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2月12日公布的一份報告稱,中國是提供假冒產品的主要市場之一,被列在實體市場首位。黨報認為這是對中國的誣蔑,無視中國打假所做努力,背后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但其實,"中國造"假貨行銷全球(全球查獲的假貨四分之三產自中國),早已臭名昭著。且造假不限于對奢侈品的仿冒,食品、藥品、汽車零部件等威脅人們健康和安全的造假同樣泛濫。 中國政府打假轟轟烈烈,但中國"世界造假工廠"名聲在外,2006至2010年間,全球范圍內查獲的假貨有85%產自中國 總體上看,中國社會各界對假東西的態(tài)度是明確的,公眾對于假貨也非常厭惡,如中國早已加入國際保護知識產權的有關協議,專門設立了"3·15"打假日,世界上恐怕少有國家像中國這樣轟轟烈烈地打假。然而年年打假,成效卻并不顯著,假貨依然屢禁不絕。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報道稱,中國作為一個主要造假中心早已名聲在外。來自世界海關組織(World Customs Organisation)的數據顯示,2006至2010年間,全球范圍內查獲的假貨有75%產自中國。 在美國口岸被查獲的假冒產品中,來自中國大陸的假貨2003年占66%,2005年占69%,2012年更達72%且平均不到一小時就有一批中國假貨被查 據美國海關的數據,2003年,在美國口岸被查獲的假冒產品中,來自中國的產品占了66%,第二位中國香港和第三位墨西哥分別為5%、4%。2005年全年中國大陸向美國出口的假貨占查封貨品總數的69%,價值約6400萬美元。執(zhí)法力度年年都在加強,但造假依舊猖獗。2012年僅來自中國大陸的假貨、盜版貨市值就達9億多美金,占美國查獲總量的72%。而這些商品是分10528次被查獲的,也就是說平均不到一小時就有一批中國假貨被查。將第二名中國香港兩地相加,美國海關2012年84%的"工作成績"都來自中國。 惡名市場報告匯集了全球最"臭名昭著"的假冒偽劣產品銷售渠道,中國大陸自2011年報告首次發(fā)布以來連續(xù)三年登上該榜單 美國貿易代表署自2011年2月起首次公布惡名市場報告,該名單匯集了全球最"臭名昭著"的假冒偽劣產品銷售渠道。中國大陸作為美國保護智慧財產權首要關注的對象,連續(xù)三年登上這份惡名市場名單。2011年被美國商會稱作"全世界最大的在線假貨來源之一"的淘寶網進入"惡名市場"名單。此舉遭到中國商務部的強烈反對,2012年美國政府將淘寶網從名單中刪除,而中國的迅雷網因為盜版視頻的原因又被列入了"黑名單"。在2013年黑名單上,除了假貨一條街的北京秀水批發(fā)市場外,以仿造美國品牌著稱的廣東增城牛仔服裝市場、盜版游戲和軟件的集市百腦匯電腦商城來源等都榜上有名。 美國官方就違法侵權行為的調查報告"特別301檢討",中國大陸一直在優(yōu)先觀察名單中,中國臺灣自2009年連續(xù)5年未上榜 除了"惡名市場"名單,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每年4月底還會定期公布,提交給美國國會"特別301檢討"報告,這份名單可以看做是美國官方就違法侵權行為的調查,也是美國政府對各國智慧財產權保護與執(zhí)行的分析。中國臺灣保護智慧財產權成效受到肯定,自2009年來已經連續(xù)第5年未上榜,而中國大陸常年被納入優(yōu)先觀察名單(Priority Watch List),被認為知識產權保護不力,侵權水平居高不下。在2006年的"特別301檢討"報告中,中國更位列"重點觀察名單"排位第一。 2008年日本進口的假冒商品有91%來自中國,已刷新歷史最高紀錄。而2012年上半年截獲的假冒偽劣進口商品,來自中國的假貨占94.3% 據日本財務省的統計數據,2008年日本海關查扣的假冒名牌商品等侵害知識產權的商品總件數26415件,比前年增加16.6%。