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傳統(tǒng)文化 (古玩藝術(shù) 上)

 汝寧舍間 2014-05-05

 

 

綰發(fā)玉冠   宋   高6厘米 長9厘米   1970年江蘇省吳縣靈巖山畢沅墓出土   青玉。冠作花瓣狀,系將玉料開膛挖空,外雕雙層綻開花瓣,頂鏤雕出兩片合瓣而成。冠下端兩側(cè)對鉆有雙鳳,插入一束冠發(fā)簪。簪為碧玉,作云頭如意狀,時代略晚。

金奔馬 北魏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科爾沁旗左翼中旗希伯花鮮卑墓土。鑄造而成,形若飛奔的駿馬,造型簡約而生動。馬頸及尾部各有一環(huán),上系金練以供系戴。

五彩花鳥紋花盆   清·康熙   高32. 9厘米 口徑60. 9厘米 底徑39厘米   施豆青釉,繪五彩八哥、梅花等圖案,色彩艷麗、明快。邊飾為富貴(牡丹)長壽紋??谘叵聲嗷ā按笄蹇滴跄曛啤绷挚瑫鴻M行款。

纏枝花果長方形金飾件 江蘇省吳縣呂師孟墓出土。腰帶飾件,表面高浮雕纏枝花卉。

金托白玉執(zhí)壺 明(1368年-1644年) 一套2件,通高26.5厘米,底徑7.9厘米 昌平區(qū)明十三陵定陵地宮出土 昌平區(qū)明定陵博物館藏 此器出自萬歷棺內(nèi),玉執(zhí)壺是明代玉器中極有特點的玉器皿,造型受瓷器等工藝的影響,圖案豐富,造型渾厚。該壺獸吞式流,蓋與柄有玉鏈相連,腹部刻“卐”、“壽”二字及牡丹紋,雕工剛勁有力,下承金托。

猿形銀飾件 戰(zhàn)國 山東省曲阜縣魯國故城遺址出土。猿猴作回首攀緣狀,姿態(tài)極其生動。背面有一圓紐,可能為帶勾一類器物。

青花十二月花卉杯   清·康熙   高5厘米 口徑6.7厘米 底徑2.7厘米一套十二只,分別繪有十二月花卉紋:正月水仙,二月玉蘭,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荷花,七月蘭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月季花,十二月梅花。背面各題詩一首,并鈐“賞”字方印。

玉雕人物帶板 明(1368年-1644年) 一套20塊,條形徑5.7*2.2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帶板玉質(zhì)瑩潤,在鏤空錦地紋上采用鏤雕、透雕技法雕出群嬰嬉戲的圖案,工藝精湛,為明代帶板的代表作。

仿汝釉花觚 清·雍正 高27.1厘米 口長22厘米 口寬19.4厘米   施天青色釉,有魚子樣小開片。觚又稱“花觚”,為仿商周青銅器造型。汝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清代仿汝釉又稱為“仿銅骨魚子紋汝釉”。

金鏨花扁壺 清 故宮博物院藏。壺體呈扁圓形,正背兩面開光,鏨刻夔龍戲纏枝蓮花。此壺花紋規(guī)整,線條流暢自然,實為鏨雕工藝的杰作。

青花魚龍變化紋盤 清·康熙 高7.6厘米 口徑39厘米 底徑29.5厘米 盤沿外折,釉面滋潤勻凈。盤心繪青花魚龍變化紋, 兩條鯉魚相互追逐嬉戲,一條出水蛟龍張牙舞爪,為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

王冠形金飾 東漢 江蘇邗江甘泉山二號東漢廣陵王墓出土。形若西方的王冠,用一金片卷成環(huán)形,上段近八角形,表面有精細的掐絲花紋,每個角上嵌有綠松石。

青玉白菜花插 清(1644年-1911年) 高16厘米,最大徑10.3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此器以多種技法琢成白菜形,口部傾斜,腹部飾前后翻卷的菜葉,造型極為生動逼真,是件不可多得的陳設(shè)工藝品。

