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獨特的“風獅爺”

 行者無忌圖書館 2014-05-11

獨特的“風獅爺”

黃紹堅

獨特的“風獅爺”

 

獨特的“風獅爺” 

廈門大嶝東蔡社“風獅爺”

在廈門市翔安區(qū)大嶝島最東頭,有一處“虎頭寨”遺址。此地距離廈門市中心火車站約33公里,距離著名的“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約1.5公里。這兒原是海中的一處小島礁,礁的北面,壁立十仞,地勢險要。明代嘉靖年間,謝三曾在此聚眾立寨抗倭。據《同安縣志》記載,公元1559年(明代嘉靖三十八年)5月,“倭寇掠大嶝。”[1]當地村民傳說,那年514日,因寡不敵眾,謝三與七十二勇士在此力戰(zhàn)而死。不過,從1956年起,同安縣全面開展圍墾工程[2],這個昔日的小島礁,如今已與大嶝島連成一體。現在,這里屬于廈門市翔安區(qū)大嶝街道東埕村東蔡自然村[3]。

在虎頭寨遺址正對面,新建了一座“龍海宮”,原是祭祀謝三和七十二勇士的廟宇,2011年因翔安國際機場的建設而遷建于此[4]。就在龍海宮旁,立著一尊“風獅爺”塑像,金身,直立,隆額,卷鬃,長髯,須眉濃密,咧嘴呲牙,左手持印,右手執(zhí)笏,腳旁兩側立著兩尊普通的小獅子。這是一尊雄性風獅爺,陽具在其身后。離它十余米外的村中路旁,另立有一尊雌性風獅爺,同樣是金身,直立,隆額,卷鬃,咧嘴呲牙,但沒有胡須,兩手在胸前捧著一個避邪的鏡子,腳旁除一對普通的小獅子外,還有兩只小小的風獅爺。用鏡子來避邪,是一項古老的傳統。一千七百年前,晉代的葛洪就曾寫道,古代的道士入山,要在身后背一個直徑九寸的明鏡,因為鏡子能映出人神鬼怪的真身。在山中遇到人時,趕緊先看看鏡子。如果是仙人或是山中的好神,鏡子里看到的就是人形;如果是鳥精獸怪或是其它邪魅,從鏡子里也能看出它們的原形[5]。

據東蔡社村口所立、由東蔡老人會撰寫的《東蔡風獅爺碑記》記載,東蔡社立風獅爺的歷史并不長。1938年,因苦于海島臺風多、風沙多,東蔡社村民陳香配、蔡神恭在東蔡社后崎頭立了一尊雌性風獅爺,“以鎮(zhèn)風煞,祈求平安”。1990年,由村民陳德記等人移位重建[6]?,F在看到的這一對風獅爺,則是20074月落成的。《碑記》中還自豪地宣稱:東蔡社的這對風獅爺,“為我省唯一古物”[7]

 

廈門的其它幾處“風獅爺”

《東蔡風獅爺碑記》中斷言的“唯一”云云,顯然有誤。風獅爺在廈門還有不少,不過,一般都是單個立著,像東蔡社這樣成對而立,確是少見,只有與大嶝島隔海相望的金門縣金沙鎮(zhèn)西園村、官澳村,各有2尊風獅爺,也被當地村民認為是一雌一雄[8]

據廈門民建成員許其裕發(fā)表在廈門民建網站上的一篇文章中說,在廈門市翔安區(qū)新店鎮(zhèn)下許村的“龍泉宮”后,有一株400余年的大榕樹,榕樹下現存一個“石獅公”。據當地許姓耋老介紹,這個石獅公自明代年間就有了[9]。石獅公,是對風獅爺的另一種稱呼。

在陳文所著《廈門古代建筑》一書中,收有一張由白樺拍攝的照片,表明在廈門市海滄區(qū)新陽街道新垵村古建筑的屋頂瓦片上,立有一尊小小的陶制風獅爺[10]。

另據《廈門日報》記者盧志明、章曉明及廈門文史專家方文圖發(fā)表在《廈門日報》20061212日上的兩篇文章稱,在廈門老市區(qū)思明區(qū)典寶路頭、石頂巷、草埔巷、梧桐埕巷、八卦埕巷等處,亦供有各式石獅王、石獅公[11]。