其中,來自中國的假貨有21529件,比前年增加33.6%,占整體的比率為81.5%;2010年截獲的假冒偽劣進口商品,其中90%以上來自中國,這個數字比2009年提高了11%;2012年上半年查扣案件數為13978件,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2%(創(chuàng)半年期歷史第2高,僅次于2008年),其中來自中國的假貨占94.3%。查扣物品總數達73.0958萬件,創(chuàng)2001年以來的新高,超過去年1年的總和。其中,發(fā)生了來自中國的假冒名牌皮包等達40萬件左右的案件,此類大案推高了整體查扣數量。 2011年404家日本企業(yè)因產品被仿冒而損失1255億日元(大多數假冒品都來自中國),全球仿冒品貿易造成的損失額每年達到2500億美元 中國成為日本名副其實的"第一大假貨源頭"。而在10年前,則是韓國占大部分,而中國僅占7.9%。中國作為日本假貨出口國呈明顯單極化發(fā)展(來自韓國的假貨數量居第二,占整體不到10%),日本經濟產業(yè)省仿冒品對策與通商室室長松下達分析稱,"世界各國企業(yè)的工廠日趨集中到中國,而且中國的技術水平也在提高,因此中國在仿冒品領域的存在感正在提高"。 伴隨這一存在感一同提高的是因仿冒品遭受損失。日本專利廳以4300家日本企業(yè)為對象實施的調查顯示,2011年度在國內外因產品遭到仿冒而損失的總額達到1255億日元(404家企業(yè)的損失),增加了2成。在因仿冒品遭受損失的企業(yè)中,約6成企業(yè)回答稱,因中國生產的仿冒品遭受了損失。在中國以外遭受的損失很多也是因為中國生產的仿冒品。據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推算,全球仿冒品貿易造成的損失額每年達到2500億美元。同時還指出,其中大部分為中國制造。 歐盟2011年在邊境扣押的仿冒品中,來自中國大陸的高達73%,其他主要假貨產地中國香港為7.7%、希臘為4.8%、印度為3.3% 中國生產的侵權商品,源源不斷銷往全世界。歐盟和美國、日本情況相類似。2011年歐盟各成員國海關查獲9萬1000起盜版或假貨案件,扣押近1億1500萬件商品(較上年增長15%,過去10年里增加了十倍),價值近13億歐元。而其中高達73%(近四分之三)的仿冒商品來自中國大陸。另有7.7%來自中國香港。其他主要假貨產地所占份額——希臘為4.8%,印度為3.3%——遠遠低于中國。從行業(yè)看,歐盟查獲的假冒商品中,鞋子90%來自中國;電器是81%;仿冒名牌的電腦、服飾,則有72.5%來自中國。歐盟委員會發(fā)布的報告同時指出,2012年在中國大陸營運的歐洲企業(yè)中,每5家就有4家評價中國大陸政府未充分落實智財權法規(guī)。歐盟委員會發(fā)言人喬納森·托德表示,歐盟高級官員在與中方的雙邊會談中經常提到假冒侵權問題。 中國已不限于對奢侈品的仿冒,食品、藥品、汽車零部件等威脅人們健康和安全的造假同樣泛濫。中國連續(xù)三年穩(wěn)居世界上向歐盟大宗出口假藥的國家前四名 假冒產品如果僅限于價格高昂的奢侈品,只會給人們帶來經濟上的損失,不會威脅到健康問題及生命安全。而中國的假冒產品已經不再僅限于對奢侈品的仿冒,食品、藥品、兒童玩具、汽車零部件等會對人們的健康和安全造成極大威脅的產品也上了黑名單。早在2006年,歐盟就發(fā)現,除仿冒的奢侈品、食品和飲料之外,來自中國的假貨還有汽車和飛機零件、電器產品,甚至包括避孕藥和艾滋病藥物等。近日,阿斯頓·馬丁因中國分包商用假冒材料制造油門踏板,使得踏板容易斷裂增加車禍風險,宣布召回1.8萬輛跑車,并把油門踏板這一部件的生產轉移回英國。而根據"歐洲稅收及海關聯盟委員會"公布的年度緝私報告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連續(xù)三年穩(wěn)居世界上向歐盟大宗出口假藥的國家前四名之中。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假貨國,最大盜版國,禍害世界許多國家。中國知識產權表示中國打假如如何如何取得多大成績,這完全是我們自我感覺良好,我們習慣用假貨,因為便宜。又討厭用假貨,怕質量不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