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柏 四川省樂山市中醫(yī)醫(yī)院 劉方柏,主任中醫(yī)師,四川省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客座教授,燕山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研究所特聘教授和“博士中醫(yī)班”導師。長期致力于疑難病和仲景學說研究,臨床累計診治病人已達50萬。代表著作:《劉方柏重急奇頑證治實》(人民軍醫(yī)出版社),發(fā)表學術論文80余篇,參編專著10余部。 各位專家,各位同仁,我這個四川人普通話講不好啊,大家能聽懂就可以了!今天上午仝教授,剛才金教授都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講?。∥蚁嘈乓欢◣Ыo了我們很多新的知識,新的理念。這個會開的非常好,前不久我在北京也參加了這樣的經方論壇,也做了一個講座,那次講得是“論冷僻經方的臨床喚醒”,就是講我們要如何在臨床上喚醒經方,后來有專家建議我下次就講一講常用的經方。這次會議又是以腎為主題,因此我就根據這個會議的宗旨以及專家的建議,寫了一個論常用經方在涉腎疑難證中的巧用。 一、疑難病的治療 這里首先需要明確三個問題。第一,就是疑難病,什么叫疑難病。疑難病是那些病因不明,病機難辨,病情復雜,癥狀罕見,表現怪異,常規(guī)治療無效和公認的難治性疾病。關于病因不明,病機難辨,病情復雜的病癥可以是單獨出現,而更多的是同時兼得。我舉一個例子,一個兩歲半的小孩,她已經病了半年多了,就是發(fā)燒、煩躁、口渴,臉看上去很紅,真是面紅如妝。家里人沒辦法,就用冷水在臉上澆,這么一澆就比較安靜,但是過一會問題又來了,澆過之后,臉上就開始起疹點,然后皮膚裂開,皮膚皴裂,越來越嚴重,西醫(yī)沒辦法,只是用抗生素,輸青霉素,但是也沒有效果,她的病又不斷的進展,遷延日久,她就開始嘔吐、發(fā)燒、晝夜尖叫,同時逐步演變到手腳發(fā)黑的程度,皮膚發(fā)黑、冰冷。家人就送她住院治療,醫(yī)院下了什么診斷?腎炎。診斷明確,但就是治療沒效。住院1個多月沒效,最后到我這里來,來的時候臉上發(fā)紅,這個疹還在,煩躁、口渴仍然存在,由于病人半年來飲食難進,又受到病痛的折磨,已經是非常消瘦。她大部分時間都很煩躁,很少有安靜的時候,等到安靜的時候,就像是死了一樣,完全是口腔沒氣那種,接著又很快煩起來……這個病人怎么處理呢?我在考慮,你用下法肯定是不行的,她本身就腹瀉;用補法也不行,她煩躁得很??;用清法也不行,她腹瀉啊。怎么治?我仔細研究了她的全部病情,她開始得病的時候,臉紅、口渴、發(fā)燒……這應該是一個陽明證,由于治療不得當,迅速地演變成陰證,比如腹瀉、嘔吐、四肢厥冷……這個病就在一步步的演變。我們今天上午仝教授講傷寒就是流行性出血熱,有他的道理,我中午吃飯時還和他討論這個問題。但傷寒更能夠百病立法,這個是公認的,它不光能夠治療外感病,它的立法是有著普遍意義的。這個病人明確了,她是陰陽兩傷之后,出現了戴陽證,臉面潮紅、煩躁、浮腫、腹瀉,這些是陽虛水泛的表現;晝夜驚叫,這是陰陽混淆了;至于手足發(fā)黑、消瘦,這是氣血失養(yǎng),于是這個病機就比較清楚了。怎么用藥呢?要是說戴陽證,可以用白通湯,對吧;要說四逆,可以用四逆湯;要說腹瀉可以用理中湯;要說煩躁可以用吳茱萸湯。但是這些都不適宜,她當前的煩躁,傷寒有一個方子叫干姜附子湯,它是白天煩躁晚上不煩躁,而這個病人呢,她是晝夜煩躁,所以也不行;我想到了茯苓四逆湯,“發(fā)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避蜍咚哪鏈牟∫虿C很恰當,陰陽虧虛,雖然她沒有經過發(fā)汗、下等方法,但是她確實是存在陰陽虧虛的,同發(fā)汗、下法是一樣的。她當前的煩躁是由于陰陽虧虛所致,所以用茯苓四逆湯,另外我還加上了赤小豆、白術、山藥。