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轉]1855年黃河改道對黃河三角洲的影響(清朝網

 欣欣茶樓圖書館 2014-07-03

閻海青

《文史知識》200904

清咸豐五年(1855),黃河在河南銅瓦廂突然改道,之后黃水北徙,奪大清河(即濟水)人海。黃河歷史上有六次大的改道,銅瓦廂決口改道是黃河歷史上距今最近的一次大改道。它結束了長達七百多年黃河南流奪淮人海的局面,開始了現(xiàn)行河道和現(xiàn)代黃河三角洲的發(fā)育過程。

黃河改道初期的二十年,即咸豐同治時期,無固定河道,河水在北起北金堤、南達碭山、東到運河的三角地帶漫流,泥沙多淤積于此,而下游河道水流緩慢,泥沙不多,決溢較少。即使如此,黃河三角洲地區(qū)受災情況也很嚴重,僅次于魯西南地區(qū)。有資料稱:“自河決南陽,東趨利津人海,武定府屬縣皆在黃河之委,被河患亞于曹州?!?《郭嵩燾日記》卷1)光緒元年(1875),山東巡撫丁寶楨堵合賈莊決口,并修筑長達一百九十里的南岸河堤;光緒三年(1877),山東巡撫李元華又修建了近水北堤一百七十馀里。至此,黃河在魯西南漫流時代結束,河水東奪大清河,流人渤海,形成現(xiàn)今河道;同時,河患也轉移到下游河道,且次數(shù)增多。對黃河三角洲造成了更嚴重的危害。原本漫流的河水匯注大清河后,由于“濟小黃大……以全黃之水同注于此,勢已不能容納”(光緒《利津縣志》卷1“奏議”),因而下游河道險情頻繁,災害不斷,甚至利津一帶有“無歲不決,無歲不數(shù)決”的說法。光緒十年(1884),江蘇巡撫吳元炳查勘山東河工后奏報:“黃河自銅瓦廂決口后。為山東患者三十馀年,初則濮、范、巨、鄆受其災,繼則濟、武二郡膺其害。顧上游泛濫,地方不過數(shù)十縣;下游沖決,則民人蕩析,環(huán)袤千里?!?《再續(xù)行水金鑒》卷144)光緒至清末,山東遭黃災的州縣共53個。其中,黃河三角洲地區(qū)就有14個州縣遭災,即齊東、惠民、青城、濱州、蒲臺、利津、沾化、樂安、陽信、海豐、鄒平、長山、高苑、博興。

黃河改道以后,三角洲地區(qū)河患次數(shù)增多,且規(guī)模大,持續(xù)時間長,所造成的災禍也就非常慘重。

常年持續(xù)的河患使得三角洲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嚴重破壞。據(jù)統(tǒng)計,自1855年黃河改道至清末的五十七年間,因黃河決溢,三角洲累計有594縣(次)成災,平均每年有11個縣受災。黃河決口后,洪水恣意泛濫。巨浪滔天,大面積的草木、莊稼、動物等被淹沒。洪水及所攜帶的大量泥沙,破壞了三角洲地區(qū)的自然面貌,毀壞了植被,造成水系紊亂、河湖淤積。據(jù)《山東黃河志》統(tǒng)計,1855年以后,黃河決溢成災,侵淤徒駭河45次,馬頰河7次,北五湖12次。這不僅削弱了蓄泄能力,還在平地上留下了大片沙地和洼地。惡化了氣候環(huán)境,從而加重了三角洲地區(qū)的水、旱災害。水、旱災害進一步造成良田荒蕪、土地沙化,尤其以黃河泛濫造成的土地沙化最為嚴重。黃河潰決之后,由于泥沙的沉積,使大量良田嚴重沙化,危害極大,實與洪水沖擊之害相當。很多地區(qū)的土地盡被沙壓,水退之后,一經微風。塵土飛揚迷漫,且五谷不生,野無青草,土質極差。山東巡撫張曜在1889年4月的奏折中說:“山東地方十馀年來,黃水為患,災祲頻仍,民間地畝或成巨浸,或被沙壓,不能耕種,生計日蹙?!?第一歷史檔案館藏《錄副檔》“張曜折”,轉引自李文海《世紀之交的晚清社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375頁)1900年,袁世凱也曾在所上奏折中說,山東濱河各縣在夾河以內村莊的良田,水停沙壓后,好幾年不能播種,更談不上收獲。

除土地沙化外,土地堿化現(xiàn)象也十分嚴重。由于降雨或洪水災害,地下水位升高,在蒸發(fā)作用下,鹽分向土壤表層集結,水去鹽留,往往出現(xiàn)鹽堿地。黃河決口后,黃河沿岸或其他低洼易澇地區(qū),由于排水不暢.浸澤日久。形成了大面積鹽堿地。如蒲臺蔡家寨堿地,就是因為黃河改道后河水浸濕及排水不良而形成的,其堿土層有時深達一尺有馀。鹽堿地對農作物的生長極為不利,堿層淺的土地經過挑溝、翻地等方式改良后.還可以種植豆、麥之類的作物,堿性較大的地區(qū)只能生長蘆葦?shù)龋賴乐氐牡貐^(qū)只好完全廢棄。

