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西游記》告訴了我們什么? 一部《西游記》它描述了些什么?又告訴了我們什么?它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中國幾千年以來的幾種人物的做派、嘴臉和際遇。還有任用人的奇妙。不是嗎? 1、 只要有背景、有來歷,無論有才無才、有能無能,只要有空缺就會得到重用,沒有空缺,想方設法也要擠出空缺來安排。有唐僧為例。本來西天取經(jīng),若用悟空,只要一頓飯的功夫就能搞定的事,硬要唐僧帶領徒弟們一步步跋涉,用了十年的時間做了本來只要一頓飯的功夫就能完成的事。這無外乎是要給唐僧一個頭銜,一個官位。因為唐僧是仙人下凡。 2、 無背景,來歷不清的人(這有點像前幾年的唯成分論),再有能力、有本事,也不會給你委以重任,從其量給你一個“大徒弟”當就不錯了。為了防止你“出風頭”,為了能“管束”住你,還要給你戴上一個金箍咒,讓你事事以“頭”(師傅)的意念為準繩,你只要稍不如“頭”的意,還逆了“頭”的愿,“頭”就會毫無仁慈地大念那“緊箍的咒語”,讓你痛得死去活來,求生不能,欲死也不能。遇到棘手的事,又非你處理、解決不能。事有你做的,少了你絕對辦不成??赡氵€不能有自己的主見,不能按你的方式處理。這就是中國的用人之道,之法。(悟空) 3、 無大本事,專愛播弄是非、愛翻小話、愛溜須拍馬的人,“師傅”煩,別的人也都厭惡。好多事都壞在他的嘰嘰咕咕里。挑撥是非是他的專長。就算他長得不像人樣。貪吃嗜睡嚼舌根是他的獨門。可“師傅”離不開此人(八戒) 4、 本分的人,不多言多語,任勞任怨,只埋頭做事,一旦做得不好,立馬就會招來“師傅”與“各位”的訓斥與責罰(沙僧) 5、 妖精,也分幾類。一類是有背景、來歷的(即神仙們的玩物或座駕),就是來凡間犯了再重的罪,不抓住,就任由其逍遙。一旦不幸被抓住了,神仙會討情,神仙的面子大呀,所以沒有一個下凡為非作歹與仙家有瓜葛的被判重罪的。就連在如來佛前聽得幾句佛法的老鼠也敢下凡為妖作怪,最后被逮,也不得不放還天庭。一類是沒有背景,沒有來歷的(就算自學成才的吧),只要做了妖,無論作沒作惡,一經(jīng)逮住,就沒有活命的。 6、 最可憐的是一般的凡人,他們要時時給神仙進貢,還不一定得到神仙們的保佑。神仙高不高興,都會拿他們戲弄。他們還是大小妖精盤剝、吞噬的對象。 7、 神仙和玉帝是可以為所欲為的,神仙的家奴或什么的下凡犯了再重的最,你看哪個神仙被牽連過?被責罰過?就因為他們是高高在上的神仙。更絕的是,一年,玉帝在一個凡間官員家正在享受貢品,不料一桌貢品被狗打翻了,被狗吃了。玉帝因為這點事而大發(fā)雷霆,竟而罰那個地方三年不給滴雨,弄得饑民遍地,尸骸遍野。悟空找玉帝理論,玉帝還言辭鑿鑿。最后在證據(jù)面前不得認了錯,但玉帝這種草菅人命的行徑,竟沒有誰管,他就輕描淡寫的一句-----是我錯了,就交代了 中國這個有名的泱泱古老的國度,她的用人之道,處事之法就是這樣的,它傳承了幾千年,它不但沒有因為時代的不同而改變,更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它還會延續(xù)下去嗎?還會!能不能有所改變?鬼知!怕是難了,不變本加厲就萬幸了。 (初稿,雛形,還有待斟酌、再斟酌,修改、再修改。也希望能得到各位朋友的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