這個病人吃了1付以后,當天晚上就平靜了,我們感嘆經方神奇??!然后第2天再服,這個病人吐瀉慢慢止了。她前后在我那兒吃了5次藥,半年多的病居然全部好了,回去了。前不久她母親來找我看病,說當地的一個農民也說這種病叫“陽虛水泛”,你看當地的農民都明白,小孩子現在長得挺好,也沒有再發(fā)過。 這就是病因不明,病機難辨,病情復雜的疾病。再一個就是癥狀罕見,這個癥狀罕見呢,我們在座都是臨床醫(yī)生,大家都見到過一些罕見的癥,但是大家見到的可能不同。我在這里跟大家講兩個病例。一個就是男子陰吹,這個男子陰吹,表現為這個前陰出氣,冒氣,旁邊人都能聽到,這個病女性比較多見一些,因為《金匱要略》上面有啊,女子“陰吹病”,所以這個病發(fā)生在女性身上不奇怪,但是這男的呢就比較少見了。我查閱的資料上只有吳佩衡論述過一次,但是他的治療都是按照腸胃燥結這個病機去治,因為《金匱要略》主張要用豬膏發(fā)煎方治療。而這個病人呢,他是4年前得了一場重病,然后就出現身體虛弱,弱不禁風,不久以后就發(fā)現陰莖里面不斷冒氣,發(fā)出聲響。開始比較稀,后來每天都發(fā)作,發(fā)作時周圍的人都能聽見。這就很尷尬了,沒辦法,就找到了我。我根據他這個發(fā)病的情況,就想到了張仲景在《金匱要略》里提到的“陰吹病”,這些病人很多都是已婚婦女,已婚婦女都有在產后出現氣血虧虛的情況。因此我這個病人同樣從虛論治,就用補中益氣湯加凌霄花、綠萼梅,這個病人吃兩付減輕,幾付藥過后癥狀全部消失。 這是一個例子,再一個就是前列腺增生的治療。一個70歲的病人,他小便淋漓不出,已經10年了。開始的時候能夠忍受,后來逐步加重,直至完全不能排出。于是找西醫(yī),西醫(yī)的思維方式就要馬上手術,手術切下來肉樣組織50g,那是稱了的50g,過后這個病人當然馬上就好轉,感覺很好??墒菦]過幾年他又發(fā)了啊,這次那個泌尿外科的醫(yī)師說那能怎么辦呢?再切吧!于是再切,又切下來25g,但是沒過兩年又增生了啊,于是第3次切。切了過后,只隔了4個月又再度發(fā)作。這次不僅小便解不出來,同時陰莖里面刺痛,腰部、骶部脹痛。這可怎么得了??!他已經70來歲了,怎么可能動不動就切一刀呢!何況切了以后癥狀還在啊!這時呢他才想起找中醫(yī),他并沒有奢望解決根本的問題,只想這個小便能夠不痛,肛門、會陰不墜脹也就可以了。這個病人我思考了半天,怎么辦?我當時開了一張?zhí)幏?,只開了兩付藥,我也是試試看,不行再改方。結果就是兩付藥解決問題,第三天他來了,他說簡直是神了,昨晚已是完全不痛,他每天晚上蹲著小便,要蹲個15分鐘到半個鐘頭,硬是尿不出來,非常痛苦??墒撬f前天晚上也要蹲著,不過10來分鐘就排出來了,然后也不墜脹,這個病人前后又吃了30來付藥,現在已經六七年了,也沒有復發(fā)。這個病人的診療思路是什么?他開始的時候是腎氣虧虛,氣化不利,其實中藥可以完全解決的,結果他去做切割,前前后后切了4次,那必然有血瘀??!他害怕再次手術,長期處于一種焦慮、恐慌的情緒中,于是氣郁癥狀很重,情緒低落,唉聲嘆氣,氣郁癥狀挺明顯的,氣郁繼續(xù)加重他的血瘀,首先考慮是氣滯血瘀。那么這個病人為什么長得這么快呢?我聯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只有癭疽瘤腫才會長得這么快,這個病不是外科,但是它形同外科,我們完全可以用治外科瘡瘍和瘤腫的思路進行考慮。由于他久病已經入絡,于是我用血府逐瘀湯加穿山甲、田七、白芥子、敗醬草,不僅兩付見效同時至今沒復發(fā)。有一點要提醒大家,就是加敗醬草,敗醬草在里面是干什么的???我有一次看《大明本草》,它講這個敗醬草可以化眼睛的翳狀胬肉,眼睛的翳狀胬是肉質的增生,既然眼睛能夠治,那么其他部位的肉質增生應當也能夠化,于是我加大量的敗醬草。這是所謂的癥狀罕見,我舉這兩個例子。 然后表現怪異。這表現怪異呢,就比癥狀罕見多了一個“怪”啊!這挺奇怪的啊,奇怪到什么樣呢?我再舉兩個例子。這是一個腳臭的病人,他來看的時候已經一年半多了。開始是春節(jié)過后食欲減退,然后腹脹、疲倦,逐步感到腳有臭味,到處治療也沒治好。