落入宮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紅顏憔悴;閑坐無聊,只有談論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絕! 5、借思婦閨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以失意的宮女自況,感嘆個人身世) ①、以相思寓渴望報效國家朝廷 ②、以美人遲暮寓壯志未酬功業(yè)未就 ③、以空閨寂寞寓懷才不遇 ④、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擠打擊 例如: 摸魚兒·辛棄疾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作者在傷春吊古,借古諷今,但實際上是作者將自己的憂國、懷才不遇之情隱藏在春殘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寫之中。 嫦娥·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詩中所抒寫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靈藥式”的情緒,融入了詩人獨特的現(xiàn)實人生感受,而含有更豐富深刻的人生意蘊。在黑暗污濁的現(xiàn)實包圍中,詩人精神上力圖擺脫世俗,追求高潔的世界,而追求的結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獨的境地。清高與孤獨的孿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賞又自傷,既不甘變心從俗,又難以承受孤獨寂寞的煎熬,這種微妙復雜的心理,在這里被詩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蓄的語言成功地表現(xiàn)出來了,這是一種含有濃重傷感的美,在舊時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廣泛的共鳴。 【藝術特色】 從創(chuàng)作特色上說,古代宮怨詩和閨怨詩都帶有濃郁的民歌風情。它們中的許多作品原本是周漢以來的民歌;文人所作亦多受民歌影響。除襲用樂府題目外,它們的民歌風情還突出地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濃重的感傷色調(diào)。 這由古代女性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社會地位和心理狀態(tài)所決定,也為兩類詩的主題(即“怨”)所決定,周漢魏晉南北朝以來民歌中的宮怨詩和閨怨詩已然構成一種感傷的傳統(tǒng)色調(diào);文人所作,則無論是宮怨詩的悲嘆“君恩無?!焙汀版肀∶保€是閨怨詩的抱憾色衰愛弛或夫妻分離,其感傷色調(diào)亦極為明顯。因此,它們也是古代感傷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2、細膩的心理描寫。 閨怨詩多用第一人稱(即抒情女主人公內(nèi)心獨白的方式)敘寫女性怨情。一首詩,既是一幕人生命運的悲劇,也是一曲痛苦心理的哀歌,它們織就了一部飽含辛酸情、浸滿女兒淚的古代婦女苦難心靈的歷史。在此基礎上,這些詩還往往通過情態(tài)、動作的細節(jié)描寫來形象地刻畫抒情女主人公的心理。無論民歌還是文人創(chuàng)作,大都以動作或情態(tài)細膩地表現(xiàn)心理活動見長。 3、恰切的比興襯托。 用比襯手法賦物寫情,原是民歌的特長?!吧V绰?,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詩經(jīng)·氓》),比喻愛情的興衰;“??智锕?jié)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漢樂府《怨歌行》),比喻“君恩無?!?;“儂作北辰星,千年無轉移。歡行白日心,朝東暮復西”(《子夜歌》),比喻女子的堅貞和男子的薄情。文人詩也往往如此,如“家寄征河岸,征人幾歲游。不如潮水信,日日到沙頭”(張仲素《春江曲二首》其一),與李益《江南曲》一樣以潮水有信反襯人歸無期;“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其三),以寒鴉猶帶日影襯托班姬不被君恩;“春來卻羨庭花落,得逐晴風出禁墻”(鄭谷《長門怨二首》其一),以庭花可出禁墻反襯宮女身遭幽閉。凡此種種,皆妙用比興襯托,曲折有致。還有一種比興,是以宮怨、閨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懷。因為“放臣棄婦,自古同情。守志貞居,君子所托”(陳沆《詩比興箋》卷三)。所以這種手法為“不遇”的士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所樂于采用。而這些作品較一般宮怨詩和閨怨詩顯然又多一層曲折。 4、在上述特點的基礎上,又構成了兩類詩“淺而能深”的藝術風格。 “淺”是指它們的語言都樸素自然、淺顯易懂;“深”是說它們的意境卻往往能深婉悠長、含蓄無盡。