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年,戰(zhàn)國初年。還有兩個人物需要交代一下的——魯班和墨子。 這兩個人互相認識,中學課文里有一篇叫《公輸般》,講述的就是這二位的一段小故事。 魯班姓公輸,名般,因為是魯國人,所以人稱魯班(班般同音同假)。生于公元前507年,卒于公元前444年,活了六十三歲。木匠世家出身。 魯班對后世最大的貢獻就是發(fā)明了各種木工器具,尤其是具有想象力的鋸子(這個故事小學書里有)。曲尺、墨斗、刨子、鉆子,以及鑿子、鏟子等等工具傳說也都是魯班發(fā)明的。所以魯班被奉為木匠的祖師爺。 傳說中的魯班不只是發(fā)明工具,還發(fā)明了很多后世人們想做而做不出的東西,比如在天上飛三天三夜的木鳥。 我身為一個機械工程師,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傳說是靠不住的,除非你牽強的理解為那就是個風箏。 雖然如此,我還是對魯班佩服的五體投地。因為他還發(fā)明了鎖,而我目前階段正是一個做鎖的工程師,他就算階段性的是我的祖師爺了。不同的是他做的是機械鎖,我做的是電子鎖。希望一千年后大家供奉鎖的祖師爺供兩個人——魯班和我。他是機械鎖祖師爺,我是電子鎖祖師爺,我們各爺各的。 我的階段性祖師娘也是個好木匠,姓云,據說傘是她發(fā)明的。 大約在公元前450年的時候,楚國重視專業(yè)人才,請來魯班設計了專門攻城用的云梯。(城墻并不會高到云里去,所以叫云梯多半還是他謹以此梯獻給老婆大人(云氏)的浪漫創(chuàng)意) 以前看的小人書多了,里面畫的云梯也就是一個普通的梯子,被人一捅就翻的。所以很納悶沒什么特別之處為什么名字卻要很特別。后來在一個古代兵器博物館里看到了真正的云梯原形才明白,畫圖書的人真是誤人子弟啊。 云梯很特別,所以不叫木梯、板梯叫云梯。 其余的復雜結構就不用說了,只說兩點最管用的。第一點,云梯下面是安著四個輪子,可以推著走的。第二點,云梯的頂端是兩個大鐵鉤,一搭上城墻就牢牢的勾住,無論如何是推不掉的。唯一的缺點是萬一攻不下城墻,恐怕那兩只大鐵鉤也得送給對方做戰(zhàn)利品了。 這么好用的東西不去用用就真的可惜了,所以楚王決定去攻打宋國。 小道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魯國,被正在魯國的另一個木匠世家的人聽到了,他就是墨子。 墨子名翟,生卒年大約是公元前480-公元前390年,魯國人,也擅長木工活。腦子很活,還發(fā)明過染布的工藝。 墨子年輕的時候曾經師從學習儒家的學術,后來覺得儒家的禮儀過于繁瑣愚腐,于是自創(chuàng)了墨家學說,和儒家并稱為當時最大的兩家思想流派。 墨家的思想也提倡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就是兼愛,兩個基本點是節(jié)用和尚賢。外加七條,共有十項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jié)用、節(jié)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 與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不同的是,墨子還很講究辯證的邏輯思維。比如他對力學、光學、聲學等都有論述,小孔成像原理和微分原理都是他最早提出的,可惜我們后人沒有總結提升,讓老外搶了先。 墨子還廣收門徒,組成了一個有著嚴密組織和嚴格紀律的團體,自己為最高領袖稱為“巨子”,成員稱為“墨者”。墨者必須絕對服從巨子的領導和指揮,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很象個黑社會啊,難怪后世一直有人說墨子是中國的第一個黑社會頭目。不過墨子的組織和黑社會的打打殺殺正好相反,他們講究“兼愛”、“非攻”。看不得別人打打殺殺,看見了就非得管管閑事了。 與儒家的“君子動口不動手”相反,墨家是勇于“動手”的。前兩年有劉徳華的電影《墨攻》,講的就是墨家的弟子革離如何幫助梁國抵御秦國的攻伐的故事。 弟子都這么好事,師父就更不用說了。墨子立刻就出發(fā)了。 不過到底是師父,手段高明多了。他并沒有跑去宋國幫忙,而是直接趕到源頭去滅火。 他去了楚國。找到了魯班和楚王。 他并沒有講很多的兼愛非攻的大道理,而是用實力來說話,當著楚王的面用沙盤推演化解了魯班的攻城戰(zhàn)術。 看著這個比自己小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魯班狡猾的說了一句話:“我還是知道該怎么辦”。 墨子說:“我知道你的辦法,所以我已經教會了我的弟子三百多人到了宋國”。 楚王只好放棄了攻打宋國的計劃。 |
|
來自: 美人魚118 > 《魯班和墨家機關術比拼冤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