后來呢,這個臭味加劇,衍變成全家人根本不敢接觸,稍微一接觸全家人都嘔吐?。∮谑撬兔刻彀炎约宏P在房里面,由于四處治療也沒什么效果,他就喪失了信心,后來他就非常的絕望。人家說我治療疑難病有兩手,他根本不相信,他也沒找我,后來家里人一再勸告,說試試看,他這才來看我,我說你這個情況怎么樣???他不吭氣兒。我說多久了?他也不講,結果家里面的人說有一年半多了。我說你怎么沒治療呢?他說治療了,到哪里吃什么藥,就把處方單子給我看,我看了一下,說你把腳給我看看。他起初不肯,我說也沒什么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他就脫下鞋襪給我看,我看他的腳沒長什么,皮膚沒有破裂,沒有疹點……什么都沒有。我也是用兩付藥解決他的問題。兩天之后,他簡直判若兩人,走進來也是喜笑顏開,他說劉老師技術好什么的,他說飯也想吃了,最近也好多了……當時我怎么分析這個病呢?他雙腳奇臭,這個病是有一個發(fā)病過程的。所以我常跟我的學生講,醫(yī)生治病切記不能忘記病人的每一個小的陳述,尤其是當病人漫無邊際講的時候,或者是在他絕望的時候,一句話,一個小小的動作都能給你一個重要的信息。他首先是春節(jié)期間起病,春節(jié)那不是狂吃亂飲嗎!生活規(guī)律打亂了,他緊接著是飲食減少、腹脹、疲倦,這不是典型的脾虛癥狀嗎!他被飲食所傷,脾氣受損,脾虛失運,運而生濕,濕而生濁,濁而生痰,痰瘀相阻,也就成了這個病。對吧,這個邏輯上是很通的。同時這個陰邪它必然要傷陽,陽氣受傷,氣機不再宣暢,氣機不暢復又加重了這個濕邪的凝聚,這道理很簡單?。∥揖陀靡粋€六君子湯加減。加什么?礞石滾痰丸和防己黃芪湯,增強化痰的力量。這個是怎么回事呢?前醫(yī)不是用了補脾、利濕、溫陽的方法嗎,為什么沒效?為什么這兩付藥就能見效呢?這是因為濕濁已經演變成痰,再用治濕的方法那行嗎?那不是“混寒冰于流水”、“欲瘙癢而隔靴嗎”?冰和水本身是同類,但畢竟不是相同的東西,不一樣。你不用治痰的辦法,光用溫陽,光用利濕,光用健脾那是不行的啊! 我下一步再講一個病例,這個病例癥狀罕見,表現怪異。一對年輕夫妻,在中午時間,在沙發(fā)上行房。一個朋友不知事兒,就咚咚咚敲門,這一下子丈夫受驚了,結果下午他的陰莖前段就浮起、充氣,當時他就用手把它弄下去,可是不久又浮起充氣,就是陰莖前段充氣,而且越來越頻繁,同時范圍越來越大,逐步演變成陰莖每天充氣兩三次,每次充氣狀如勃起,實際上完全是氣,挺難受的,這個病人也是延續(xù)了幾年,四處治療,非常悲觀,長期的氣郁,他臉色已經完全無華了。這個病人來找我,我當時認真分析這個病,這個病起于驚恐啊,現在的主要癥狀是因為氣導致的,我想到了《內經》的一句話:“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欲無所定,故氣亂也。”病因是驚,是吧?,F在的病機是氣亂?。∧侵委煷蠓ㄊ遣皇浅鰜砹??很簡單,我就用一個四逆散。我們梅教授明天就要講四逆散,就這么簡單??!兩付藥過后,病人癥狀開始減輕,后來也沒用到幾付藥就好了。 凡是疑難病啊,還有個特點就是輾轉治療無效,凡是疑難病都是這樣。我在這里講一個。這個病人從外國治到中國,他在奧地利工作,當時覺得胃部寒冷,就在當地治療,在奧地利很多醫(yī)院治療,結果沒效,后來又加重了,他就弄一個腹帶,每天把胃部包扎起來,。但是情況越來越糟,他一年四季,包括盛夏季節(jié)也要用那個厚厚的絨帶包著,后來就回國治療,同樣沒效,已經延續(xù)治療10年了,所以他喪失了治療信心,最近幾年完全不想吃東西,根本沒饑餓感,家里面的人叫他吃飯,他說不是吃了嗎?其實他根本不知道吃飯沒吃飯。這個人個子比較大,但是已經很消廋了啊。最近兩年開始吐清口水、腹鳴,四處治療,沒辦法,那天跑到我那里,他根本就沒講前面,他就說我口吐清水,不想吃飯,你把這個吃飯的問題給我解決了。我就仔細問,這才問出前面那些病癥。我就說你這是同一個病啊,是可以同時解決的。他根本不相信,沒反應。我給他開了一個方,我說你先吃兩付,可以看看效果。