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曰遂古之初, 誰傳道之①? 上下未形, 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 誰能極之②? 馮翼惟象, 何以識之③? 明明暗暗, 惟時何為④? 陰陽三合, 何本何化⑤? 圜則九重, 孰營度之⑥? 惟茲何功, 孰初作之⑦? 斡維焉系? 天極焉加⑧? 八柱何當(dāng)? 東南何虧⑨? 九天之際, 安放安屬⑩? 隅隈多有, 誰知其數(shù)? 天何所沓? 十二焉分? 日月安屬? 列星安陳? 出于湯谷, 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 所行幾里? 夜光何德, 死則又育? 厥利維何, 而顧菟在腹? 女歧無合, 夫焉取九子? 伯強(qiáng)何處? 惠氣安在? 何闔而晦? 何開而明? 角宿未旦, 曜靈安藏? 【注釋】 ①遂古:往古,遠(yuǎn)古。遂:通“邃”,遼遠(yuǎn)的意思。遂古:即遠(yuǎn)古。傳道:傳說。 ②冥:幽暗。昭:昒的錯字。劉盼遂《天問校箋》:“此昭字自屬昒之誤字。昒,《說文》尚冥也,與昧古通用?!?br>③馮:滿。馮翼:大氣彌漫的樣子。惟:劉盼遂疑“未”之聲誤,未象,無形。譯文從之。 ④時:是。 ⑤三:同“參”。參合:參錯結(jié)合。 ⑥圜:同“圓”,指天,古人誤認(rèn)為天是圓的。 ⑦茲:此。 ⑧維:繩。古代認(rèn)為天體如車輪一樣旋轉(zhuǎn),中心軸上有繩把天體系住。 ⑨八柱:古代傳說天有八根柱子支撐著。 ⑩九天:指天的中央和八方。 隈:彎曲處?!痘茨献印ぬ煳挠?xùn)》:“天有九野,九千九百九十九隅。” 十二:古人認(rèn)為太陽在天空中運(yùn)行的軌跡是一個圓圈兒,稱為黃道,把黃道分為十二等份,每等份都有若干星宿。 屬:附屬。 湯谷:古代神話中太陽沐浴升起的地方。 夜光:月亮的別名。 厥:其,指月亮。 女歧:神話傳說中的人名,傳說她無夫而生九子。 伯強(qiáng):即禺強(qiáng),風(fēng)神。 角宿:星座名,二十八宿之一,包括兩顆星,早晨位在東方。古代傳說兩星之間為天門,黃道經(jīng)其中,七曜行其間。 【譯文】 試問:遠(yuǎn)古的最初的形態(tài), 是誰把它傳述下來? 天地還沒有形成, 是根據(jù)什么考定的? 宇宙一片混沌暗昧, 誰能夠考究明白? 大氣彌漫無形象, 根據(jù)什么辨認(rèn)出來? 白晝光明黑夜暗, 為什么這樣分明? 陰陽二氣相參合, 哪是本原哪是化生? 圓圓的天蓋有九層, 是誰把它度量和經(jīng)營? 這是何等的大工程, 當(dāng)初是誰把它創(chuàng)造完成? 樞紐上繩子拴何處? 天的頂端架在哪里? 八支天柱怎樣支撐? 地勢為什么東南低? 天體的中央八方各有邊, 它們怎樣安放怎樣連一體? 天體的角落曲折無其數(shù), 誰知道它的詳細(xì)數(shù)目? 天體在什么地方立足? 怎樣劃分出十二個星區(qū)? 太陽月亮懸掛在何處? 眾星又?jǐn)[放在哪里? 太陽從湯谷升起, 晚上到蒙水岸邊止息, 從天亮到天黑, 它一天奔行了多少里? 月亮有什么功德, 竟能死后又復(fù)活? 它貪圖什么好處, 腹中竟藏有蟾蜍? 女歧從未婚配, 怎能生育九個孩子? 風(fēng)神伯強(qiáng)住在何處? 祥和之風(fēng)從哪吹來? 為什么天門一關(guān)天就黑? 為什么天門一開天就亮? 天門未開的時候, 太陽藏身在何方? 【原文】 不任汩鴻, 師何以尚之①? 