 

泉州“風獅爺”

對于許多廈門人來說,晉江市深滬鎮(zhèn)這個地名,遠不如“深滬魚丸”來得有名。深滬魚丸選用馬鮫魚肉、鰻魚肉,與地瓜粉混合后,經千錘百打而成,外觀潔白柔軟,吃起來柔潤鮮脆,在廈門市場上一直享有盛名。

深滬鎮(zhèn)位于晉江市深滬灣南側,距離晉江市區(qū)青陽鎮(zhèn)約28公里。每次我到深滬鎮(zhèn)來,都會買點魚丸回家,但這次,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尋找深滬的“風獅爺”。資料顯示,晉江現存約10尊“風獅爺”,其中5尊就在深滬[12]。

深滬鎮(zhèn)壁山社區(qū)下吳路53號,原是一位名叫蘇奕如先生的老宅,后來翻建過。在房子后側的石墻根下,亂草叢中,埋藏著一尊石刻“風獅爺”。蘇奕如先生的后人、滿頭白發(fā)的蘇老爺子,熱心地幫我扒開亂草,讓我一睹風獅爺的真容。他說,這尊風獅爺全高1.1米,大半截身子都埋在土里,現在露出地面的只是一個獅頭。我看了一下,這個獅頭隆顙,禿頂,凸目,咧嘴,鼻子寬扁,也許是在草叢中埋藏太久的緣故,看起來有些窘迫的表情。蘇老先生說,風獅爺是蘇奕如的曾祖父在160年前立下的,當時興建老宅時,因房后就是土崖,墻基屢立屢塌。后來立了這尊風獅爺后,房子才順利建成。蘇老先生強調,風獅爺,就是用來鎮(zhèn)宅保平安的。

距離這里大約四五十米遠,在下吳路與碧山大路交匯的丁字路口處,也有一尊風獅爺。這尊風獅爺很奇特,鑲嵌在壁山大路126號對面的石墻上,正對著丁字路口。我觀察了一下,這尊嵌在墻上的風獅爺,凸目,凸鼻,咧嘴呲牙,長髯,似乎是踞坐在石座上,兩只前爪分別搭在兩只蜷起的后腿上,一副很神氣的樣子??上娘B頂被嵌入石墻中,未見其詳。見我拍照,旁邊的一位村民老大爺說,這尊風獅爺很靈,夏天時,即使村里其它地方沒有風,這個丁字路口也依然涼風習習。

在深滬鎮(zhèn)的另一個社區(qū)東垵社區(qū)店仔頭路的路邊,距離東垵社真武行宮(東垵宮)不遠處,還有一尊風獅爺。這尊風獅爺看起來有些年頭了,造型古拙,禿頂,眉目不清,咧嘴,抱手,踞坐在石座上,獅身上有道明顯的裂痕。我問了正在東垵宮里閑坐的老人們,無人能說得清這尊風獅爺的年代,只是說他們小時候就有了,一直立在那里。

另據了解,在深滬鎮(zhèn)寶泉街和深滬鎮(zhèn)文化中心里,還有兩尊風獅爺。我只看過資料照片,這兩尊風獅爺的胸口都掛著鈴鐺,其中一只還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樣子[13]。

此外,在泉州灣南側的石獅市蚶江鎮(zhèn)蚶江村古街上,也有一尊風獅爺,因未親見,具體情況不得而知[14]。

 

潮州、漳州的風獅爺

風獅爺并非廈門和泉州獨有。早在1993年,臺灣學者莊伯和就寫過一篇文章《潮州風獅爺》,發(fā)表在臺灣《漢聲》雜志1993年第56期上[15]。我一直找不到這篇文章,很遺憾,對潮州風獅爺的情況不甚了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廣東潮州也有風獅爺。

另據漳州地方史研究學者林盛發(fā)報道,在漳州市龍文區(qū)朝陽鎮(zhèn)翁建村,也發(fā)現了一尊石獅公。我看了一下資料照片,這篇石獅公呈蹲坐狀,扁額,隆眼,咧嘴,下頜前凸,看得出年代并不久遠。林盛發(fā)在文章中說,在漳州市薌城區(qū)蘆溪頭(?)、漳州市龍文區(qū)藍田鎮(zhèn)檀林村等地,也有這類石獅公[16]。