第四天,他一來就說好了,說我今天也想吃東西了,胃這里也沒那么冰涼了,然后他打開厚厚絨墊給我看,當時是8月份的盛夏季節(jié),他纏得緊緊的,這病人后來連續(xù)幾次,大概是5次,就全部治愈了。最后他可以騎自行車,以前是直不起腰的。 這個病人怎么治的啊?這是一個典型的痰飲病,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上不是講了么,“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边@是第一;第二,他胃部寒冷,張仲景同樣講到??!張仲景論述痰飲的時候,他講:“心下有留飲者,其人背寒如掌大?!北成嫌惺终拼笮∵@么一塊,這是痰飲。有人說張仲景講的是在背上,你這是在胃上,這怎么講呢?這我們只能講一講痰飲了,這個“痰”字呢,《內經》上是沒有的,《神農本草經》365種藥,也沒有一種藥是治痰的,這個“痰”字是張仲景《金匱要略》最先提出的,張仲景講的痰呢,實際上主要是飲邪,痰飲證主要是飲證。那么真正的“痰”這個病,是從元代王隱君開始的,他論述得比較詳細。我們今天講的怪證多痰,說怪病責之于痰就是指這個。我個人的理解是這樣的,痰隨氣升,氣隨血行,氣血循行于內,在臟腑經絡,四肢百骸無處不到,既然痰隨氣行,也就是無處不到,這就像一條很清的清泉在流淌,上面有一些垃圾物,這個垃圾物隨著這條清泉流動,停在什么地方就影響那個地方的寬窄,對不對???那么這個痰隨氣行,行到那個地方停留起來,那就影響那個地方的氣發(fā)生病變,這就是它多變的原因。所以停在背部,他就背部寒冷,停在胃部,他就胃部寒冷,就這么簡單??!于是這個病人我就用苓桂術甘湯,加蓽茇、吳茱萸,很簡單,治好了。我講的這些病例,有的來自我最近寫的一本書,叫做《劉方柏重急奇頑證治實》,人民軍醫(yī)出版社出的,這個篇名我命名為“怪證有時只需輕輕一撥”,為什么這么講呢?因為怪證啊不等于死證,甚至不等于頑癥。它就是奇怪,大家都沒見過,很少見,同時聽都沒聽見過,我取這個標題的名字呢,主要有兩個目的,第一就是很多怪癥主要是沒有找出它的病機,如果找到了病機,那就像電鈕一樣,一按,我們要知道的信息就出來了,就這么簡單。第二呢,我意在告訴我們的年輕醫(yī)生,不要被病人的表面現象嚇到,一見這個病我從來都沒有聽說過,就不知道怎么治,你要開動腦筋,調動你的知識儲備啊。從你的知識庫里邊不斷地搜尋,如果你能搜尋出來某一個辦法,也許一下就能解決啊。因此我一再給大家鼓勁兒,治這些病并不是都要非常精深的學問或者密而不傳的絕方,主要在于我們能夠有這個勇氣去面對,有這個精神去思考,去應對。這就是我的這個篇名“怪證有時只需輕輕一撥”的來源,這“一撥”確實就能解決問題??!通過我講這幾個病例,就可以看出這個疑難病是具有相對性的,所謂相對性主要表現在兩點。第一,這個相對很多醫(yī)生普遍認為都是疑難的病例,對于在某一個對這方面有著比較精深研究的醫(yī)生而言,根本算不上疑難病例,對吧。這是第一個“相對”,第二個“相對”呢,就是甲醫(yī)生和乙醫(yī)生,兩個人的醫(yī)療水平本來是相當的,但是甲醫(yī)生沒有想到,而乙醫(yī)生很快就想到了,當甲醫(yī)生拿著乙醫(yī)生的處方的時候,“哎呀,知道了,原來這么簡單啊!”這就是個臨證思維的問題。由于甲醫(yī)生臨床思維能力低,呆板,思路不寬,思維呆鈍,于是他沒有從新的側面去研究,去打開這個疾病的治療之路。而乙醫(yī)生由于思想活躍,思路寬廣,思維敏銳,然后他從新的側面切入,這個病便迎刃而解。實際上,疑難病既是考我們的醫(yī)療水平,也是考我們臨證思維的能力。所以它具有這樣的相對性。 那么我們今天花較多的時間來講這個問題,就是希望通過相對好的發(fā)揮,相對高的療效,相對寬的治療面,在診治上發(fā)掘我們的潛力,也減少所謂的疑難病。這是我講的第一個問題。 二、什么是六經 第二個問題就是涉及腎。這個腎呢,在這個五臟當中,它是居于先天之本的根本性地位,再加上各種疾病遷延日久,都會累及到腎臟。這就是我們常講的“五臟所傷,窮必及腎”。因此涉及腎的疾病很多,而疑難病尤其多??!