僉曰何憂, 何不課而行之②? 鴟龜曳銜, 鯀何聽焉③? 順欲成功, 帝何刑焉④? 永遏在羽山, 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鯀, 夫何以變化⑤? 纂就前緒, 遂成考功⑥。 何續(xù)初繼業(yè), 而厥謀不同⑦? 洪泉極深, 何以寘之? 地方九則, 何以墳之⑧? 河海應(yīng)龍, 何盡何歷⑨? 鯀何所營? 禹何所成? 康回馮怒, 墬何故以東南傾? 九州安錯⑩? 川谷何洿? 東流不溢, 熟知其故? 東西南北, 其修孰多? 南北順橢, 其衍幾何? 昆侖縣圃, 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 其高幾里? 四方之門, 其誰從焉? 西北辟啟, 何氣通焉? 日安不到, 燭龍何照? 羲和之未揚(yáng), 若華何光? 何所冬暖? 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 何獸能言? 焉有虬龍, 負(fù)熊以游? 雄虺九首, 倏忽焉在? 何所不死? 長人何守? 靡蓱九衢, 枲華安居? 一蛇吞象, 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 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 壽何所止? 鯪魚何所, 鬿堆焉處? 羿焉彃日? 烏焉解羽? 【注釋】 ①汩(ɡǔ):治水。 ②僉:皆。 ③鴟:鴟鵂,貓頭鷹之類的鳥。鴟龜:舊說指鴟、龜二物。 ④順欲:順從眾人的期望。 ⑤愎:一本作“腹”,譯文從之。此句言禹從鯀的肚中出生。 ⑥纂:繼。緒:事業(yè)。考:對已死父親的稱呼。 ⑦謀:指治水的方法。 ⑧九則:九等。墳:區(qū)分?!渡袝び碡暋份d禹劃分九州的土地為九等。 ⑨這兩句朱熹《楚辭集注》作“應(yīng)龍何畫?河海何歷?”恐非。應(yīng)龍:有翼的龍。歷:經(jīng)過。 ⑩錯:通“厝”,安置。洿:深。 橢:同“橢”,扁長。古時歷算認(rèn)為大地南北距離較東西距離略短。 增城:神話中城名,在昆侖山縣圃。 燭龍:神話中神名,人面蛇身,赤色,以目照明。 石林:未詳。 長人:指防風(fēng)氏。傳說防風(fēng)氏長三丈,守封、嵎二山。 蛇吞象:《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br>延年不死:謂三危國人長壽不死。 彃(bì):射。烏:金烏,傳說是日中的三足烏。 【譯文】 鯀不勝任治洪水, 眾人為什么還推崇? 大家都說不必?fù)?dān)心, 何不考察一下再任用? 鴟龜首尾相接似堤壩, 鯀為什么就照樣施行? 他順從人心想把洪水治好, 天帝為何還要對他加刑? 尸體長久被丟棄在羽山, 為什么三年不腐完好如生? 剖開鯀腹生出個伯禹, 怎么會有這樣的奇怪事情? 伯禹繼承先人的遺業(yè), 終于成就亡父的未竟之功。 為什么繼續(xù)的還是當(dāng)初的事業(yè), 而他們采取的辦法卻不相同? 洪水是那么深, 用什么來填平? 大地分九等, 怎么來劃分? 助禹導(dǎo)河入海的應(yīng)龍, 通過多少河道把洪水排盡? 鯀做了哪些事情? 禹取得哪些成功? 為什么共工一發(fā)怒, 大地就向東南傾? 九州是怎樣安排的? 大川溪谷為何那樣深? 江河入海海不溢, 其中緣故誰知情? 大地東西和南北, 哪個短來哪個長? 南北順長成橢圓, 它比東西長多長? 昆侖山上有懸圃, 到底坐落在哪里? 上面增城高九層, 它的高度多少里? 