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治后的河西道,領:涼、甘、肅、瓜、沙、伊、西七州。吐蕃對河西諸州的進攻也是很早的。高宗咸享三年(672),吐蕃曾進攻涼州,《新唐書·吐蕃傳》載:"帝曰:'吐谷渾與吐蕃本甥舅國,素和貴叛其主,吐蕃任之,奪其土地,薛仁貴等往定慕容氏,又伏擊之,而寇我涼州,何邪?"儀鳳二年(677),又攻涼州。武后萬歲通天元年(696),吐蕃與突厥約同出兵,一攻洮州,一攻涼州,殺唐涼州都督許欽明。久視元年(700),吐蕃攻涼州;次年,與突厥聯(lián)合"大入河西"。開元十四年(726),吐蕃將悉諾羅領兵攻甘州;次年,陷瓜州。遂攻玉門軍,圍常樂;次年,攻至瓜州城及祁連城下。開元二十六年(738),吐蕃大入河西。"安史之亂"后,吐蕃乘唐朝駐軍力量減少,乘虛而入,先攻占隴右各州,遂攻河西諸州。具體時間是,廣德二年(764)攻占涼州,永泰二年(766)占甘州、肅州。再經十載,于大歷十一年(776)攻占瓜州,建中二年(781)陷沙州。貞元七年(791),陷西州。至此,河西七州盡為吐蕃所有。 《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大事記年",也載有葉蕃攻占河西的事件。第78條云:"及至兔年(724)攻陷唐之瓜州晉昌";第107條:"及至狗年(758),……論·墀桑、思結卜藏悉諾囊等引勁旅至涼州城。是為一年"?!顿澠諅骷o》于墀都松贊時期說,"唐地財富豐饒,于西部(上)各地聚集之財寶,貯之于瓜州者,均在吐蕃攻陷之后截獲"。 安西大都護府。 吐蕃進入西域始于唐高宗龍朔初年(661)。其時,歸屬唐朝的西突厥彌射、步真可汗相繼死去,西突厥"十姓無主,附于吐蕃",吐蕃勢力乘機進入西域。高宗龍朔二年(662),西突厥弓月部便"引吐蕃之眾,來拒官軍";麟德二年(665),弓月、疏勒等又"共引吐蕃之兵,以侵于闐"。咸亨元年,吐蕃"入殘羈縻十八州,率于闐取龜茲拔換城,于是安西四鎮(zhèn)并廢。"之后,唐朝聯(lián)合西域諸國進行反擊,使吐蕃在西域的攻勢有所減弱。至儀鳳二年,吐蕃又聯(lián)合西突厥阿史那都支"寇安西"。武則天垂拱年間(685-688),吐蕃加強對西域的進攻。此時因吐蕃的進攻,迫使唐朝再次放棄了安西四鎮(zhèn)。武后長壽元年(692),唐朝收復四鎮(zhèn),加強了在西域各地的戍衛(wèi),使吐蕃未能輕易得手。延載元年(694),吐蕃聯(lián)合西突厥阿史那妥子進攻唐朝在西域的駐軍據點,未成。8世紀初,吐蕃攻占鄯善。開元三年(715),吐蕃聯(lián)合大食共攻拔汗那。開元五年,吐蕃與突騎施、大食,"謀取四鎮(zhèn),圍缽換及大石城"。開元十年(722),吐蕃圍攻小勃律。開元十五年,與突騎施圍攻安西。開元二十年(732),又西擊勃律。 "安史之亂"爆發(fā),唐朝抽調河、隴及西域的駐軍東向赴援,吐蕃乘機攻占河、隴諸州。其間,吐蕃還不斷攻撓于闐等地。在攻占北庭、西州(790-791年)后,吐蕃攻占了于闐,以西的小勃律等,亦似為吐蕃所有。至此,吐蕃占領了從鄯善到于闐以至小勃律等地方,也就是今天新疆南部到克什米爾一線。 吐蕃對唐朝西域的進攻,也見載于吐蕃歷史文書中。如"大事記年"第19條:"及至龍年(668)贊普駐于札之鹿苑,于幾瑪郭勒建造堡壘,是為一年";第21條:"及至馬年(670),贊普駐于倭塘,于幾瑪郭勒擊唐軍多人,是為一年"。"幾瑪郭勒"(Ji ma gol),托馬斯認為在新疆東部;佐藤長認為即且末一帶。第88條"及至牛年(737),……論結桑龍(東)則布引兵至小勃律國。冬,贊普牙帳居于札瑪,小勃律王降,前來致禮"。《贊普傳記》謂"此王(墀松德贊,755-797年)之時,沒廬·墀蘇茹木夏領兵北征,收撫于闐于治下,撫為編民并征其貢賦"。與前引漢文史料對應,不難發(fā)現(xiàn),吐蕃進攻于闐、小勃律等地的時間,漢藏文史料記載是幾相一致的。此外,"大事記年"第26(675年)、27(676年)、38(687年)、80(729年)、87(736年)等條,均有吐蕃大臣"前往突厥地方"的記載,此處"突厥"(dru gu)一詞應視為西突厥,則吐蕃大臣所往之"突厥地方",即唐之西域。對于這一點,我們如聯(lián)系以上諸條與漢文史料相印證,便可看出它們有對應關系。 關內道。 吐蕃攻占河西、隴右的同時,還不斷向關內道各州進攻,甚至兵鋒直指長安。如,大歷三年(768),攻靈州略分州;大歷八年(773),攻涇州;大歷十年(775),攻隴州;次年,攻芳州、岷州;十三年(778),攻鹽州、慶州、銀州、鹿州;貞元二年(786),攻寧州,據鹽州、夏州。 但是,吐蕃對關內道諸州的進攻有別于河隴的情況。對于后者,吐蕃是實據其地;而前者,除會州、原州一度為吐蕃所據外,其余諸州,吐蕃均得而復失,與唐朝軍隊反復拉鋸。這種區(qū)別,我們需加以重視。 綜上所述,從公元7世紀中葉始,吐蕃就不斷地進攻唐朝隴右道、河西道諸州,以及進據西域等地。"安史之亂"后,吐蕃先后占領了這些州郡,并頻頻向關內道各州進攻。至公元9世紀中葉,張議潮起義推翻了吐蕃在河、隴的統(tǒng)治為止,吐蕃統(tǒng)治該地近一百年。吐蕃對這一地區(qū)的統(tǒng)治,必然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對該地區(qū)產生巨大的影響。以下試論之。 |
|
來自: 小記歷史館 > 《吐蕃 象雄 羌 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