龍鳳形玉佩   六朝   通高5. 8厘米 寬5厘米 厚0. 5厘米   1951年江蘇省南京市鄧府山3號墓出土。   玉呈青白色。佩作龍蟠與鳳棲狀,先將玉片裁出龍鳳形體,再雕刻其部位紋飾而成。龍曲頸卷身,向背上卷,呈倒“s”形,鳳即棲在上卷的龍尾上,側(cè)首與龍首相背。

青花《圣主得賢臣頌》筆筒 清·康熙 高1 6厘米 直徑1 9 .3厘米呈直簡形,施白釉。外壁用青料在釉下楷書《圣主得賢臣頌》全文。字體端正,排列 整齊。以釉里紅作“熙朝傳古”方印。

碧玉螭龍云紋雞心佩 清(1644年-1911年) 長7.7厘米,寬4.6厘米 海淀區(qū)索家墳清黑舍里氏墓出土 首都博物館 玉佩以鏤空技法琢制,一面雕螭紋及鴛鴦戲水;一面為鳳鳥,依附于祥云之中,琢刻線條細密流暢。

掐絲團花金杯 唐 陜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窖藏出土。造型為典型的波斯樣式,把手也具有波斯風(fēng)格,腹部的寶相花,則是中國化了的佛教花紋。多種文化因素的混合是唐代金銀器的特點之一。

“儲秀宮制”紅彩九龍盤 清.光緒 高8.1厘米 口徑47.6厘米 底徑29.8厘米 此盤較為罕見,內(nèi)外用釉上紅彩繪有九條趕珠龍紋。底書青花“儲秀宮制”四字篆書款?!皟π銓m”是慈禧太后的寢宮。

黃地粉彩百花紋碗 清.乾隆 高8.1厘米 口徑18.5厘米 底徑7.5厘米 百花紋又稱“萬花堆”,是清乾隆、嘉慶時期景德鎮(zhèn)粉彩瓷器中常見的花卉題材。器壁滿繪各式花朵,猶如萬花堆聚,五彩繽紛,寓意“百花呈瑞”。

嵌寶石佛塔 清 長方形塔基,鏨刻梵文。覆缽形塔腹,外鑲嵌雕鏨蓮花并嵌紅、藍寶石與珊瑚的佛歡門,龕內(nèi)供奉佛像。塔剎十三層,塔傘鏨花,下垂瓔珞并墜以紅、藍寶石。塔頂以金絲制成日月圓形,內(nèi)嵌珊瑚、白玉。佛塔工藝精湛,花紋清晰,層次分明,是故宮所藏小型佛塔中的佼佼者。

青玉鏤雕花耳牡丹花熏 清(1644年-1911年) 高10.2厘米,口徑14厘米,底徑9.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香熏是清代宮廷和官員家中廣泛使用的凈化空氣的陳設(shè)品。

銅胎鎏金掐絲琺瑯三足香爐 清 乾隆(1736年-1795年) 高66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此器器型高大美觀,豪華富麗,用于宮廷陳設(shè)。器身通體施天藍色琺瑯釉,彩色纏枝蓮間飾萬壽團花,以銅鍍金象首為足、耳。該器寓意太平吉祥,掐絲細膩流暢,制作工藝復(fù)雜精致,表現(xiàn)出乾隆時期掐絲琺瑯器物向多種技法發(fā)展的傾向。

黃地青花六龍捧壽瓶 清.乾隆 高57厘米 口寬12.4厘米 底寬13.1厘米 造型頎長挺拔,黃釉下繪青花六龍捧壽紋。此瓶是御窯廠專為慶賀高宗弘歷六十壽辰而燒制的陳設(shè)瓷。

