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學的地位:充其量不過是二級學科,卻鼓吹自己跟數學物理生物一樣是自然科學基礎。 數學研究皮亞諾五公理、斯托克斯公式、富頓猜想的廣闊領域,生活中小到算賬大到金融經濟都要用數學。 物理研究光子、湍流、量子電動力學、天體運動的廣闊領域,生活中小到電燈大到機械建筑都要用物理。 生物的發(fā)展最晚,規(guī)律性也最低,但生物研究從細胞到生物圈的廣泛內容,涉及到糧食產量、人類健康與壽命、生命的本質等問題,有根本性的現(xiàn)實意義。 化學呢?不管擁躉怎么吹捧,化學的研究范圍是固定的:尺度上超出不了分子原子,作用力上僅有電磁相互作用;這個范圍連發(fā)展尚不健全的生物學都比不上,生物好歹還研究從大分子到生物圈的廣闊領域;更遑論數學和物理。 能量守恒定律提出的時候,焦耳、邁爾、亥姆霍茲等人明確指出,“這是一個適用于機械現(xiàn)象、電現(xiàn)象、熱現(xiàn)象、光現(xiàn)象、化學現(xiàn)象的普適規(guī)律”。由此也可見,化學充其量和物理的二級分支并列。
二、化學的理論:混亂而虛偽。
1、化學研究領域的狹隘,決定了它不可能有什么理論貢獻:上溯到基本規(guī)律,完全可以從熱力學和量子力學推導出來;下推到具體規(guī)律,完全可以在工業(yè)生產中總結?;瘜W最大的理論進步推翻燃素說,在物理學里不過是非常平凡的一步?;瘜W近10年內所有理論成果,比不上一個DNA雙螺旋結構的確定?;瘜W所有研究者的理論成果之和,比不上牛頓+愛因斯坦的幾篇論文。
2、化學理論三大來源:裝腔作勢,剽竊物理,主觀臆造。 (1)裝腔作勢:再平凡不過的解一次方程組,到了化學里成了獨立計算理論“十字交叉法”。 (2)剽竊物理:從熱力學到量子力學,無一不剽竊。 化學剽竊物理學成就舉例: 1910年 范德華 荷蘭 “關于氣體和液體的狀態(tài)方程的研究” 1922年 尼爾斯·玻爾 丹麥 “他對原子結構以及由原子發(fā)射出的輻射的研究” 1933年 埃爾溫·薛定諤 奧地利 “發(fā)現(xiàn)了原子理論的新的多產的形式”(即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薛定諤方程和狄拉克方程) 1945年 沃爾夫岡·泡利 奧地利 “發(fā)現(xiàn)不相容原理,也稱泡利原理”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整本物理化學結構化學里,幾乎找不到一個化學家的名字,全部在剽竊物理學成果。 (3)主觀臆造:二次周期律,親金效應,見一個現(xiàn)象編一套新理論。面對一百多個元素,也就是一百多個薛定諤方程,化學開始發(fā)揮它比城墻拐彎厚的臉皮開始發(fā)明理論了: 所有元素越往右上角非金屬性越強! 什么?氮的電離能比氧大?那是最外層電子層半滿造成的。 什么?五價砷氧化性比五價磷強?那是二次周期律。 什么?四價鉛沒有二價鉛穩(wěn)定?那是惰性電子對效應。 什么?汞的沸點為什么這么低?那可以用相對論效應解釋。 什么?鈹的性質跟鎂不一樣而跟鋁一樣?那叫對角線規(guī)則。 什么?天然锝元素不存在?那屬于原子核穩(wěn)定島理論的研究對象。 什么?S4N4里不相鄰的兩個硫原子有相互作用?那叫次級鍵。 什么?金也可以形成剛才兩個硫原子那樣的作用?那叫親金效應。 …… 臆造100種理論解釋100個現(xiàn)象,這就是化學吹噓的“理科性強”“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基礎科學”?這100個現(xiàn)象,有哪一個不能通過小結寫成手冊以供查詢?這100種理論,有哪一個可以與牛頓定律、代數基本定理相提并論? 3、化學理論朝令夕改,毫無章法可言。 中學的數學物理,到了大學是從簡單變復雜,做進一步的學習。 中學的語文英語,到了大學是不再是學習的主要內容,但成為一般性工具學科。 中學化學的意淫結論,到了大學先從頭推翻一遍,再構造一個新的意淫體系,讓人跟著意淫。 化學進行到高中已經幾乎成為經驗主義的紙面匯總,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每畢業(yè)一次,理論就換一次,這就是化學“基礎理科性”的特點?
