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獵鷹個人圖書館 2014-05-04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瓷器器型(十)


 二十.【盞托】放置茶盞的托盤,與盞配套使用的一種茶具。據(jù)出土資料,瓷質(zhì)盞托始見于東晉、南北朝,常見器型為圓盤形,餅足或圈足,盤心有的做成圓形凹槽,有的凸起一周托圈,還有的盞托與盞連成一體。晚唐時期,盤心托圉普遍加高,盤沿除圓形,還有花瓣形。明洪武年間盞托開始有青花或釉里紅等新品種,口沿多為菱花形,外徑加大,托圈較淺。清代盛行蓋碗,有的仍帶托盤,稱為茶船,造型多似淺碟,相仿石制。雍正官窯生產(chǎn)一種青釉無底盞托,托圈高而內(nèi)斂,接近盂形,屬仿宋代官窯舊制。明清時使用的高足杯有時也稱之為“盞托”。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1【唐越窯荷葉盞托】唐代茶具。青瓷密色瓷,一盞一托,釉色飽滿青翠,滋潤而不透明,是越窯精品。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2.【宋代醬定盞托】定窯。盞托分上下兩部分,通體是醬釉,釉面瑩潤亮澤,在宋代,醬定燒造并不多見,此件盞托造型端莊,規(guī)整。底部圈足露胎,胎質(zhì)堅硬。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3.【宋代高麗青瓷花形盞托】這件出自高麗(朝鮮半島舊稱)的青瓷花形盞托制作于12世紀(jì),頗受中國宋代極盛的飲茶之風(fēng)影響,是高麗時代(918~1392)引進(jìn)的器形?,F(xiàn)藏于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shù)館。
    此花形盞托計有6瓣,花瓣內(nèi)外均以刻劃花技法,突顯出每片花瓣的邊緣與層次。圈足處則以另外制作的外撇式圈足接合而成。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4.【耀州窯黑釉盞托】高圈足。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5.【乾隆青花釉里紅盞托】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6.【紫砂盞托】

二十一.【權(quán)】是最早中國古代度量衡中的衡器,是稱重量的器物,俗稱“秤砣”,是懸掛秤桿之上可以移動的砝碼。衡為桿,權(quán)為砣。權(quán)衡這個詞就是這般引申出來的。是最原始的物物交換工具,在封建社會為了征收賦稅,稱量財物,支付黃金以及鑄造錢幣等,就需要各種權(quán)衡器。從現(xiàn)有出土和傳世的各種權(quán)來看,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權(quán)是戰(zhàn)國時期流傳較廣的秦權(quán)和楚權(quán)。權(quán)的材質(zhì)有鐵、銅、瓷、石等,造型有圓形、方形、瓜棱形、葫蘆形、銀錠形及動物形等,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它是考證、研究歷史、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計量的珍貴實物,還具有藝術(shù)鑒賞價值,可佐證我國古代度量衡的發(fā)展史。權(quán)整體形狀多呈球形或半球形,頂端置半圓形或球形小鈕,平底;內(nèi)壁鏤空,底部中間有一圓孔。權(quán)在明清時已不僅作為稱量的使用器,更是作為一種座右銘式的處世象征裝飾之物。宜興紫砂壺也因此出現(xiàn)了許多以權(quán)作為造型的權(quán)型壺。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隋青釉兔鈕蓮瓣紋權(quán)】
    【文物現(xiàn)狀】: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高12cm,底徑12.7cm。
     權(quán)平底,底心有一圓孔,中空,頂部飾一兔鈕。器身薄施一層青釉,釉色泛黃,施釉不到底。外壁模印蓮瓣紋一周,上為6組團(tuán)花,間以條紋。
此權(quán)造型端莊,兔形鈕栩栩如生,釉面玻璃質(zhì)感強(qiáng),開細(xì)碎片紋,模印之紋飾清晰,布局規(guī)整,線條流暢,富于藝術(shù)美感。此權(quán)為隋代青瓷器的典型之作。