金飾 北齊 山西省太原市北齊婁睿墓出土。此金飾用多種技法和材料制作而成。先在金片上用壓印和鏤刻的方法作出花底,然后再鑲嵌珍珠、瑪瑙、藍寶石、綠松石、貝殼及玻璃等,各種顏色交相輝映,頗為華美。

沉香木雕九老圖山子 明(1368年-1644年) 通高45厘米,寬13.6厘米 北京市文物公司藏 山子挺拔靈秀,描繪的是唐會昌年間白居易等九位文人在洛陽龍門香山寺宴集的情景,布局章法緊湊,人物姿態(tài)神情各異。

青玉三老祝壽山子 清(1644年-1911年) 通高16厘米,寬24.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青玉,山形,雕山林景色,圖中樓閣掩映,山石叢樹間流云繚繞,一輪紅日高照,該作品取三老之典故,有賀壽之意,三老旁有童子侍立,童子手中雜物中含喜慶、如意之意,寓意吉祥。

仿古龍鳳紋玉壁 清乾隆 用整塊青白玉雕鏤,器表經(jīng)人工處理成赭黃沁澤,古色古香。一面雕琢云龍紋,另一面雕琢云鳳紋,工藝精細。

金爵、金托 明 北京市定陵出土。爵腹部及盤底有二龍戲珠紋樣,爵柱端、下部及口沿鑲嵌紅、藍寶石。極其華貴。

乳釘獅紋鎏金銀盞 江蘇省溧陽縣小平橋荷花瑭宋窖藏出土。整體呈海棠形。盞壁為夾層,底部鏨刻獅子戲繡球圖,間以乳丁紋。此盞仿青銅器,工藝巧妙,給人以渾厚之感,具有獨特的時代感。

銀鍍金高翅冠(公主) 遼(907年-1125年) 冠通高30.4厘米,冠高26厘米,造像高4.4厘米,立翅高30厘米,口徑19.5厘米,重830克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龍山鎮(zhèn)遼陳國公主墓出土 內(nèi)蒙古博物館藏

文王訪賢”金飾件 江蘇省吳縣呂師孟墓出土。腰帶飾件。

御題青金石山景 清 乾隆(1736年-1795年) 高15.8厘米,寬13厘米,厚5厘米 頤和園管理處藏 山子山石層疊,奇松橫飛,溪流潺潺,雕琢技藝高超。青金石色質(zhì)地細膩,材料碩厚,呈深藍,色彩艷麗。山子一側(cè)刻御題詩。

鎏金雞冠壺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洞后村窖藏出土。形制模仿契丹民族的皮囊壺,壺壁鏨刻臥鹿,魚子紋為地。裝飾與紋樣有唐代遺風(fēng)。

青花釉里紅如意尊 清 雍正 高 23.5厘米 口徑5厘米 底徑10厘米 如意尊是雍正朝特有的造型。此尊呈葫蘆型,有對稱的如意形雙耳。外壁繪纏枝西翻蓮,以青花繪枝葉,釉里紅作花朵,紅花配綠葉更顯清新雅麗。

黃玉雙夔耳蓋瓶 清(1644年-1911年) 高19厘米,口徑4.7×3.3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黃玉,頸兩側(cè)飾夔龍耳,腹部雕琢三螭作追逐狀,器底陰刻篆書“乾隆年制”款。

金鏨云龍紋執(zhí)壺 清 故宮博物院藏。壺體呈瓶形,鏨刻立龍戲珠圖案。此壺造型優(yōu)美,紋飾刻畫精細,顯示了極高的工藝水平。

青花攜琴訪友圖花盆 清.康熙 高18厘米 長33厘米 寬22厘米 運用墨分五色的方法,將青花料分成濃淡不同的色階,所繪山水畫面近濃遠淡,具有立體感,此法有“青花五彩”之譽。

