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篆刻藝術
先秦及秦、漢的璽印,是古代人們在交往時,做為權力和憑證的信物。此外,吉語印、肖形印、黃神越章等印,也反映了古代的社會生活習俗和人們的思想意識。
當時不分尊卑都稱為璽。璽文分朱文(文字凸起,亦稱陽文)和白文(文字凹入,亦稱陰文)兩種,古璽的形狀、大小不一,有長方形、方形、圓形和其他異形。內容有官職、姓名、吉語和肖形圖案等。古璽制作精工,或鑿或鑄;璽文精細,章法生動。朱文璽有的邊欄寬闊,白文璽多有界格,還有一種朱白文相間的古璽也很別致,可見當時璽的制作已趨成熟。在河南安陽殷墟曾發(fā)現(xiàn)過3枚類似古璽的實物,有人據(jù)此推斷古璽的起源當在商代,但尚須進一步探討。到了秦代,皇帝的印稱璽,一般人的則稱印。秦印文字是秦書八體之一的摹印篆,與秦代使用的小篆相近。秦印印文莊重秀麗,在方形的官印上加"口"字格和"田"字格,在長方形印上(又稱半通印)加"日"字格,這是秦印顯著的特點。秦印除官印、私印之外,還有以成語入印的,已開后世閑文印的先河。
現(xiàn)代的篆刻家在繼續(xù)開創(chuàng)篆刻流派藝術的發(fā)展道路,借鑒民族的優(yōu)秀藝術傳統(tǒng),突破秦、漢璽印和明、清流派篆刻的規(guī)范,勇于革新,不斷探索,揭開了現(xiàn)代篆刻藝術新的一頁。現(xiàn)代有成就的篆刻家有丁仁、王□、易熹、王大昕、喬曾劬、錢瘦鐵、趙叔孺、陳半丁、壽石工、來楚生、傅抱石等,而以齊白石影響最大。他的篆刻初學丁敬和黃易,進而又追摹趙之謙和漢鑿印。他還把《祀三公山碑》、《天發(fā)神讖碑》等漢、魏碑刻書法,融化到他的篆刻中去。他以簡練的單刀法和漢代《急就章》的神韻,創(chuàng)造出奇恣跌宕、淋漓雄健的齊派風格。 篆刻藝術家:〖黃隆俊作品集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黃隆俊,男,生于1943年11月,四川仁壽縣人,大學文化。現(xiàn)為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四川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內江市書協(xié)理事,東興區(qū)書協(xié)副會長,內江市東興區(qū)政協(xié)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從事篆刻藝術研習二十余年,先后在《書法報》、《中國書畫報》、《篆刻雜志》等國內數(shù)十家報刊發(fā)表篆刻作品300余方。篆刻作品入編《中國當代篆刻家辭典》等多部書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