腎呢,它是藏精、生髓、主骨、納氣啊,為足少陰腎經所系。足少陰經又與足太陽膀胱經相表里,以維系著人的水液平衡。足少陰經又絡心,與主火之心經共同維系著人的水火平衡。加上腎內附命門,命門為元氣之根,水火之主,這注定腎有什么特點啊?注定了腎病帶有多種屬性特征,不可一概而論?。∵@個特點呢,就要求我們在應用經方的時候既要本于條文,又要打開視野,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使用。因為我們講涉腎,腎是不是只有腎臟???不是那么回事,這很簡單的啊。涉腎的疾病,在《傷寒論》中主要集中在少陰病篇。少陰病有45個條文,這45個條文中,一共出了19個方,19個方扣除5個重復的方,只有14個新方,那么在眾多的涉腎疾病面前,14個方顯然是不夠的。加上近代對涉腎疾病的不斷研究,不斷深入,臨床治療不斷豐富。因此,近年醫(yī)生用經方治療腎病的情況日趨勢微,但是不是因為經方不能夠治腎病呢?回答當然不是這么回事。那么怎樣才能使經方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呢?這就需要我們踐行《傷寒論》的一個研究原則,傷寒的一個重要研究原則就是“有方時效其用,無方時會其神”。而我們要“會其神”??!首先就要“明其根”,《傷寒論》研究六經證治的確立,它是一個里程碑,《傷寒論》本身不講六經,沒有這個詞?!傲洝边@個詞是晉代皇甫謐最先提出的,用六經來概括傷寒。后來朱肱在《類證活人書》中又直接引太陽經、陽明經等等稱之。再到王覆呢,他就講傷寒只有六經。這就是我們現在見到的《傷寒論》的研究現狀,那就只講六經。那么這里就有一個問題了。六經究竟是什么呢?這是一個很具爭議的問題。六經的實質究竟是什么呢?那么我們首先要明了一下“經”的含義,六經中每經都有手足兩經,并且固定有兩臟與之相聯系,當然這里的臟,除了指臟器外,更多的指功能活動。那么經絡呢?它內屬于臟腑,外絡于支節(jié),網絡全身,運行血氣,既有獨立的功能又從屬于腑的功能。還有一個是氣化,氣化就是臟腑經絡生理功能或病理狀況的概括。臟腑經絡是物質基礎,氣化則是其表現形式,分而言之,臟腑為本,經絡為標,氣化為用;合而言之,臟腑經絡氣化的綜合含義就是六經。這是一個流派的解釋,我們這個流派比較崇尚陳修園。我老師江爾遜的老師陳鼎三,他比較崇尚陳修園的理論。這個氣化的功能就構成了六經,也就是說凡是涉及這些,它都可以稱之為涉腎疾病。由于病邪侵犯人體沒有不作用于某臟腑經絡、擾亂其功能的,并且通過氣化形式反映于外,這也稱證候。因此抓住了臟腑經絡氣化的綜合反映,也就抓住了疾病的本質。這是仲景辨證方法的基本精神,也是后世從仲景的辨證方法中,概括出的六經內涵和底蘊。 三、巧用經方 第三個問題我講一講巧用經方,什么是“巧用”?如果我們按照剛才講的道理來辨析涉腎疾病,這必然會拓展我們的視野,在遵循條文方證對應的同時,挑出條文,尋找潛藏在文字背后對涉腎疾病具治療作用的經方,如果這樣,就會有不少看似跟條文無關,卻被選出治療腎病的經方。比方說,腎炎夾虛而腫者,防己黃芪湯可以用;腎炎之夾熱而腫者,可以用越婢加術湯;小便不利,因血熱瘀積者,可以用當歸貝母苦參丸;小便不利,并見發(fā)熱無汗,可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這些就不是條文用于治腎病,而是我們通過條文背后意義的理解來治療腎病。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依據經方的道理,進行組合化裁經方,療效堪比于由經方化裁的一些時方。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比方錢乙的六味地黃湯,它是在八味丸的基礎上去掉肉桂、附片,這是很有名的,后來加菊花,就形成了杞菊地黃丸;加知母、黃柏就變成知柏地黃丸;我們再加五味子就變成都氣丸;都氣丸再加麥冬就變成八仙長壽丸;以及張景岳在八味丸的基礎上演變出的左歸飲、右歸飲;以及濟生方,所謂的“十味丸”,在八味丸的基礎上加上鹿茸、五味子……我們可以把這些視為經方的變通使用。