泰子”金印 西漢 印面陰刻篆書“泰子”,印紐為立龜。

銀鷹座帶蓋玉琮 戰(zhàn)國 通高7.5厘米 琮射徑6.3厘米 孔徑5.5厘米 1965年江蘇省漣水縣三里墩西漢墓出土 琮系西周制品,黃玉受沁,形呈扁方柱體,外方內(nèi)圓,光素無紋,有矮短的圓口的射。上覆圓形銀蓋,頂心粘嵌扁圓弧凸水晶一枚,蓋沿一周透穿四組八個小孔;下配四鷹足鎏金銀座,鷹作張口、展翅、站立壯,遍飾精刻紋飾。蓋、座系戰(zhàn)國制品,出土于西漢墓中。器內(nèi)有煙熏殘跡,系作香熏用。

白玉仿痕都斯坦菊瓣碗 清(1644年-1911年) 一對2件,高5.1厘米,口徑9.2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此玉碗壁薄不足1毫米,重45克,飾兩層紋飾,外壁琢卷草紋和五瓣花,腹部琢外凸內(nèi)凹的細瓣番蓮紋。整器輕薄剔透如蛋殼,紋飾繁密柔美,琢刻技藝高超,拋光技術(shù)堪稱一絕,是清代宮廷造辦處仿痕都斯坦薄胎玉器中的代表作。

如意紋金盤 江蘇省吳縣呂師孟墓出土。金盤似由四個如意紋云頭相疊而成,中間有凸起的四云頭相對組成盤心,盤內(nèi)陰刻繁密的變形纏枝花卉。

清乾隆霽藍釉描金雙鳳寶磬紋盆奩 霽藍釉描金雙鳳寶磬紋盆奩是清代乾隆朝的官窯產(chǎn)品。一盆一托稱為盆奩。在亮麗的寶石藍釉上,以金彩描繪雙鳳寶磬紋,使花盆顯得十分華貴。雙鳳寶磬紋由一對鳳凰和一只磬組成。 磬是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用玉石制成,它的諧音吉祥,十分招當朝皇帝的喜愛。乾隆皇帝曾讓百名樂師在紫金城的大殿上演奏磬,想必一定妙如方響,乾隆朝官窯瓷中常以磬作為紋樣裝飾亦不足為奇了。讓人感嘆的是,不僅在盆和托的表面繪有紋飾,在它們的底部也用金彩描繪出小朵花,以掩蓋支燒的痕跡。乾隆皇帝有一方“惟精惟一”的印章.清代乾隆時期的金彩使用真金,在花盆的底部用真金描繪紋樣,也為“奢侈”二字作了注解。

仿哥釉瓷瓶   清·雍正   高1 9厘米 口徑9.9厘米 底徑1 3.5厘米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仿哥釉以明成化制品最佳,清雍正、乾隆時期產(chǎn)量最大。清仿者又稱“仿鐵骨哥釉”。

白玉纏枝竹節(jié)佩 金(1115年-1234年) 長5.6厘米,寬4.5厘米 房山區(qū)長溝峪金代石槨墓出土 首都博物館藏 玉佩透雕盤卷在一起的竹枝,于一節(jié)間雕出三片竹葉,以單陰刻線示葉脈,雙陰刻線示竹節(jié),形態(tài)逼真,通體鏤空,可系佩。竹子生長在南方,在北方金代玉作中極罕見,這是迄今所知最早以竹為題材的金代出土玉飾。

金盞、金勺 戰(zhàn)國 湖北省隨縣擂鼓墩戰(zhàn)國曾侯乙墓出土。盞蓋及腹部飾有精細的蟠螭紋和云紋,底部為三個倒置的鳳形足,為曾侯乙墓中的精品。鑄造而成,反映了戰(zhàn)國南方金銀工藝仍然受到青銅工藝的影響。

