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的畫里畫外作為中國十七世紀(jì)最偉大的畫家,八大歷來備受推崇?!扒宄跛纳敝坏氖瘽叻皶ó嫹ㄇ叭饲?,眼高百代古無比”,近世齊白石盛贊他“作畫能令人心中痛快,百拜不起,惟八大山人一人獨(dú)絕千古!”那么,八大山人究竟是什么樣的人?他畫的又是什么樣的畫呢? 八大山人原名朱統(tǒng),乳名朱耷,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孫。八大19歲那年,明朝覆滅了,清廷旋即對朱明宗室展開追捕和殺戮。錦衣玉食的皇孫,瞬間淪為亡命江湖的逃犯。 當(dāng)顯赫的地位與優(yōu)越的生活完全喪失,八大已經(jīng)沒有了選擇,他只得遁入空門。但國破之痛,家亡之恨,自始至終貫穿著八大的一生。長期的痛苦壓抑,使八大的身心飽受摧折,繪畫成了他惟一的宣泄途徑。 對晤八大畫作,撲面而來的是銅駝之悲、憤世之慨。他畫山水,常常殘山剩水、天寒地荒;他畫樹木,往往枝枯干禿,東歪西斜。他畫魚鳥,那些魚長著人眼,眼珠上翻,一副“白眼向天、冷眼觀世”的神情;那些鳥呢,聳肩縮頸,單足蜷曲,一種“受辱不屈、勢不兩立”的姿態(tài)。還有那些殘花、敗葉、頹屋、危石,在他筆下或變形,或夸張,完全跳出正常的美學(xué)范疇,袒露出無窮的冷酷、桀傲、驚警、丑陋……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八大山人《古梅圖》,全圖僅畫一株虬根曝露、半身殘損的古梅,盡管傷痕累累,依舊傲然兀立。一束新枝從老干旁橫逸出來,綻放出幾朵稀巰的梅花,顯出凜然生機(jī),與枯死的另一半形成強(qiáng)烈對比。梅花向來是中國畫家的摯愛,八大的古梅,則更像自我寫照:雖然身心俱殘,卻改變不了他的故國之思,阻擋不了他的重生渴望,他還在頑強(qiáng)地等待春消息。 300多年后的今天,八大的畫作已成為收藏市場炙手可熱的藏品。2004年嘉德秋拍八大《魚·鏡心》,不足一平尺的畫面上僅繪小魚一條,拍價(jià)484萬元,被喻為“世上最貴的一條魚”。數(shù)年后,2010年瀚海秋拍八大《孤禽圖》,成交價(jià)6272萬元,那只單腿獨(dú)立的無名怪鳥成了“世界上最昂貴的一只鳥”。 當(dāng)然,作為一個(gè)特定的歷史文化符號,八大存在的價(jià)值遠(yuǎn)非金錢所能衡量。人們喜愛八大,一方面固然是對其繪畫成就的肯定,另一方面,更是對其人格精神的感佩。 趙燈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