   二十二.【鈕鐘】樂器。春秋晚期鈕鐘為一套九件,形制相同,大小相次。通高11.75—21.52厘米,重0.781—2.265公斤。鐘體呈合瓦形。鐘的頂部有一長方形豎環(huán)鈕,上飾蟠螭紋。篆間有乳釘36枚,每面18枚,隧部有4個相向的蟠螭紋組成的紋飾。該鐘內(nèi)鑄有銘文,器主的名字被鏟。看來該鐘原本不是該墓的墓主所有,可能是在某一次戰(zhàn)事中被楚國所得。該鐘保存完好,音質(zhì)準(zhǔn)確。音域為兩個八度音階以上,其音階為七聲音階,基本上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G大調(diào)。這是我國目前出土的鈕鐘精品之一。
  此鐘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1號墓。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春秋青銅器鈕鐘】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1.【定窯白釉螭龍鈕鐘】瓷鐘胎體潔白,螭龍做鈕,矯健生動,線條自然生動,為定窯佳作。
    此物乃皇帝之愛物,融宮廷莊重盒佛教法器與一體。且比之金銅器,定窯白釉存世極少。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2.【乾隆青花方瓷鐘】瓷鐘,實為古代富貴人家中使用的一種熏爐,可列為文房之精品,但因傳世及為少見,多為博物館收藏,所以知道其用途的很少,檢視目前所知資料,未能找到與本品相近者,海內(nèi)外博物館收藏的都是圓形器,這件八仙人物瓷鐘熏爐,堪稱絕世孤品。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3.【青花人物圖鐘】高19.6厘米,足徑14.5厘米。
    銅鐘式,頂置雙頭龍鈕。腹部繪十八羅漢圖。肩部環(huán)刻陰文“大明天啟元年孟夏月造”銘。
    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4.【清彩繪龍紋鐘】

 二十三.【文房瓷器】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除紙外)
    文房第五寶:印章。
    筆:筆洗、筆筒、筆架、筆掛、筆掭、(tiàn)筆船。
    墨:墨盒、墨床、墨斗。
    硯:硯盒、硯滴。
    水丞、水注、水盂。
    印章、印盒、印泥盒。
    鎮(zhèn)尺、臂擱、糊斗、卷缸。

(1)【洗】筆洗。古代,洗是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之外的一種文房用具,是用來盛水洗筆的器皿,也是歷朝代皇宮貴族文人收藏和使用的佳品。
    洗最早見于西晉青釉制品,敞口、寬折沿、闊腹直壁、平底。洗沿和里心多刻畫水波紋。宋代以后均有燒制。如仿古銅器式樣的青釉雙魚洗耳恭聽、鼓釘洗、圓洗、單柄洗、葵瓣洗、委角洗、蔗段洗耳恭聽、蓮花洗、桃式洗、葉式洗等。

 1.【雙魚洗】洗的一種式樣。板沿口,淺腹,圈足,洗心有凸出的雙魚裝飾,故名。宋、元龍泉窯盛燒青釉雙魚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龍泉窯青釉雙魚洗】
   【文物原屬】:宋代龍泉窯燒制
   【文物現(xiàn)狀】: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規(guī)格】:高6cm,口徑23.5cm,足徑13cm。
   此洗敞口,折沿,圈足。洗心內(nèi)塑貼兩條游魚,外壁刻凸菊瓣紋一周??谘貎蓚?cè)各有兩個穿孔,相互對應(yīng),可用于穿飾金屬提環(huán),以便于提攜。此器釉色青翠,塑貼魚紋清晰,是南宋龍泉窯的典型作品。在韓國新安海底沉船中亦發(fā)現(xiàn)有類似器物。

  2.【菱花式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明宣德鮮紅釉菱花式洗】
    【文物現(xiàn)狀】: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高3.8cm,口徑15.9cm,足徑13cm。 
   洗通體作十瓣菱花式,敞口,淺身,腹壁近直,平底。通體施鮮紅釉,釉面勻凈,色鮮艷。口沿與腹壁花瓣出筋處顯露潔白的胎色,與器身的紅釉相映生輝。底施白釉,無款。 
   純紅釉瓷器創(chuàng)始于元代晚期,至明永樂年間完全成熟。宣德紅釉與永樂紅釉齊名,釉層肥潤,呈色鮮紅,釉面多有桔皮紋,口沿有整齊的“燈草邊”,紅白分明。器物以碗、盤、洗多見。宣德以后,紅釉趨于衰落,歷朝雖仍有少量制作,但成功者罕見。此洗憑其造型和紅釉特征來判斷,應(yīng)為稀有的宣德紅釉器珍品。

  3.【三足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明正德素三彩海蟾紋三足洗】
    【文物現(xiàn)狀】: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高10.8cm,口徑23.7cm,足距17.8cm。  
    洗口內(nèi)斂,平底,下承三如意頭式足,口沿黃彩暗刻楷書“正德年制”四字款,內(nèi)施青白釉,外壁刻劃16個海中嬉游的蟾蜍,紋飾構(gòu)圖簡練。以黃彩繪蟾蜍,綠彩繪海水,白彩繪浪花,紫彩涂口、足,色彩和諧分明,清爽悅目。傳世的正德素三彩已屈指可數(shù),這件洗可謂是稀世珍品。