這樣呢,我們就會大大拓展經方用于治療腎病的機會,我們把這些用法叫做“巧用”。 (一)虛勞之治重在腎 那么,又如何“巧用”呢?我們現在從6個方面來舉例,第一個呢,就是虛勞之治重在腎。這個虛勞呢,它本身是一個大病,從《素問》提出“五勞所傷”之后,《難經》十四難又提出“論損至脈病證和治法”,張仲景在《金匱要略》當中更立了虛勞專篇,后世呢,為了與“癆瘵”,就是肺結核,以及互相染疫的“骨蒸”、“傳虱”等勞損相區(qū)別,將氣血臟腑虧虛的稱為勞損,就是沒有病字框的那個“勞”,勞損是一個頑疾,它變證多端,臨床有很多兼證,牽涉到很多臟腑,雖然如此啊,但是有一點是最根本的,那就是必然已經撼動了根基。所謂撼動的“根基”,就是腎中的真陰真陽,就是說勞損之重癥必然已經從氣血虧虛發(fā)展到了真陰真陽的虧耗。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僅僅去補氣養(yǎng)血,那是不會有效果的。上午仝教授也講了一個病例,補氣養(yǎng)血,治了幾年都沒有效果。這類病人,往往癥狀很多,他講起來就沒有停,我們這時候就應該拋開紛繁蕪雜的情況,抓主癥,如果跟著病人跑,每一個癥狀都重視,那你根本理不出頭緒的,最后連患者自己哪里不好也表述不清了。汪綺石有一本書叫做《理虛元鑒》,他講:“肺為五臟之天,脾為百骸之母,腎為一身之根?!边@是沒錯的,但是治療上,他主張治脾,我個人認為治脾仍然是隔靴搔癢,沒效的,拋開這個準則性的東西,就是要創(chuàng)新!那就是直接填精補腎,補益真陰真陽,只有這樣,才能收到效果。這樣的治療,才能起到一個“固根基而救枝蔓,添油膏以挽殘燈”的作用。一棵樹,如果長得不好,你無論怎樣營養(yǎng)枝葉都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有顧根才能使它長得更茁壯。油燈要滅了,你怎么挑撥都沒有用,只有加油才能使它更亮,這就是固本之治。在臨床上,我們很容易誤入歧途,比方說,總是去補脾啊、補氣血啊,最后也不見療效。 我治療過一個女性,她是17年前生了小孩后,由于大出血,就會時不時的昏迷。她那個昏迷是說昏就昏,一下就倒下去,幾分鐘過后才能夠恢復,開始家里的人挺怕的,后來呢,她這個發(fā)展就加頻了,因為是農民啊,家里又沒有錢,就東一下、西一下的治療,找個什么民間偏方啊,也不是很積極的治療,沒效。后來她發(fā)病前會有心慌、心跳,然后開始冷汗淋漓,有點像低血糖,隨后就感到視物昏花,她就知道馬上要倒,然后一下倒下去就昏迷了,昏迷醒后啊,她是眼睛也難睜開,也不愿講話,需要好幾天才能夠慢慢恢復。以后每月都要發(fā),17年??!這個病人都沒好。后來找到我那里來,我就問她全部的情況,我說這就是挺簡單的病,就是個虛勞。關鍵是這個病是要堅持治療,我辨證就是精血虧虛,腦失所營,清竅失養(yǎng),神無所依,治療用斑龍丸、河車大造丸、歸脾湯加減,這個斑龍丸呢主要就是鹿茸一類的補益藥,這個病人自從吃了藥以后,就沒有發(fā)過。我叫她堅持吃,我說雖然你家里面困難,但是你這樣下去呢,既不能干活,又要給家里面增加負擔,同時其他的治療也沒效??!不也花了很多冤枉錢嗎!因此這個你得堅持。由于效果比較好,所以這個病人還算聽話,大概1個月過后,她能夠爬4樓,隨便走動,沒有再發(fā)過,然后又堅持吃3個月,完全康復。 再一個呢,一個姓白的年輕女子,她開始是頭昏,走路不穩(wěn),后來發(fā)展到站立不穩(wěn),走路好像踩棉絮一樣,她就在省里一個大學的附院治療。這就是痰濕啊,神疲懶言,聲音低細,脈濡,苔白。這是痰濕內阻清陽閉絡,水泛作眩,挺簡單的,我用一個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枳實、姜汁,這個病人很快就好了。但是有一個問題解決不了,她的耳朵鳴響,好像過火車一樣,同時頭頂疼痛,一痛就發(fā)熱,這個病人再度要求治療,我考慮這個病屬于什么?