昆侖山上的四方門, 什么人出入往來? 西北的大門常敞開, 什么風(fēng)從這吹過來? 太陽哪兒照不到? 燭龍怎樣來照耀? 羲和尚未把車鞭揚(yáng), 若木花為何能放光? 什么地方冬天暖? 什么地方夏天寒? 什么地方有石樹林? 什么野獸口吐人言? 哪里有無角虬龍, 背著大熊來遨游? 一條大蛇九個頭, 來去如電哪兒有? 什么地方人不死? 何處巨人來看守? 靡萍一枝九個杈, 如麻的花兒開在哪兒? 一條大蛇吞大象, 它的身體該有多大? 黑水玄趾與三危, 它們都在什么位置? 那里的人們長壽永不死, 他們究竟要活到何時? 人面鯪魚哪兒有? 吃人的雀在哪里? 后羿怎樣射下九日? 日中的金烏掉落在哪里? 【原文】 禹之力獻(xiàn)功, 降省下土四方①。 焉得彼嵞山女, 而通之于臺桑②? 閔妃匹合, 厥身是繼③。 胡為嗜不同味, 而快朝飽④? 啟代益作后, 卒然離孽。 何啟惟憂, 而能拘是達(dá)⑤? 皆歸射鞠, 而無害厥躬⑥。 何后益作革, 而禹播降⑦? 啟棘賓商, 《九辯》《九歌》。 何勤子屠母, 而死分竟地⑧? 帝降夷羿, 革孽夏民⑨。 胡射夫河伯, 而妻彼雒嬪? 馮珧利決, 封狶是射⑩。 何獻(xiàn)蒸肉之膏, 而后帝不若? 浞娶純狐, 眩妻爰謀。 何羿之射革, 而交吞揆之? 阻窮西征, 巖何越焉? 化為黃熊, 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 莆雚是營。 何由并投, 而鯀疾修盈? 白霓嬰茀, 胡為此堂? 安得夫良藥, 不能固臧? 天式從橫, 陽離爰死。 大鳥何鳴, 夫焉喪厥體? 蓱號起雨, 何以興之? 撰體協(xié)脅, 鹿何膺之? 鰲戴山抃, 何以安之? 釋舟陵行, 何以遷之? 惟澆在戶, 何求于嫂? 何少康逐犬, 而顛隕厥首? 女歧縫裳, 而館同爰止。 何顛易厥首, 而親以逢殆? 湯謀易旅, 何以厚之? 覆舟斟尋, 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 何所得焉? 妺嬉何肆, 湯何殛然? 【注釋】 ①力獻(xiàn)功:以勤力進(jìn)獻(xiàn)其功。獻(xiàn)功:指治水的功績。?。菏〔?、察看。下土四方:指天下。 ②嵞山:即涂山。傳說禹治水途中娶涂山女為妻。臺桑:桑間野地。 ③閔:愛憐。妃、匹、合:均為配偶的意思。 ④快:滿足。飽:疑當(dāng)作“饑”,朝饑,男女會合之隱語。 ⑤惟:劉盼遂《天問校箋》:“惟乃罹之借,惟憂猶離孽也。”達(dá):通“健”,逃脫。 ⑥射(shè):當(dāng)作“躬”。射鞠:鞠躬,謹(jǐn)敬之意。 ⑦作革:變革、更替。播降:留下后代,指禹留下后代子孫。 ⑧屠母:傳說禹妻涂山女化為石,禹呼:“歸我子!”石破而生啟(《漢書·武帝紀(jì)》顏師古注)。 ⑨帝:天帝。夷羿:就是羿,善射。孽:災(zāi)禍。 ⑩馮:同“憑”,滿。珧(yáo):蚌殼,這里指飾有貝殼的弓。決:同“塊”,套在右手拇指上鉤弦發(fā)箭的器具,今稱扳指。封狶(xī):大野豬。 浞:寒浞,后羿的相。純狐:純狐氏之女,后羿的妻室。眩妻:即玄妻,純狐氏女名。 阻窮:阻絕,此句是說把鯀永囚禁在羽山,不準(zhǔn)西行。 并:讀作“屏”。并投:屏棄。疾:惡。修盈:指鯀罪惡之多。 良藥:《淮南子·覽冥訓(xùn)》:“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嫦娥竊以奔月。”嫦娥奔月故事不見于先秦,竊藥之女子并非嫦娥,而是上文之眩妻(林庚《天問論箋》)。 大鳥:指鼓和欽鴉?!渡胶=?jīng)·西山經(jīng)》:“鼓……與欽鴉殺葆江于昆侖之陽,帝乃戮之鐘山之東曰鴉崖。