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程予東 “煮兩個蘋果,再放點白糖可以嗎?”我蹲下身子邊削蘋果,邊和小妞招呼?!班牛冒??!彼诶镂?,聲音掩不住輕松歡快。 片刻工夫,香甜軟滑的蘋果煮好了,邀她來享用,“給拿湯勺來吧。”她退了鞋子盤腿坐在沙發(fā)上,我會意地笑笑,屁顛屁顛拿勺子去了。遞給她,瞧見她眉目含笑,甜蜜的滋潤過我的心頭。一天了,難得享用悠閑。她剛執(zhí)勺淘了一小口,還沒來得及送到唇邊,你晃著膀子斜過身來,“怎么又吃上了?還不抓緊去學(xué)習(xí)?快期末了,把剛買來的試卷做一做,那誰誰成績越來越好了……”孩子沒有回應(yīng)半句,倏然放下勺子,黯然起身,把自己投到了屋子的深處,投進了寂寂的世界。大概感覺自己言重了,他也不再吭聲,道歉,斷不會有的。蘋果空自甜著,我想說什么,可是心里一片暗沉。擔(dān)心一語不慎,拋擲來過火的怨懟,讓孩子聞聽心里更加驚顫不安,姑且先這樣緘默著吧。安靜可以療傷。 過了一會兒,孩子從屋子里出來,側(cè)臉從客廳走過,我沒有看清她的神情,她掩上衛(wèi)生間的門。蘋果汁已經(jīng)泛涼了,彌散著淡淡的愁緒。喚她來用,回應(yīng),牙齒刷過了。為什么要這樣呢?是不是她的成績夠不著自己的期待郁積著埋怨的烏云呢?就是怨著,也要看在什么場合表現(xiàn)出來吧,吃東西,被訓(xùn)斥,會不利于消化的,她說自己腸胃不舒服,你就拿自己小時候沒有挑吃撿穿來堵她,她挑食嗎?該是沒有的吧。和我們一起在食堂用餐,她差不多都把打來的飯菜用個見底呢。你被成績蒙絡(luò)了眼睛。你不能不承認吧。我發(fā)現(xiàn)你只要瞧見她俯在書桌前,便不叨擾什么了,偶爾坐在沙發(fā)上瞄一眼電視,你的眼睛和眉毛就抖動著,像要燃起烈焰一般。孩子不敢多言,起身悄悄走開就是,萬不可和你語言對峙,耍脾氣,除非她在這個家呆膩了。 屋子里淹沒在沉寂之中,窗外閃過不知名的鳥鳴,聲音被夜色纏裹著,一圈一圈,顯得喑啞倦怠。都睡去吧,孩子,你好好睡,什么都不要去想,他活在你退一步的感恩里,他的愛,對你的,因為焦灼而辨不清場合了,但那心從來沒有漂移游散過,這你是知道的。我想不用多提醒,孩子在《我心中的驕傲》一文里對爸爸的理解很鮮明,她有著強大的體味和諒解感恩力量。讓內(nèi)心在黑夜里長出黎明的力量,明早說話能吐出蜂蜜來。 早上,在門口,趁著丫頭還在屋子里整理書包的時候,我和顏地對孩子爸爸說,丫頭吃東西的時候,讓她安心些,之后再要求也不遲吧。他不答話,我知道這是采納的標志了。 感覺當下的不少父母在和孩子相處時,面對孩子身上存現(xiàn)和自己期待隔山隔水的不足時,不講場合適宜與否,總想責(zé)備訓(xùn)斥一番。我目睹過當著眾人面喝令孩子的家長,看到過孩子已經(jīng)認錯了,不依不饒追著收不住手和口的家長,還耳聞過臨睡前揪著孩子的丁點錯處大呼小叫,暴跳如雷的家長…… 面對孩子的錯處不足,何時責(zé)罰才是適宜的呢?無意間讀到這樣一篇題為《古代父母對孩子七不責(zé)》的短文。內(nèi)容不長,輯錄如下:對眾不責(zé)即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責(zé)備孩子,要給孩子以尊嚴;愧悔不責(zé):如果孩子已經(jīng)為自己的過失感到慚愧后悔了,不要責(zé)備孩子了;暮夜不責(zé):晚上睡覺前不要責(zé)備孩子。否則,孩子帶著沮喪失落的情緒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夢連連;飲食不責(zé):正吃飯的時候不要責(zé)備孩子,即不在飯桌上教育孩子。這個時候責(zé)備孩子,很容易導(dǎo)致孩子脾胃虛弱;歡慶不責(zé):孩子特別高興的時候不要責(zé)備他。人高興時,經(jīng)脈處于暢通的狀態(tài),如果孩子忽然被責(zé)備,經(jīng)脈就會立馬憋住,對孩子的身體傷害很大;悲憂不責(zé):孩子哭的時候不要責(zé)備他;疾病不責(zé):孩子生病的時候不要責(zé)備他。生病時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關(guān)愛和溫暖。 這七個方面大體向我們展示了古代父母教育孩子的智慧,這當是古代對父母的要求吧。這樣的要求,往往有基于產(chǎn)生要求的土壤,估計有不少父母做的不理想,所以要求才應(yīng)運而生。魯迅的父親在教育他時就做過不合時宜的事情。散文《五猖會》中魯迅說他興高采烈地準備去看五猖會,可父親卻強令他背書,他滿腔的興致頓然消失,如兜頭澆了一盆冷水。不好拂逆,只背書,書背完了,后來去看戲的熱鬧也撩撥不起他的情趣了。不恰當?shù)呢?zé)罰扼殺了孩子的天性,抑制了他的心性成長。 而胡適母親的做法就可圈可點了。胡適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回憶說,不管他犯的事兒大小,母親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他一句,打他一下。他盡心呵護著孩子的自尊心。但是責(zé)罰不會省的。如果是小事兒,母親會平靜地等到第二天早晨胡適醒來后才對他說昨天做錯了什么事,說錯了什么話,要他認錯,要他用功讀書。假如碰到大的事兒,母親會隱忍著一直到了晚上人靜時,關(guān)了房門,先責(zé)備,然后行罰,或罰跪,無論怎樣重罰,都不許他哭出聲來。此處雖然看起來有悖于暮夜不責(zé),但是我們要能夠感受到這則建議里面定有輕重之較的。輕則可以不責(zé),重的卻不好輕放,責(zé)罰教育要讓孩子明了自己錯處的嚴重,不是一味的施加手段。 為人父母的,在孩子有錯處的時候,可以汲取古人教育子女的良苦用心,不要仰仗為你好的名義而慷慨激昂,不分具體場合和情形,只管對孩子火力甚猛的責(zé)罰。不當?shù)呢?zé)罰背離初衷,招致孩子情感的疏遠。需要謹記的是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遠污濁,明禮儀,識大體,促成長,只有收到良好教育目的的責(zé)罰才是值得稱許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