 

金門風獅爺

回顧歷史,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大陸地區(qū)的古建筑和古文物,遭受過三次較大規(guī)模的破壞:一次是從建國后至1978年,由于長期“左”傾思想作祟,古建筑、古文物被毀無數;第二次是在改革開放之后,由于經濟的發(fā)展,村民們開始大批蓋新房,加上偷盜之風抬頭,毀掉一批古建筑和古文物;第三次是現在,由于新農村建設提倡整齊劃一的村容村貌,一批較富裕的村莊,又開始毀掉已為數不多的古建筑和古文物。20126月底,我到福建三明永安市小陶鎮(zhèn)五一村時,親眼看見他們?yōu)榱诵藿ㄒ粭l筆直的村莊道路,正在拆毀一座建于清代道光年間的土樓“固吾圉堡”。

基于這些緣故,大陸地區(qū)“風獅爺”現存數量不多,可想而知。相比之下,與廈門一水相隔的金門,則保存了較多數量的風獅爺。

據陳炳容所著《金門風獅爺》一書介紹,目前調查所見,金門共有68尊風獅爺,分布在52個村落里[17],分布的情況為:金沙鎮(zhèn)41尊,金湖鎮(zhèn)13尊,金寧鄉(xiāng)8尊,金城鎮(zhèn)6尊?!霸诟叨确矫妫河械牡袼艹升嬋淮笪?,高大無比,像安岐村風獅爺高達385公分,而東珩(村)風獅爺則體態(tài)嬌小,僅22公分?!贝送?,在大、小金門上,還有102尊陶制的屋頂風獅爺,其中金寧鄉(xiāng)29尊,金城鎮(zhèn)24尊,金湖鎮(zhèn)10尊,金沙鎮(zhèn)24尊,烈?guī)Z鄉(xiāng)(小金門)15尊。不過,臺灣人把瓦將軍(下詳)也當成風獅爺來計算了,這是需要特別說明的。據陳炳容先生推測,由于漳、泉、廈、金同根同源,金門的風獅爺,是由大陸漳州、泉州一帶引入的習俗,“金門村落風獅爺應是在清初普遍設立的”[18]。

另據楊天厚、林麗寬合著的《金門風獅爺與辟邪信仰》一書中說,風獅爺的出現,最早可遠溯何時,文獻上登載不多。目前記載最詳實的應屬《金門歐陽氏族譜》:“吾村(指金門歐厝村-堅注)有石獅爺(亦稱風獅爺),居村東海沙……高約二公尺……乃清道光年間所建,為鎮(zhèn)風神物?!倍鸪擎?zhèn)金門城村《占地城隍廟擴建前言》中則清楚指出,該村風獅爺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西元1387年),這是目前能找到年代最久遠的紀錄[19]。

 

關于風獅爺的幾個問題

1、風獅爺的分布: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風獅爺主要分布在閩南文化圈沿海的廈門、同安、晉江、石獅、漳州、潮州、金門等地,是閩南文化特有的一種動物崇拜。鑒于在這一文化圈中,還有惠安、南安、泉州、龍海、漳浦、云宵、東山、詔安等縣市,相信今后在這些地方還有可能會發(fā)現風獅爺的蹤跡。

2、風獅爺的形狀:現存的風獅爺,一般多為寬額、圓眼、鼻子寬扁、咧嘴呲牙,呈立姿或蹲踞狀,大小不一。

3、風獅爺的分類和作用:風獅爺分為兩類,一類是村落風獅爺,立于村落或或街巷的對風處,起到禳避風災、消災解厄的作用;一類是屋頂風獅爺,較小,一般立于屋頂瓦片上,起到避邪、鎮(zhèn)宅保平安的作用。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類放置在屋頂的風獅爺,只有一只陶制的獅子而已,與騎著獅子的“瓦將軍”不同。