它是水飲雖然消退,但是現在命門火勢衰微,前人講“腎陽貴潛降,損則反上游于上”啊,這個腎陽不能潛降,于是我改用金匱腎氣丸,這個病人服10付后,頭痛止了,也不發(fā)熱了,就是早上有空氣不足的感覺,還有動則氣短的癥狀,這是腎氣虛陷,虛浮無依的表現,改用都氣丸加紫河車,調治半個月,痊愈了。那么調補腎精、腎陽,這里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必須用鹿茸、紫河車、狗腎、海馬、蟲草、蛤蚧、龜板這類藥,所謂血肉有情之品啊。這是《內經》上講的:“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边@個治療原則決定了我的方藥。在這類情況下呢,如果我們單用草木類的藥,那是不會收到很好效果的,必須要用這些血肉有情之品。尤其是鹿茸,它既能夠補腎陽,又能夠填腎精;紫河車治男女一切虛損、虛勞、神志恍惚,它能夠補氣補精,安心養(yǎng)神。所以你就是方用好了,沒有挑好藥,也不一定有效果的。 (二) 震顫治療不忘因 震顫治療不忘因。這個震顫病證很多,《內經》講“諸暴強直,皆屬于風?!睆母握撝?,這是對的。但是有一種,這個抖顫啊,《傷寒論》第82條“太陽病發(fā)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fā)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边@是另外開一個門路啊,這種抖顫多與其他癥狀同時出現,它又不是帕金森那類的老年性震顫,那類震顫的時間比較長。因此來看病的時候呢,我們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這個癥狀,但是臨床這類病人其實是很多的,只要我們抓住兩個特異診斷指標,就能夠辨證準確。他走路不是那種如坐舟車樣的眩暈,也不是那種如踏棉絮的虛眩感,而是全身感到抖動、手抖、心里面顫動,好像站著要倒一樣的感覺。這個是腎陽虧虛,水氣內動,于是我們就用真武湯治療。如果再見到病人某一處肌肉跳動,他會告訴你:“我這一塊肉跳動啊,頭眩,恍恍惚惚的?!边@個時候用真武湯兩劑就能奏效,而且療效是很可靠的。 我曾經治療一個王姓女子,她在北京,是由于過敏,身上長了大片的紅斑,氣閉啊。她所在京城的某一個醫(yī)院就給她輸大量的激素,癥狀當然就控制了,但是此時手抖顫,心里面顫。顫到什么程度呢?顫到根本不能用筷子,不能吃飯。她在北京治療沒有什么效果,她又跑回來找我看。我一看這情況,這不正是“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嗎!然后開了一個真武湯加桂枝,桂枝可以平沖啊,兩付過后癥狀大減,服完3付后,這個手全部不抖了。而且這類的病人表述癥狀可以說是相當重復的,你只要抓住她這幾點,她只要講這里,你可以不顧其他的,就用這個方。這時候我們不能被其他的癥狀所掩蓋或者所左右。 你比方說我治療又一個病例,他是感冒2個多月,然后開始后背發(fā)涼,同時出虛汗,一方面是夏季,這個汗在身上淌啊,滴滴答答的,而身上不定處有肌肉跳動,心中陣陣發(fā)慌,雙手抖動,走路不穩(wěn),呵欠連連。這個病人我們可以作很多診斷。我們可以把它作為感冒日久,衛(wèi)氣失于固攝的汗證,對吧?也可以考慮是暑邪為患,暑邪的一個特點就是夾濕,另一個是耗氣,這又是夏天,暑邪為患啊。我前面講的背心寒冷,長期就那一團冷,還可以考慮痰飲。但這個病我把它全部排除,就按“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來治,還合方桂枝加龍骨牡蠣湯,這個病人服完很快就好了。有人講啊中醫(yī)不能夠重復,這個說法是不對的,中醫(yī)完全能重復,關鍵是它不是病的重復,它是證的重復,這是一種更高級的重復。你只要有那個證,方子怎么不能重復???“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边@太陽病的麻黃湯八癥,不要說八癥,見到六癥,你用就沒有不見效的。怎么不能重復啊,是吧!