例如沈德潛評王昌齡《長信秋詞》(奉帚平明金殿開):“優(yōu)柔婉麗,含蘊無窮,使人一唱而三嘆?!痹u《殿前曲》:“只說他人之承寵,而己之失寵,悠然可會,此國風之體也?!?以上并見《唐詩別裁集》卷十九)又譬如,兩類詩一般不重使典用事,即或使用,亦皆避生就熟,無非阿嬌、班姬、昭君、文君、杞梁妻、望夫石、牛郎織女之類,一看便知;然又往往能化熟為生:或者“脫胎換骨”,或者做“翻案文章”,意境便覺深婉。 總之,閨怨詩是我國古代詩壇上的一朵奇葩。它多以棄婦、思婦為主要描寫對象,以傷春懷人為主題,表現(xiàn)女子們在特定社會情態(tài)、生活境遇下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無論是“悔教夫婿覓封侯” “鳳城寒盡怕春宵“的后悔、怨恨,還是“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的思念、想望,不管是“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的關切、牽掛,還是“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的寂寞、冷清,棄婦、思婦們的痛苦、怨懟之情完全可以想見。如此的哀怨和憂傷,正是閨怨詩打動人心之所在。 【高考鏈接】: 1、(12全國新課標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思遠人 晏幾道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飛云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 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 (1).這首詞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紅葉黃花秋意晚”一句對表達這種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方法點撥】解答時要聯(lián)系全詞詞句,聯(lián)系題目、作者的情況,準確把握。從題目上可以看出(思遠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懷人之作;在寫法上,借秋景、飛云、歸鴻等意象來表現(xiàn)這一情感。 【參考答案】這首詞表達了對遠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興,以紅葉黃花染繪出深秋的特殊色調(diào),渲染離別的悲涼氣氛,增添對遠方行人綿綿不盡的思念情懷。 (2).“就硯旋研墨”與“臨窗滴”有什么關系?“紅箋為無色”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 【方法點撥】通過閱讀,理解詩歌內(nèi)容,把握各個意象之間的關系,是解答本題的關鍵。用什么研墨,用淚水也,以淚水研墨,和淚作書。思念到深處,不停流淚,淚水落到紙上,紅箋因而褪去了顏色。 【參考答案】關系是:“就硯旋研墨”暗指以臨窗滴下的淚水研墨,和淚作書。 原因是:紅箋被淚水浸濕。由于情到深處,詞中主人公在作書時不停流淚,淚水落到紙上,紅箋因而褪去了顏色。 2、(12江蘇卷)(10分)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夢江南 溫庭筠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
⑴詞中“恨極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答案:“恨”是指思婦對于遠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由于丈夫久遠不歸,思婦這思念便上升為一種怨恨,越怨恨,越見思婦思念之深之切。 標準答案:思念遠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悵恨之情。 ⑵詞中三、四兩句刻畫了一位什么樣的主人公形象?請簡要分析。(4分) 答案:悲戚哀傷、愁思難遣、孤獨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無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無從傳遞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飄落,水風全然不知也不覺更無憐,卻依然催落一地華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卻無人憐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標準答案:主人公滿腹哀怨,對月懷遠,月卻不解;臨水看花,花自飄零,無人憐惜。刻畫了一位孤獨寂寞又自哀自憐的主人公形象。 ⑶請簡要賞析這首詞的結句。(4分) 答案:碧云在空中飄忽不定,最終消沉在天邊,結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飄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寧。