欽鴉化為大鶚,其狀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鵠……鼓亦化為鵕鳥,其狀如鴟,赤足而直喙,黃文而白首,其音如鵠。” 此二句一本作“撰體脅鹿,何以膺之”,聞一多《楚辭校補(bǔ)》謂“何以膺之”與上句“何以興之”句法一律,當(dāng)從“一本”。譯文從聞?wù)f。 釋:放棄,舍棄。陵行:在陸地上行走。 少康:夏國君湘之子。澆殺相,后少康又殺澆。顛隕:掉落。 顛易厥首:王逸《章句》說,女歧與澆周舍同宿,少康夜襲澆,誤殺了女歧的頭。 桀:夏代亡國之君。蒙山:古國名。傳說桀攻蒙山,得琬、琰二女。 【譯文】 禹勤力治水獻(xiàn)大功, 降臨人間考察水情。 怎樣得到涂山女, 便在桑林把婚成? 恩愛結(jié)合成配偶, 生兒育女接代傳宗。 為什么禹與常人不一樣, 也貪戀兒女歡情? 夏啟取代伯益做君王, 終于遇禍反遭殃。 為什么啟身陷囹圄遭危難, 還能順利逃脫轉(zhuǎn)危為安? 禹益行事都敬謹(jǐn), 他們自身無惡行。 為什么伯益被革替, 禹留子孫后代昌隆? 啟急急上天獻(xiàn)美女, 帶回天樂《九辯》與《九歌》。 禹為什么厚愛兒子輕其妻, 使她尸裂棄荒野? 天帝派下后羿到人間, 替夏人革除憂患。 為什么又射瞎河伯眼, 還把他的妻子洛女霸占? 套上扳指拉滿弓, 大野豬應(yīng)聲中箭。 為什么祭獻(xiàn)肥美的肉, 天帝也不享不喜歡? 寒浞勾引羿妻純狐女, 便與她合謀設(shè)機(jī)關(guān)。 為什么羿能把皮革射穿, 卻遭他們合謀命喪黃泉? 鯀被放逐不準(zhǔn)往西行, 高山峻嶺怎么能攀越? 鯀被殺死變黃熊, 神巫為什么使他復(fù)活? 他讓人們都種莊稼黑黍米, 水邊澤畔把蒲草蘆荻種。 鯀也有功為什么還要屏棄他, 使他身后長背惡名聲? 雪白的衣裳美首飾, 她為什么來到這高堂? 羿從何處得來不死藥, 為什么不把它牢牢收藏? 自然法則縱橫交錯處處在, 萬物離開陽氣就死亡。 為什么鼓神、欽鴉化鳥常悲鳴, 他們死后的尸體在何方? 雨師屏翳能興雨, 他靠什么本領(lǐng)能這樣? 風(fēng)伯鹿身生兩翅, 他憑借什么力量飛翔? 大龜背負(fù)大山水中游, 大山怎能安穩(wěn)不漂流? 大山離開龜背到陸上, 怎么能把大山來移走? 澆在嫂子的門口, 對她有什么要求? 為什么少康追隨著獵犬, 砍掉了澆的頭? 女歧給澆縫衣裳, 兩人便同舍共宿。 為什么身遭危難, 也被砍下了頭? 商湯謀劃賞賜軍隊, 為什么對他們?nèi)绱撕駩郏?br>澆滅斟尋擊沉他的船, 運(yùn)用的什么戰(zhàn)術(shù)和計謀? 夏桀攻伐蒙山國, 他都得到些啥? 妺嬉得寵多放肆, 湯為什么把她殺? 【原文】 舜閔在家, 父何以鱞①? 堯不姚告, 二女何親②? 厥萌在初, 何所億焉③? 璜臺十成, 誰所極焉④? 登立為帝, 孰道尚之? 女媧有體, 孰制匠之⑤? 舜服厥弟, 終然為害⑥。 何肆犬體, 而厥身不危敗⑦? 吳獲迄古, 南岳是止。 孰期去斯, 得兩男子⑧? 緣鵠飾玉, 后帝是饗⑨。 何承謀夏桀, 終以滅喪? 帝乃降觀, 下逢伊摯⑩。 何條放致罰, 而黎服大說? 簡狄在臺, 嚳何宜? 玄鳥致貽, 女何喜? 該秉季德, 厥父是臧。 胡終弊于有扈, 牧夫牛羊? 干協(xié)時舞, 何以懷之? 平脅曼膚, 何以肥之? 有扈牧豎, 云何而逢? 擊床先出, 其命何從? 恒秉季德, 焉得夫樸牛? 何往營班祿, 不但還來? 昏微遵跡, 有狄不寧。 何繁鳥萃棘, 負(fù)子肆情? 眩弟并淫, 危害厥兄。 何變化以作詐, 后嗣而逢長? 