三、化學的思想:既非分析法,也非綜合法,而是肆意臆造+無腦窮舉。 化學的研究“思維”與常規(guī)學科思維的比較: 數學物理屬于典型的邏輯演繹思維:從事實中抽象出最根本的公理、定律后,以此推導解釋世界各種事實。 歷史等社會科學屬于典型的歸納分析思維:不去尋找根本規(guī)律,而是逐步總結規(guī)律以逼近真理。 還有第三種思維:體驗和參與,主要在藝術和體育中體現(xiàn)。 偽科學化學呢?它既不擅長分析,也不擅長綜合,它最喜歡臆造規(guī)律和無腦窮舉。但凡遇到數學,要么推卸責任給物理,要么直接避而不談,或者如二所述剽竊而來,整本有機化學連加減乘除都幾乎見不到。實驗中,只需要無腦窮舉反應條件,把產物做出幾遍可以發(fā)文章,這就是“數理化”并稱的化學的思維?什么,你說這叫歸納法?實驗室里做的昂貴至極的反應有幾個能用到實踐里?到頭來不是還得到工廠重新摸索一遍?
四、化學的應用:真像某些人吹噓的那么大嗎? 化學也有貢獻,合成氨應該算最大的一個。可真正決定人類命運與世界格局的東西、前三次和即將到來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關鍵——蒸汽機、內燃機、電動機、半導體、核裂變、核聚變、宇宙航行、量子通訊、量子計算機、生物工程,哪個不是數學、物理學和生物學奠定的?如果你覺得造工廠用的磚頭也叫化學,那是不是改天把刀耕火種也歸功到化學上?化學在生產上最擅長干的事,是造出一堆三聚氰胺+白色污染+工廠爆炸+化學中毒+可有可無的防腐劑添加劑。
五、駁斥吹捧化學最常見的幾個邏輯騙局
1、“沒有化學就沒有鋼鐵”“你身體里進行的都是化學反應,沒有化學你就不能活”。 第一,人身體里的生理過程是先于人的認識而存在的,不懂化學照樣能活,難道你不會寫三羧酸循環(huán)就不會吃飯了? 第二,分子原子不僅是化學剽竊意淫的對象,更是物理學和生物地理天文等學科的研究對象,如果“沒有化學就不能發(fā)生生理過程”,那按這個邏輯是不是可以說“人不學物理就不會走路,因為走路要用摩擦力”? 第三,即使人有意識地去制造某樣產品,也要分這個“意識”是在前還是在后?;瘜W鼓吹的成果之一——煉鋼鐵,中國人和歐洲人至遲在16世紀都有鋼產品了,化學“理論”建立于19世紀,請問到底是誰在指導誰? 把學科和學科研究對象混淆,是吹捧化學的人最擅長的伎倆。
2、“生物屬于化學,化學屬于物理,物理屬于數學?!薄拔锢硌芯亢暧^,化學研究微觀?!?br>第一,數學不屬于自然科學,不能與任何自然科學發(fā)生包含關系。它既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工具,又為一切自然科學奠定了基礎。 第二,生物在原理上屬于物理,但因自身的復雜性有自己的規(guī)律。 第三,化學有何臉面與數學物理生物并列?比化學宏觀的物質屬于物理學(和生物學地理學),比化學微觀的物質(夸克等基本粒子)還是屬于物理學,這就是“化學研究微觀”? 第四,生物屬于化學?有本事用化學解釋生態(tài)學和行為學?
3、“化學大量應用于生產,學化學有前途?!?br>第一,在化工廠工作就是化學的功勞?如果物理學家粗通了基本生產流程,找了幾個農民工把最佳實驗條件窮舉出來了,這算誰的功勞? 第二,偽化學的生成貢獻可以和物理生物相當? 194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泡利不相容原理的發(fā)現(xiàn); 1945年諾貝爾生物學獎:青霉素的發(fā)明; 1945年諾貝爾偽科學化學獎:怎樣儲存飼料。 這就是偽科學化學的“偉大”成就?
4、“化學比起古代煉丹強了很多?!?br>解釋下為什么鋨酸根和銨離子不成鹽卻生成氮代鋨酸根?解釋下為什么卡賓加成羰基和頻哪醇重排機理一樣遷移順序正好相反?化學長期以來用意淫理論和剽竊物理給自己織起遮羞布,幾百年來吹牛的本性絲毫未變。
最后,化用一句話: 化學是一門以花里胡哨的試劑粉飾門面欺騙新人、混雜著煉金術跳大神的殘余、已經受到現(xiàn)代數理科學影響、以剝削廉價勞動力無腦窮舉實驗條件為主要內容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制造出層出不窮的污染爆炸、身為普通二級學科卻吹噓自己是人類文明中心的自然科學里最垃圾的學科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