以景結詞,委婉含蓄,蘊味悠長,而又情景交融。 標準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無邊天際,以碧云搖曳表現(xiàn)心緒的不寧,以碧云斜落表現(xiàn)心情的低沉。 【課堂練習】: 1、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宮 詞 武衍 梨花風動玉闌香,春色沉沉鎖建章。 唯有落紅官不禁,盡教飛舞出宮墻。 [注]建章:宮殿名。 (1)你認為這首詩第二句中“詩眼”是哪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案:“鎖”字是詩眼。“鎖”字形象地表明了滿庭春色閉鎖在高墻之內(nèi);宮女的年華,也鎖于重門(宮墻)之內(nèi),白白消逝?!版i”字引出下面以落花飛出宮墻寄寓宮女渴望自由而不能如償?shù)脑骨椤?/font>
(2)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運用了反襯手法(答對比可給)。落花能夠飛出宮墻,無人禁止,而宮女們卻身鎖重門,人不如花。暗示宮禁森嚴,宮女不自由。
2、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秋閨思 張仲素 秋天一夜靜無云, 斷續(xù)鴻聲到曉聞。 欲寄征衣問消息, 居延城外又移軍。 望夫詞 施肩吾 手燃寒燈向影頻,回文機上暗塵生。 自家夫婿無消息,卻恨橋頭賣卜人。 【注】回文機:前秦符堅時秦州刺史竇滔被徙流沙,其妻蘇惠善屬文,把對丈夫的思念織為回文旋圖詩,讀法宛轉循環(huán),詞意凄婉。 (1)兩首詩都寫到了“消息”,張詩的“問消息”和施詩的“無消息”的具體內(nèi)容有何不同?兩首詩都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張詩的“問消息”是要探問出征的丈夫身在何處,施詩的“無消息”是不知道丈夫何時回家。兩首詩都表達了對離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對具體內(nèi)容的闡釋各得1分,“感情”分析2分) (2)第二首詩中,思婦為什么要“恨”賣卜人?這樣寫有什么好處?(4分) 答:詩中思婦因思念丈夫二問卜,得到的是賣卜人慣用的“好音訊”,因而她在寒燈下整夜頻頻回頭期盼丈夫歸來,看到的卻是自己孤獨的身影。所以長夜未眠的女子自然就“恨”賣卜人。(2分)以對賣卜人的恨來襯托對丈夫的思念之切。(2分) 3、閱讀下面這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閨思 張仲素 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 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 (1)詩中兩組疊音詞的運用有何妙處?分別從內(nèi)容和形式方面分析。 答:“裊裊”寫柳枝在春風吹拂下的搖曳之態(tài)(1分),“青青”繪桑葉蔥蘢青翠之色(1分),這兩個疊詞渲染出一種充滿生機、令人沉迷的無盡春意(1分),同時又增添了詩歌的韻律感和音樂美(1分)。 (2)這首詩中抓取了哪一細節(jié)?寄寓了怎樣的情感內(nèi)涵?(4分) 答:抓取了“提籠忘采葉”這一細節(jié)(1分):和眾多的采桑女一樣,本來是到郊外采桑葉喂春蠶的女主人公,卻倚樹凝思,一動不動,手里提著個空空的竹籃(1分)。這一特寫鏡頭表明了她雖身在桑下卻心不在“?!?,而是心事重重、不斷思念自己遠在漁陽從軍的丈夫。(2分) 4、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完成后面的問題。(8分) 怨歌行 明·謝榛 長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別調(diào)為誰凄? 君心無定如明月,才照樓東復轉西。 (1)詩歌的第一句營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試結合“長”和“寒”加以分析。(4分) 答:為全詩營造了一種寂寞、冷清的氛圍?!伴L夜生寒”點明時間是夜晚,天氣報冷?!伴L”字既表明夜還很長,又表明主人公由于苦悶而在主觀上感覺長夜難捱的情緒狀態(tài);“寒”字既是對天氣寒冷的描述,又是主人公由于寂寞、孤獨而產(chǎn)生的內(nèi)心的寒意。(答對“氛圍”得2分,“長”和“寒”分析各占1分) (2)詩中的比喻新奇,向來為人所贊賞。其實。把“君心”比作明月并不是謝榛的首創(chuàng),宋朝詞人呂本中的《采桑子》中有:“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西東,南北西東,只有相隨無別離?!痹嚤容^兩首詩中“月”的不同。(4分) 答:謝詩中的明月“才照樓東復轉西”,是朝秦暮楚、薄情寡義、用情不專的象征;呂詞中的明月“只有相隨無別離”,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照著相思的人,永遠陪伴著她,永遠不分開。(兩點各2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