4、風獅爺產生的時間:雖無明確的時間記錄,但清代道光年間出版的《廈門志》中,已有“石獅無言而稱爺”之語,可見當年已有風獅爺存在。現存風獅爺,基本上都產生于清代中后期直至近代、現代。唯有廈門新店下許村有一尊傳說的“明代風獅爺”,金門城村則有一尊“洪武風獅爺”。對這些“明代風獅爺”,我頗為懷疑。因為在清代初年,鄭成功占據金、廈,而清廷對漳、泉一帶沿海,曾實行過非常嚴厲的禁海、遷界政策。公元1656年(清世祖順治十三年)616日,順治皇帝下詔“申嚴海禁”:“嚴禁官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將糧物與逆賊(指鄭成功-堅注)貿易者,不論官民,奏聞正法,貨物入官……凡沿海地方可以容灣泊登岸口子,各該督、撫、鎮(zhèn)俱嚴飭防守各官,設法攔阻,不許片帆入口”[20]。隨后,1660年(清世祖順治十七年)9月,清廷又接受駐扎在漳州的福建總督李率泰的建議,遷同安、海澄(今屬漳州龍海市)居民入十八堡及海澄內陸[21]1661年(清世祖順治十八年)8月,清廷宣布大規(guī)模遷界,至冬,福建沿海30里內居民均被強行遷往內陸[22]。1678年(清圣祖康熙十七年)12月,清廷在福建沿海重行遷界,《福建省志》中說:“沿海千余里,荒涼如故”[23]。三年后的1681年(清圣祖康熙二十年)2月,經福建總督姚啟圣、巡撫吳興祚先后具疏懇請之后,清廷才同意重開邊界,以便沿海百姓復業(yè),《福建省志》中說:“自此,徙入內陸的民眾,陸續(xù)回到原籍地,但人數大大少于遷出者?!?/span>[24]但是,1683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7月,占領臺灣的鄭氏集團投降清廷以后,1019日,康熙皇帝再次下諭大學士:“海疆平定,若展界令民耕種采捕,甚有益于沿海之民”云云[25],之后,福建沿海遷界百姓,才算真正回歸家園。據清廷統計,福建沿海地區(qū)復業(yè)丁口僅為40800[26]。也就是說,從1656年到1683年這27年間,福建沿海地區(qū)的歷史是中斷的,回遷的人口既少,也不一定就是原先被遷走的那些人。在福建沿海地區(qū)談論清代以前的歷史,除非文物上有明確的紀年,否則光靠族譜、宮碑之類的記載,恐怕未必可信。

5、風獅爺的起源:關于風獅爺的起源,有幾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風獅爺起源于中國古代的獅子崇拜,風獅爺只不過是獅子崇拜的一個變種。最晚到漢代時,獅子已傳入中國。《漢書》中記載:“烏弋地暑熱莽平……而有桃拔、師子、犀牛?!?/span>[27]《爾雅》中也有“狻麑如虦貓,食虎豹”的記錄。狻麑,后來多寫成“狻猊”,就是獅子。虦貓,是淺毛色的老虎。宋人邢昺注引《后漢帝紀》說,公元134年(漢順帝陽嘉三年),疏勒國向漢廷進貢了獅子、犎牛[28]。從那以后,加上佛教教義的推崇,獅子漸漸成為一種備受尊崇的動物。在明代皇帝乘坐的大輅(大車)內,就裝飾有麒麟、獅子、犀牛、大象、天馬、天祿等六種喻意吉祥的野獸圖案[29]。明廷還專門規(guī)定:“禁官民房屋,不許雕刻古帝后、圣賢人物及日月、龍鳳、狻猊、麒麟、犀象之形。”[30]可見,最晚到明代初年,獅子作為一種崇拜物,已進入到普通百姓的家中。在這一基礎上,才產生了風獅爺信仰,以威武、勇猛的獅子來鎮(zhèn)住風煞。

另一種說法是,風獅爺起源于安放在屋頂上的“瓦將軍”。在元明時期成書的《繪圖魯班經》一書中,有《靈驗解法洞明真言秘書》一卷,其中“禳解類”中,就有關于瓦將軍的記載:“凡置瓦將軍者,皆因對面或有獸頭屋脊、墻頭、牌坊脊,如隔屋見者,宜用瓦將軍;如近對者,用獸牌?!?/span>[31]意思是說,如果蓋房時,在屋中可以看到別人家的屋脊、墻頭或者牌坊脊者,為防風水相沖相克,就應該在屋頂瓦片上,安放一尊陶制的武人騎獅像“瓦將軍”,以避邪禳災。據張燕發(fā)表在《東南大學學報》上的一篇論文說,“江南明清民居屋頂上,獸牌、瓦將軍等至今可見?!?/span>[32]其實,在金門、在同安、在泉州,屋頂上的瓦將軍,至今仍可見到。但是,瓦將軍在江南一帶的民居中也有分布,與閩南文化圈特有的信仰物風獅爺顯然不同。