玉琮 良渚文化 高7.2厘米 射徑上端8.5-8.6厘米 射徑下端8.3厘米 孔徑上端6.8-6.9厘米 孔徑下端6.7-6.8厘米 1982年江蘇省武進縣寺墩遺址M4出土 透閃石軟玉,呈乳白色,帶翠綠褐紅斑紋。器呈扁方柱體筒形,外方內(nèi)圓。孔為對鉆而成,孔壁微弧,磋磨光滑。外表四面各由豎槽分為四塊凸面,中部有橫槽分為上下兩節(jié)。每節(jié)以四角為軸,精琢細刻繁縟面紋,上節(jié)為帶冠人面,下節(jié)為獸面,兩側(cè)曲尺形邊框表示人上肢,獸前肢。這是微雕工藝的杰作。

清乾隆藍地粉彩御題詩紋轎瓶 轎瓶是掛在轎子內(nèi)的裝飾。乾隆皇帝一生中六下江南,四次東巡,每年還要到木蘭圍場打獵。迢迢萬里,轎子是他重要的出行工具。乾隆皇帝共寫了七首詠轎瓶的詩。您現(xiàn)在看到的轎瓶上寫的這首詩作于乾隆七年,是32歲的乾隆皇帝在去木蘭圍場打獵途中寫下。詩中吟道:“宋汝稱名品,新瓶制更佳。 隨行共嘯詠,沿路擷芳華。往處輕車稱,簪來野卉斜。紅塵安得在,香籟度帷紗。”這首詩表達了轎瓶伴他出行的愉快心情?;鼐┖?,他下旨要臣下將詩寫于新制的轎瓶之上以愉悅。

青玉鷹熊合巹杯 明(1368年-1644年) 高9.9厘米,雙連口徑8.4厘米,足徑8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酒器。兩筒間有一展翅鷹,腳下踩一伏地熊,鷹熊諧音“英雄”,構(gòu)思巧妙。合巹杯一般為連體雙筒形,取其二杯相連、永不分離之意。是明代創(chuàng)新器型,為明代宮廷常見用器。

金鏨花八寶雙鳳盆 清 故宮博物院藏。此盆是后妃儀仗中的八件金器之一。盆沿鏨飾雜寶、靈芝、犀角、寶輪、雙錢、寶珠等,上嵌松石、珊瑚為裝飾。盆底以纏枝花為地,錘出三朵蓮花,兩側(cè)鏨刻對稱的雙鳳紋。

明洪武紅彩云龍紋殘盤 1964年初春時節(jié),南京明故宮玉帶河的疏浚工程中出土了一批明代瓷片,從中撿出了這塊紅彩龍紋盤殘片,殘盤的復(fù)原口徑是15.6厘米,內(nèi)心繪三朵短腳飄帶云,內(nèi)、外壁各繪兩條龍紋。以不同的品種表現(xiàn)同一種紋飾,是明洪武朝(1368-1398)官窯瓷的特點之一。盤上所繪的云龍紋是明代洪武朝官窯瓷的典型紋飾,還見到有紅釉印花、藍釉印花、外醬釉內(nèi)藍釉印花、青花印花等品種的完整器,但這種釉上紅彩品種沒有完整器傳世;同時,殘盤也是僅有的半件明代洪武朝的釉上紅彩器。古瓷鑒賞家們在為它的完整性感到遺憾時,也為其展示了明代洪武朝的一個瓷器品種而感到慶幸。

白玉東方巨龍花熏 現(xiàn)代 高34.5厘米,寬32厘米,厚22厘米,連座高45厘米 夏長馨設(shè)計 北京工藝美術(shù)博物館藏

金棺銀槨 唐 陜西省臨潼縣新豐鎮(zhèn)慶山寺遺址出土。金棺、銀槨的形制基本相同,滿飾花紋,并粘貼釋迦牟尼十大弟子和珍珠、寶石、水晶等,整個棺具玲瓏別致,工藝絕倫。

金累絲殿式龕 清 單脊飛檐宮殿式,兩層,每層正面有三個佛歡門,兩側(cè)各有一個佛歡門,皆嵌以珍珠。通體鑲嵌累絲纏枝紋,并以松石其嵌八寶圖案。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