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以下關(guān)于中藥材墓頭回的介紹內(nèi)容由諸多中醫(yī)藥網(wǎng)管理員整理自《中華草本》《中國藥典》《全國中草藥匯編》等資料,內(nèi)容僅供參考與學(xué)習(xí),不宜當(dāng)做私自用藥墓頭回的參照,請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用藥。
- 【名稱】:
- 墓頭回
- 【英文名】:
- Diversifolious Patrinia RootScabrous Patrinia Root
- 【拼音】:
- Mù Tóu Huí
- 【別名】:
- 追風(fēng)箭、腳汗草、銅班道、虎牙草、擺子草。
- 【藥材類別】:
- 根莖類
- 【性味】:
- 味苦;微酸澀;性涼。
①《廣西中藥志》:味辛,性溫。
- 【歸經(jīng)】:
- 歸心;肝經(jīng)。
①《廣西中藥志》:入心、肝二經(jīng)。
- 【入藥部分】:
- 為敗醬科植物糙葉敗醬或異葉敗醬的根。
- 【產(chǎn)地和分布】:
- 1.糙葉敗醬 :生于向陽山坡、尤多見于土層深厚的土坎上。分布于東北、華北等地。
2.異葉敗醬:生于較干燥的山坡上,我國除西藏、青海、新疆外,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
- 【形態(tài)特征】:
- 1.糙葉敗醬: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莖粗短;根粗壯圓柱形。具特異臭氣。數(shù)莖叢生,莖被細(xì)短毛?;~倒披針形,2-4羽狀淺裂,開花時枯萎;莖生葉對生;葉柄長1-2cm;葉片厚革質(zhì),狹卵形至披會形,長4-10cm,寬1-2cm,1-3對羽狀深裂至全裂,中央裂片較長大,倒披針形,兩側(cè)裂片鐮狀條形,全緣或偶有齒,兩面被毛,上面常粗糙;近花序之苞地披針形,常不裂。圓錐聚傘花序多數(shù)在枝頂集成分辯率房狀;花萼5,不明顯;花冠筒狀,筒基一側(cè)稍大成短距狀,先端5裂;雄蕊4;子房下位,1室發(fā)育。瘦果長圓柱形,背貼圓形膜質(zhì)苞片;苞片直徑約1cm,常帶紫色?;ü谇锛尽?
2.異葉敗醬: 多年生草本,高達(dá)1m,根狀莖橫走,黃白色,無粗根,有少數(shù)須根,具特異臭氣。基生葉叢生,葉片卵形或3裂,有長柄;莖生葉多變,由3全裂至羽狀全裂,先端裂片最大,莖上部葉常個裂。苞片葉狀,條形,不裂。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 【注意事項】:
- 【墓頭回的功效與作用】:
- 燥濕止帶;收斂止血;清熱解毒。主赤白帶下;崩漏;泄瀉痢疾;黃疸;瘧疾;腸癰;瘡瘍腫毒;跌打損傷;子宮頸癌;胃癌。用于子宮糜爛,早期宮頸癌,白帶,崩漏,瘧疾。
①《本草原始》:治傷寒,溫瘧。
②《河南中藥手冊》:洗腳,治腳痛。
③《山西中藥志》:斂肝燥濕,止血。治婦人髖疽,赤白帶下。
④《廣西中藥志》:祛瘀,消腫。治跌打。
- 【附方】:
- 治崩中,赤白帶下:墓頭回一把,酒水各半盞,新紅花一捻,煎七分,臥時溫服。日近者一服,久則三服。(《董炳集驗方》)
(本文由中醫(yī)藥網(wǎng)整理或引用,內(nèi)容僅供參考,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謝謝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