肆虐的洪水使得人口銳減,嚴重阻礙了黃河三角洲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黃河水災不僅奪去千百萬人的生命,破壞社會生產力,而且吞沒了農田民舍等生產生活資料,使老百姓不能恢復再生產。黃河決口的當年,三角洲地區(qū)夏、秋兩季均絕產,只得靠截留運河漕糧維持生計。在晚清的奏折、上諭中,黃河決口后類似“淹斃人口甚重”、“居民村莊.盡被水淹”等記載屢見不鮮。據(jù)估計,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至二十三年的連續(xù)三次大決口中,黃河三角洲地區(qū)死亡人數(shù)不下二十萬,且“膏腴之地,均被沙壓,村莊廬舍,蕩然無存”(安徽省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關于捻軍的幾個問題》,安徽人民出版社,1960,93頁)。當時的情景是:黃水源源不絕,前漲未消,續(xù)漲驟至,村落被沖,瞬成澤國,極目所至,浩淼無涯;災民處高地,搭蓋窩棚,暫為棲息;濟南、武定兩府很多州縣多陷巨浸之中,人口死者無數(shù)。通過這些描述,我們可以看出1855年的黃河大改道給三角洲人民的社會生活帶來何等劇烈的災難性沖擊。洪水所過之處,大量土地沙化荒蕪,農民失去生產基礎;災后大量農村勞動力急劇流失,農業(yè)生產急劇退化。

銅瓦廂改道后,三角洲地區(qū)民眾賴以為生的鹽場十之六七被淹沒,致使產鹽不旺。位于產鹽要區(qū)利津縣的永阜鹽場,自從黃河改道以后,大股河水由該場附近奔騰而下,“以致灘池節(jié)年被淹,堤壩沖決,且復頂托納潮,鹵氣不升”(《光緒朝東華錄》卷1,257頁),而使產鹽減少。該鹽場原有灘池480副.年產量居山東省各鹽場之冠,但自咸豐以來因海潮大作以及改道而來的黃河屢次決口,鹽灘淹沒殆盡,至1894年僅有60副幸存。鹽場被淹,河道亦無法運鹽。1855年以前,大清河岸高水深,水流清澈,是“鹽運往來通津,亦曰鹽河”(乾隆《濟陽縣志》卷4“河道”),既無水患,且饒水利;山東巡撫張曜也曾在奏書中稱:“今山東黃河原系鹽河.兩岸城廓、村墟鱗次櫛比。”(黃磯《山東黃河南岸十三州縣遷民圖說》“鐵嶺慶增序”)三角洲地區(qū)所產食鹽運往淄博、濟南等地或通過運河轉運全國各地。但銅瓦廂決口改道后,黃河尾閭循大清河由利津蕭神廟、二河蓋以下牡蠣嘴人海,昔日的鹽運通津不復存在。大清河變成了滔滔黃水。由于河道不固定.河水流速過快,一般船只不能航行,鹽場不能順利運出食鹽,鹽運也就戛然而止。占經濟主導地位的鹽業(yè)生產逐漸萎縮,嚴重影響了當?shù)亟洕陌l(fā)展。

洪水在給黃河三角洲地區(qū)帶來災難的同時,也使得昔日退海荒灘成為可耕種的荒地,吸引了大批的移民。移民為黃河三角洲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城市的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改道之初的二十年,泥沙淤積于黃河漫流的魯西南地區(qū),河口附近三角洲生成速度緩慢,海岸線基本維持在今耿家局子、老鴰嘴、大洋鋪、北混水旺、老爺廟、羅家屋子、友林附近。那時,利津、沾化、無棣、墾利沿海地區(qū)及河口等地,基本上都是退?;臑YZ莊口門合龍及兩岸河堤普筑后,泥沙急瀉,淤積于河口地帶,導致黃河尾閭頻繁改道,使黃河在以墾利、寧海為頂點,北起徒駭河,南至淄脈溝口的三角地帶循環(huán)掃蕩,填海造陸速度加快,出現(xiàn)了大面積的無主荒地。光緒八年(1882)六月,南北嶺子河決,大量泥沙淤蓋于昔日的退?;臑┲?。自此,蘆葦深處開始有墾戶出入。由于當時政府鼓勵墾荒,每畝收費甚微,優(yōu)惠的墾荒政策和肥沃的新生灘地,吸引了周圍的百姓。此后。前來耕墾的人戶逐漸增多,甚至為爭奪荒地紛起爭端。由于淤墊迅速,三角洲不斷延伸。明朝時期沾化縣城距渤海只有六十里,清乾隆時距海一百四十里,而到20世紀初期已距海超過二百馀里。有一首竹枝詞對此作了非常形象的描繪:“年來海若欲東遷.東去潮聲向日邊。葭浦蘆灣三萬頃,果然滄海變桑田?!?光緒《利津文征》卷4“詩”)據(jù)黃委會水科所、濟南水文總站等單位根據(jù)有關文獻及海圖、地形圖等資料及實地調查報告分析確認:1855—1938年的83年間,實際行水57年.海岸線向前推進13。3公里,共造陸2400平方公里,平均每年造陸24.6平方公里。這一時期在黃河三角洲地區(qū)新建的移民村莊共有303個,其中,利津94個,沾化35個,河口區(qū)174個。其后,仍有大量自發(fā)移民和政府組織的移民來到三角洲地區(qū)墾荒、創(chuàng)業(yè),為今天黃河三角洲的經濟發(fā)展與繁榮奠定了基礎。

1855年黃河改道給黃河三角洲地區(qū)帶來了嚴重的災難,破壞了當?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但同時也孕育了現(xiàn)代意義上的黃河三角洲。為三角洲人民開發(fā)這一地區(qū)、發(fā)展經濟提供了歷史的機遇。

(作者單位:濱州學院社會與歷史學系)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