成湯東巡, 有莘爰極。 何乞彼小臣, 而吉妃是得? 水濱之木, 得彼小子。夫何惡之, 媵有莘之婦? 湯出重泉, 夫何罪尤? 不勝心伐帝, 夫誰使挑之? 【注釋】 ①閔:憂愁。 ②姚:舜姚姓,此指舜的父親。二女:指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 ③億:通“臆”,預(yù)料。 ④璜臺:玉臺。十成:十層。 ⑤女媧:傳說中的女帝。《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注:“女媧,古神女而帝者?!?br>⑥服:順從。弟:指象,舜的異母弟。 ⑦犬體:謂象之心術(shù)不正,猶如狗一樣。 ⑧去:離開。斯:指衡山。兩男子:指太伯、仲雍。《史記·吳太伯世家》載他們是古公亶父的長子和次子,見古公亶父想把君位傳給幼子季歷,就主動出走,跑到江南。當(dāng)?shù)厝藫硖疄閲篮?,仲雍繼位。 ⑨緣:因,借助。緣鵠:就是做鵠羹。飾玉:謂嵌玉的鼎。后帝:指湯。 ⑩帝:指湯。觀:考察民情。伊摯:即伊尹,名摯。 簡狄:有娀氏女,帝嚳妃,生契,契為商始祖。臺:傳說簡狄未嫁時住在九層高樓上。 該:即亥,殷人祖先。秉:承。季:亥的父親,即冥。臧:善。 平脅:胸部豐滿。曼膚:皮膚潤澤。這是寫有易女的體態(tài)姿容。肥:妃的借字,匹配。 擊床:指刺殺王亥。 營:經(jīng)營,這里是謀求的意思。班祿:即爵祿的意思。班:依次排列爵祿的等級。 繁鳥:眾鳥。萃:集。棘:荊棘。負(fù)子:疑指上甲微。肆情:縱欲。此二句本事不詳,疑也記上甲微事,言上甲微yín亂(版 權(quán)所有 e w eny an. co m 易 文言 網(wǎng))之行。 逢:迎,遇。 小臣:指伊尹。小臣,商代系對奴隸的稱呼。相傳湯知伊尹賢能,向有莘氏討要,有莘氏不給,湯于是向有莘氏求婚,有莘氏允,并以伊尹作為陪嫁奴隸送給湯。 媵(yìnɡ):陪嫁之人。 【譯文】 舜未成家常憂苦, 怎么不給他娶妻成婚? 堯沒有告訴姚家, 怎么就把二女嫁給舜? 事情剛剛萌生時, 怎能把它的未來預(yù)料? 十層高的大玉臺, 誰能把它來建造? 伏羲登位稱作帝, 是誰尊奉的名號? 女媧蛇身人面樣, 她的身體是誰造? 舜對弟弟仁順慈愛, 可弟弟對他屢屢加害。 為什么狗一般的放肆, 卻終生平安無難無災(zāi)? 吳國的歷史綿長久遠(yuǎn), 原居在南岳衡山一帶。 誰想到離開南岳途中, 得到了兩位開國賢才? 嵌玉的寶鼎鵠肉羹, 天帝既已接受夏的祭饗。 為何還接受對夏桀的圖謀, 最終使他國滅身亡? 湯帝來到民間訪民情, 在民間遇到伊尹賢臣。 為什么把夏桀放逐鳴條, 黎民百姓個個高興歡心? 簡狄深居在九層高樓, 帝嚳怎能與她結(jié)鸞儔? 玄鳥送給簡狄一枚蛋, 她怎么吞下就生產(chǎn)? 王亥繼承了父親的美德, 他的父親王季是好榜樣。 為什么終于身敗在有易, 他在哪里放牛牧羊? 王亥手執(zhí)盾牌翩翩起舞, 怎么就使有易女害了相思? 體膚豐滿潤澤的有易女, 怎么就成了王亥的妻室? 在有易放牧的王亥, 怎么會遭此不幸? 床笫間險被刺殺, 這是誰下的命令? 王恒也承繼了父親的德行, 從哪里又奪回哥哥的大牛? 為什么又去鉆營爵祿, 從此一去不見回頭? 上甲微把祖業(yè)繼承, 有易人就不得安寧。 為何在群鳥棲息的棘叢, 上甲微縱欲貪歡亂施情? 糊涂的弟弟們yín亂(版 權(quán)所有 e w eny an. co m 易 文言 網(wǎng))無德行, 爭奪君位危害他們的長兄。 為什么他們善變多詭詐, 反倒子孫綿長人旺家興? 成湯東方去巡視, 一直走到有莘氏。 