少陽病“口苦,咽干,目眩,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往來寒熱,胸脅苦滿……”你見到這幾證當中,見到一證、兩證,你用絕對有效,怎么不能重復啊?你看用有沒有效!張仲景用詞非常準確,他這個描述那是絕對驚人的啊,你看桂枝湯“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fā)熱”,這個描述簡直是再準確不過了,關鍵問題我們是要把證辨出來,你自己沒抓住證怎么重復啊?那肯定就沒效。剛才這個出汗的病人好了以后,還是覺得口里邊黏,有很多黏涎,我又加了半夏和陳皮。這里我們就要講一個新的問題了,半夏、陳皮在這個方當中啊,結合真武湯和桂枝龍牡湯,實際上是加了一個二陳湯。這是我們這個流派一個重要的理論,那就是復方加減。什么叫復方加減呢?不是加一味藥、兩味藥,而是通過加一味或者減少一味、兩味藥就成了一個新的方,比方說脾虛腹脹的病人我們用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那么只要有噯氣我們就再加入旋覆花、代赭石,這就合入了旋覆代赭石湯。那旋覆代赭石湯主證之一是什么?噫氣不除,對吧?那么只要有噫氣不除我們就加這兩味藥。又比如,《傷寒論》上的桂枝加附子湯和桂枝附子湯,這看起來是一樣的,桂枝加附子湯那是桂枝湯當中加附子;桂枝附子湯那是在桂枝湯當中去掉了白芍,再加大桂枝和附子的用量,那就變調和營衛(wèi)為振奮陽氣而除寒濕了。那么為什么去掉一味白芍就會這么神奇呢?它是因為去掉了一個方。去掉了個什么方呢?去掉了個桂枝湯的基本方,桂枝湯是由桂枝甘草湯、芍藥甘草湯兩方合成的。桂枝甘草湯它是辛甘化陽,芍藥甘草湯它酸甘化陰。于是這個桂枝湯就有了辛甘化陽和酸甘化陰的作用。那么這里只需要去掉白芍就去掉了它的酸甘化陰。于是它就變成專門振奮陽氣除寒濕了,就這么神奇啊!這就叫復方加減。 我再舉一個例子,就是最簡單的四君子湯。如果遇上了中陽虛的,或者有便稀、腹瀉的,我加上一味干姜,這就加了兩個方進去,一個就加入了甘草干姜湯,一個就加入理中湯。理中湯術姜參草嘛!因此我們認為它能夠起到健脾溫中的作用,不是因為干姜而是理中湯,這就叫從復方角度加減。我們加一味藥、減一味藥都不是單從這味藥考慮,而是加了一個復方進去??梢园延锌赡墚a生副作用或者不是很恰當的藥減掉,實際上等于是減掉了一個復方,這是從復方加減。這個我曾經做過研究啊,就像用詞一樣,我們“春天”兩個詞素,對不對啊?它通過不同的組合,那就是完全不同的內容啊。一個“春”字它會有很多含義,你組合稍稍搭配一下啊,藥就更是這樣了。所以我們一個重要的學術觀點,就是從復方角度進行加減。 我認為,仲景遣方用藥時是運用這種方法的,很多都運用這種方法啊。發(fā)揚這種方法有兩大意義。第一,是始終抓住病機,始終著眼的是病機,我常講一個病你要認真的治療,如果病機診斷沒有出來前,你那個治療肯定是不對證的,起碼說不是很貼切的。這個復方加減就可以緊緊地抓住它的病機而不是它單個的癥狀,防止滑入到對癥治療這個低水平的治療層次上。當然《傷寒論》有很多是對癥治療的條文啊,但是那都是對癥狀的加減啊。它是在病機基礎上,在這個方的基礎上再加某一味藥,那是針對某一個癥狀,這是有的。但是如果我們從整體上滑落到對癥治療上,沒有病機診斷,不針對病機來治療,那肯定是一個低水平的治療啊。第二,復方藥它不是單味藥作用的相加,方劑當中隱含的作用還有很多密碼?。∥覀兘裉煅芯恐嗅t(yī),那不是基礎研究當中某一個藥,主要是研究方劑啊。方劑很多密碼我們沒有破解,我們從復方角度用呢,雖然沒有破解密碼,但是我們能夠從雖未能破譯卻能夠不失其真地發(fā)揮方劑固有作用的這樣一個角度考慮,我們沒有破解,就按沒有破解去搞,就按方劑來加減。我們不明白那些密碼,但是我們不失掉這些密碼??!所以從方劑的角度進行加減。我這里就加兩味藥,這病人呢后來恢復挺好的啊。 |
|
來自: 中醫(yī)知識學習館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