還有一種說法是,風獅爺起源于“石敢當”。這個石敢當有點兒意思,它是福建人的發(fā)明,說來話長,以后我再寫文章專門來說“石敢當”??傊?,在避邪的石敢當上,雕上獅子頭像,是閩地普遍的做法,有人認為因此產生了風獅爺。我個人比較傾向于這種看法。閩南人擅長石雕,閩南都是石山,遍地都是原材料,閩南又多淫祀,正如《泉俗激刺篇·多淫祀》所云:“淫祀多無算,有宮又有館,捏造名號千百款。禽獸與水族,朽骨與枯木,塑象便求福。”[33]在這種文化背景下,泉州地區(qū)的人們將雕刻在石敢當上的獅頭像,變?yōu)榈窨淌频娘L獅爺,在邏輯上是說得通的。至于屋頂上的風獅爺,大約是受瓦將軍的啟發(fā),才將風獅爺搬到屋頂上去了。(20121126日星期一130分) 


[17] 堅案:關于金門風獅爺的現存數量,一直眾說紛紜。

北京大學的周星在《“風獅爺”、“屋頂獅子”及其它》一文中說:“金門現尚保存有64尊此類風獅爺,其中52尊系石刻,其余則由黏土、水泥、白灰等塑成。它們相對集中地分布在東半島。”見《民俗研究》,200201期,106頁。

廈門大學的郭志超在《金門風獅》一文中說:“現在金門163個自然村里,48個村落有風獅,總計56尊。大多數風獅面朝正前方,張口直立,立在村落路口,座南朝北或東北?!币姟陡=ㄠl(xiāng)土》,200204期,20頁。

民盟廈門成員許其裕在《風獅爺》一文中說:“金門縣現存‘風獅爺’68座,其中金沙鎮(zhèn)有41尊,金寧鄉(xiāng)8尊,金湖鎮(zhèn)13尊,金城鎮(zhèn)6尊?!币?span lang="EN-US" xml:lang="EN-US">http://www./ReadNews.asp?NewsID=2435。

冬楓在《近在咫尺望金門》一文中說:“踏上金門,還會發(fā)現一種被當地奉為‘風獅爺’的雕像,村村鎮(zhèn)鎮(zhèn),隨處可見。據說,共有63座,至今完好無損?!币姟陡=ㄊ分尽?,200502期。

金門陳炳容先生對此作過專門調查,并在他的書中附有金門風獅爺一覽表和照片,當以陳炳容先生所說的68尊為準。

獨特的“風獅爺”
廈門海滄區(qū)新陽街道新垵村屋頂上的風獅爺,選自陳文《廈門古代建筑》,白樺攝

 

獨特的“風獅爺”

獨特的“風獅爺”
泉州晉江市深滬鎮(zhèn)碧山社區(qū)下吳路上蘇奕如老宅后的風獅爺


獨特的“風獅爺”

獨特的“風獅爺”
泉州晉江市深滬鎮(zhèn)碧山社區(qū)碧山大路上的風獅爺

 

獨特的“風獅爺”

獨特的“風獅爺”
泉州晉江深滬鎮(zhèn)東垵社區(qū)店仔頭路邊的風獅爺

 

獨特的“風獅爺” 

福建漳州龍文區(qū)翁建村“石獅公”-林盛發(fā)攝

 

獨特的“風獅爺”

金門縣金沙鎮(zhèn)下蘭村的風獅爺。選自陳炳容著、陳炳容、葉鈞培、陳換生攝影:《金門風獅爺》

 

獨特的“風獅爺”

金門縣金沙鎮(zhèn)下塘頭村的風獅爺。選自陳炳容著、陳炳容、葉鈞培、陳換生攝影:《金門風獅爺》

 

獨特的“風獅爺”

瓦將軍。選自《繪圖魯班經》,上海鴻文書局,1938年9月版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