為什么想要得到那小臣, 卻還娶來一位美麗的妃子? 桑樹長在伊水邊, 樹洞撿來一個嬰孩。 為什么有莘氏討厭他, 把他當(dāng)陪嫁送過來? 成湯脫難出重泉, 他究竟有什么罪過? 他難壓憤怒去伐桀, 是被誰從中來挑撥? 【原文】 會鼉爭盟, 何踐吾期? 蒼鳥群飛, 孰使萃之①? 列擊紂躬, 叔旦不嘉。 何親揆發(fā)足, 周之命以咨嗟②? 授殷天下, 其德安施? 反成乃亡, 其罪伊何③? 爭遣伐器, 何以行之? 并驅(qū)擊翼, 何以將之④? 昭后成游, 南土爰底。 厥利維何, 逢彼白雉⑤? 穆王巧梅, 夫何為周流? 環(huán)理天下, 夫何索求? 妖夫曳衒, 何號于市⑥? 周幽誰誅, 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側(cè), 何罰何佑? 齊桓九合, 卒然身殺⑦。 彼王紂之躬, 孰使亂惑? 何惡輔弼, 讒諂是服? 比干何逆, 而抑沈之? 雷開何順, 而賜封之⑧? 何圣人之一德, 卒其異方? 梅伯受醢, 箕子佯狂。 稷維元子, 帝何竺之? 投之于冰上, 鳥何燠之⑨? 何馮弓挾矢, 殊能將之? 既驚帝切激, 何逢長子? 伯昌號衰, 秉鞭作牧⑩。 何令徹彼岐社, 命有殷國? 遷藏就岐, 何能依? 殷有惑婦, 何所譏? 受賜茲醢, 西伯上告。 何親就上帝罰, 殷之命以不救? 師望在肆, 昌何識? 鼓刀揚(yáng)聲, 后何喜? 武發(fā)殺殷, 何所悒? 載尸集戰(zhàn), 何所急? 伯林雉經(jīng), 維其何故? 何感天抑地? 夫誰畏懼? 皇天集命, 惟何戒之?受禮天下, 又使至代之? 初湯臣摯, 后茲承輔。 何卒官湯, 尊食宗緒。勛闔夢生, 少離散亡。 何壯武厲, 能流厥嚴(yán)? 彭鏗斟雉, 帝何饗? 受壽永多, 夫何長? 中央共牧, 后何怒? 蜂蛾微命, 力何固? 驚女采薇, 鹿何祐? 北至回水, 萃何喜? 兄有噬犬, 弟何欲? 易之以百兩, 卒無祿。 【注釋】 ①蒼鳥:鷹。喻伐紂的各路諸侯。萃:集。 ②揆:揆度。發(fā)足:起行,指發(fā)兵伐紂。咨嗟:嘆息。此二句朱熹《楚辭集注》作:“何親揆發(fā),定周之命以咨嗟?”注云:“此問周公既不喜列擊紂躬,何為又教武王使定周命乎?”按,武王伐紂多稱姜尚之功而不及周公,其中必有其情。 ③反:一本作“及”。譯文從之。伊:是。 ④將:率領(lǐng)。 ⑤維:語助詞。逢:迎。雉:野雞。毛奇齡《天問補(bǔ)注》:“越裳獻(xiàn)雉在周公時,昭王安得而迎有之?按《竹書紀(jì)年》,昭王之季,荊人卑詞致于王曰:‘愿獻(xiàn)白雉。’昭王信之而南巡,遂遇害?!I(xiàn)白雉正南巡事?!?br>⑥“妖夫”二句:《史記·周本紀(jì)》載,厲王時,有一宮女無夫而生子,宮女驚怪就把她丟棄了。宣王時,有童謠曰:“糜弧(桑木弓)箕服(箕木箭袋),實亡周國?!毙趼牭竭@童謠后,見一對夫婦叫賣糜弧箕服,就吩咐人將他們抓來殺掉。那對夫婦在逃跑路上收留了丟嬰,把她帶到褒國。這個棄嬰長大后,就是褒姒(sì)。 ⑦齊桓:齊桓公,春秋五霸之一。 ⑧雷開:紂時佞臣。 ⑨投:棄。燠(yù):溫暖。《詩經(jīng)·大雅·生民》:姜嫄踏了天帝的足跡,孕而生稷,使人覺得不祥,便把他拋棄在寒冰上,眾鳥飛來用翅膀遮覆他、溫暖他。 ⑩秉鞭:比喻執(zhí)政。 惑婦:指紂王妃妲己。 師:太師。望:呂望。肆:店鋪。 “伯林”二句:本事不詳,郭沫若謂為紂王自焚事。 禮:借為“理”,治理。 闔:春秋時吳王闔廬。 “中央”二句:本事不詳,聞一多謂當(dāng)指周厲王為國人所逐,共和執(zhí)政事。譯文姑從之。 蛾:古“蟻”字。蜂蟻:指起義逐厲王的國人。 “驚女”二句:本事不詳。注家多謂指伯夷叔齊事?!段倪x·辨命論》注引《古史考》:“伯夷叔齊……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野有婦人謂之曰:‘子義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薄读惺總鳌罚骸岸怂觳皇侈保?jīng)七日,天遣白鹿乳之?!?br>兄:指秦景公。弟:指景公弟鋮。 【譯文】 甲子的早晨諸侯爭相盟誓, 為什么他們都能踐約如期? 諸路兵馬好似群飛的雄鷹, 是誰使他們聚會云集? 劍擊斧砍紂王尸體, 此次伐紂周公并不贊許。 親自謀劃定下伐紂計, 為什么周得天下還嘆息? 上帝把天下交給殷, 它施行了什么德政? 殷得到天下又滅亡, 它是犯了什么罪名? 爭相發(fā)兵伐殷商, 怎樣部署怎樣安排? 齊頭并進(jìn)攻兩翼, 怎樣指揮誰統(tǒng)帥? 昭王出外去巡游, 直到南國極遠(yuǎn)地。 他究竟為了什么好處, 去迎取那白野雞? 穆王乖巧又貪心, 為何到處去周游? 東西南北都走遍, 還有什么要尋求? 妖人帶著老婆, 在市上叫賣什么? 幽王被誰殺死, 在哪兒得到褒姒? 天命反復(fù)無常, 什么該罰什么該賞? 齊桓公九會諸侯, 到頭來一命亡。 紂王那個暴君, 是誰使他殘暴昏昏? 為什么憎惡輔弼大臣。 專門任用奸佞小人? 比干觸犯了什么, 而慘遭剖肚剜心? 雷開是怎樣順從, 竟然加官賜金? 為什么圣人美德始終如一, 而結(jié)局卻與常人不一樣? 梅伯被剁成肉醬, 箕子被迫裝瘋佯狂。 后稷是長子, 天帝為何討厭他? 把他丟棄寒冰上, 眾鳥為何溫暖他? 他怎么能彎弓射箭, 成為杰出的統(tǒng)兵將才? 既然天帝十分震驚, 為什么又讓他子孫萬代? 文王發(fā)跡在殷末, 治國理民掌大政。 怎樣發(fā)展岐基業(yè), 取代殷商享天命? 古公攜財遷居岐山下, 眾人怎么會順從? 殷有惑婦妲己女, 人們發(fā)出什么譏諷? 紂王賜給文王人肉湯, 文王狀告暴紂訴天庭。 殷紂為何自招天譴罰, 殷商無救失天命? 姜尚朝歌開肉鋪, 文王怎知他有才能? 鋼刀霍霍聲聲響, 文王為什么喜歡聽? 武王姬發(fā)興師伐殷商, 屈原天問為什么滿腔怒火氣沖沖? 載著父王靈牌去會戰(zhàn), 為什么那么急迫不稍停? 紂王吊死柏樹林, 什么緣故使他喪生? 為何武王伐紂感天地? 又是哪一個膽戰(zhàn)心驚? 上天降賜天命于你身, 你該怎樣小心翼翼保天命? 既把天下交人來治理, 為何到時又代之以他姓? 當(dāng)初湯任伊尹做小臣, 后來晉升當(dāng)了湯的相。 為什么他能終生做湯官, 并能配祀成湯把祭享? 吳王闔廬是壽夢的嫡孫, 年少時逃亡在外背井離鄉(xiāng)。 為什么到了壯年武勇過人, 英名流布,威震四方? 彭鏗烹調(diào)野雞湯, 天帝何以接受他的祭饗? 賜他年壽長永久, 他的壽命到底有多長? 共伯和暫代天子治天下, 周厲王為何暴怒降禍殃? 蜂蟻般的微弱生命, 力量為何那樣不可阻擋? 村女提醒夷齊采的是周薇, 白鹿為何來哺乳叔齊伯夷? 他們此行來到黃河轉(zhuǎn)彎處, 兄弟共聚首陽為什么歡喜? 秦景公喂養(yǎng)一猛犬, 弟弟為什么想得到? 要用百輛車乘去交換, 結(jié)果把爵祿也白白丟掉。 【原文】 薄暮雷電, 歸何憂①? 厥嚴(yán)不奉, 帝何求②? 伏匿穴處, 爰何云③? 荊勛作師, 夫何長④? 悟過改更, 我又何言? 吳光爭國, 久余是勝⑤。 何環(huán)穿自閭社丘陵, 爰出子文⑥? 吾告堵敖以不長⑦, 何試上自予, 忠名彌彰⑧? 【注釋】 ①薄暮:傍晚。 ②奉:保持。帝:指天帝。 ③伏匿:隱伏藏匿。穴處:住在山洞。爰:于是。 ④勛:功。作師:興兵打仗。 ⑤吳光:吳公子姬光,即吳王闔廬。爭國:指闔廬殺吳王僚得國事。久:應(yīng)讀作“厥”,指吳公子光。久余是勝:他(吳公子光)戰(zhàn)勝了我楚國。 ⑥“何環(huán)”兩句:一本作“何環(huán)閭穿社,以及丘陵?是淫是蕩,爰出子文”。譯文從之。閭社:古代二十五家叫閭或社。子文:楚成王時令尹,楚國女未婚時與表兄斗伯比所生。 ⑦吾:聞一多《楚辭校補(bǔ)》題作“語”。堵敖:即熊囏(jiān),楚文王子。文王死,熊囏繼位,在位五年為其弟熊惲弒殺,熊惲自立,是為楚成王。 ⑧試:讀作“弒”。上:指堵敖。予:通“與”。自予:指熊惲自立為王。 【譯文】 時已黃昏一片雷鳴閃電, 我要回去了又何必?fù)?dān)憂? 他既喪失了自己的尊嚴(yán), 天帝還能對他有何要求? 隱伏荒野棲巖洞, 還有什么話可講? 楚王貪功屢興兵, 立國又怎能久長? 如若改弦更張能醒悟, 又何必喋喋不休道短長? 公子姬光得國成君主, 他又戰(zhàn)勝我楚國。 為什么繞閭過村相逢在丘陵。 縱欲野合卻生下賢相子文? 都說堵敖在命不久長, 為什么弒君自立, 忠名卻更加顯揚(yáng)? 【賞析】 《天問》是屈原作品中體制特異的一篇,無論在內(nèi)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獨(dú)具特點(diǎn)。全篇1500多字,350余句,呵問成篇,一連提出有關(guān)自然、社會現(xiàn)象、古史傳說等170多個問題。其間神話傳說雜陳,歷代興亡并舉,對天地宇宙、社會古今、萬事萬物,一一發(fā)難詰問,放言無憚,奇氣縱橫。詩人就是通過這一連串的詰問,表達(dá)了對自然宇宙和社會歷史的深刻思考和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以及對傳統(tǒng)觀念的大膽懷疑和批判。正如魯迅所說:“懷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瑣末,放言無憚,為前人所不敢言?!保ā赌α_詩力說》)《天問》敘事豐富繁雜,但次序井然,先問天地形成,宇宙變化,次問人事變化,歷史興亡,最后歸結(jié)到楚國的現(xiàn)實政治,線索清楚,脈絡(luò)分明。正如王夫之所說:“篇內(nèi)事雖雜舉,而自天地山川,次及人事,追述往古。終之以楚先。未嘗無次序存焉?!保ā冻o通釋》)特別是全詩以一個“曰”字領(lǐng)起,全由問句組成。這簡短而一問到底的形式,使全詩節(jié)奏明快而有力,感情充沛而強(qiáng)烈,有整齊活脫、奇崛生動之美而無呆滯單調(diào)之感。 關(guān)于此詩的寫作時間向無定論,一般認(rèn)為作于屈原被放逐之后。王逸《章句》:“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彷徨山澤,經(jīng)歷陵陸,嗟號昊旻,仰天嘆息。見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瑋儒傀,及古賢圣怪物行事。周流罷倦,休息其下,仰見圖畫,因書其壁。呵而問之,以渫憤滿,舒瀉愁思?!边@個說法庶幾近之,然是否就圖畫而問尚可懷疑。 《天問》在中國詩歌史上是一篇罕見僅有的獨(dú)步千古之作,其所包含的大量神話傳說和古史材料,是很有價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