   4.【貼花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西晉青釉印紋貼花洗】
   【簡介】
   高9cm,口徑20.7cm,底徑15.7cm 。
   洗折沿,鼓腹,平底,三獸足。器外壁模印網(wǎng)紋一周,上下戳印圓圈紋,網(wǎng)紋上又分六方模印貼塑6尊佛像。洗沿刻劃條形羽狀紋飾。洗內(nèi)底刻劃太陽紋、水波紋和羽毛紋。此器內(nèi)外施青黃釉,釉面有侵蝕剝落的現(xiàn)象。 
   洗在當(dāng)時是主要的生活器皿之一。此洗屬南方青瓷越窯系,具西晉時期比較流行的造型,借鑒和吸收了青銅器的紋飾和造型,又以佛像作為裝飾,反映了當(dāng)時佛教已在中國得到廣泛的傳播。 

  5.【圓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官窯圓洗】宋(960年-1279年)
    高5.6厘米,口徑20.8厘米,底徑16.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6.【鼓丁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宋鈞窯鼓丁三足洗】
   【文物現(xiàn)狀】: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規(guī)格】:高9.4cm,口徑23.5cm,足距9.5cm。
   【簡介】洗作鼓式,亦稱鼓式洗。敞口,淺弧壁,外壁口沿下和近底部均裝飾二周(上22枚,下18枚)。其下承以三如意頭足。通體內(nèi)外施釉,內(nèi)施天藍(lán)色釉,青中泛白;外為玫瑰紫色釉,藍(lán)中泛紫,絢麗奪目。底刷黃褐色薄釉,繞底一周有支燒痕,并刻有“一”字標(biāo)記。

  7.【單柄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鈞窯月白釉單柄洗】
   【文物現(xiàn)狀】: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文物簡介】高7.3cm,口徑20cm,底徑6.7cm。 
    洗長圓形,口沿的局部為伸出的花瓣形折沿,沿下有一環(huán)形柄,通體施天藍(lán)釉,釉質(zhì)凝厚滋潤。
   【工藝背景】洗有陶和瓷制品,陶洗從新石器時代至漢代均有制作,瓷洗以唐代越窯、宋代鈞窯,尤其是元代龍泉窯和景德鎮(zhèn)窯的制品為多。鈞窯大部分產(chǎn)品的基本釉色是各種濃淡不一的藍(lán)色乳光釉,較淡的藍(lán)色稱天青,較深的稱天藍(lán),此件比天青更淡,故稱月白,具有螢光般的幽幽光澤。 

  8.【豇(jiāng)豆紅釉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清康熙豇豆紅釉洗】
 
       9.【葉式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明石灣窯鈞藍(lán)釉楸(qiū)葉式洗】
      【文物現(xiàn)狀】 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簡介】 
    高6.7cm,長26.3cm,寬18.9cm。
    洗通體仿楸葉形,內(nèi)外雕刻凹凸的葉脈,葉邊堆貼4朵盛開的花,并刻出7枚花蕾。胎體厚重,釉層凝厚,深藍(lán)色釉中滲化出蔥白色雨點狀花斑。此洗造型新穎,窯變花釉揮灑自如,卷曲的葉邊仿佛被微風(fēng)吹動,頗有天然韻致。
     石灣窯是利用當(dāng)?shù)刈匀毁Y源制作陶瓷的古窯址,其窯變機(jī)理與宋代鈞釉相同,但燒造出的窯變釉陶瓷的外觀效果與宋代鈞窯瓷器相去甚遠(yuǎn),頗具濃郁的地方特色。石灣窯以藍(lán)色為基調(diào),而宋代鈞窯之窯變釉則以紫紅色為基調(diào)。從傳世品看,石灣窯仿鈞釉多為藍(lán)色釉中夾雜白、紅、紫等色,絢麗多彩,斑駁陸離,獨樹一幟。

   10.【委角式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洗呈六方委角形,里、外凸起、凹進(jìn)六條直線將其分為六方委角形,圈足上寬下窄,施青釉,袖呈青灰色,袖面開碎裂紋片。此洗造型獨特,成型工藝難度較大,在官窯的傳世品中較少見。 

  11.【蔗段洗】將洗的形狀塑造成短粗的蔗段樣。蔗段洗最早為宋代官窯生產(chǎn)的洗式之一,元代龍泉窯生產(chǎn)較多。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12.【翻邊委角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13.【蓮花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汝窯蓮花洗】

  14.【桃式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清中期仿哥窯金絲鐵線桃式洗】

  15.【出筋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龍泉窯出筋雙魚洗】出筋:南宋龍泉青瓷,制胎時故意在某些地方作條狀突起,使該處的釉比器身其他地方要薄,燒成后釉色顯得淺淡,稱“出筋”,這種工藝常見于南宋龍泉窯青瓷器上。

   16.【折腰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南宋青白釉花口折腰洗】

     17.【高足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清道光粉彩花鳥紋開光西游記人物故事高足洗】長 :28.1cm 。
   器型碩大,畫工飽滿,層次清晰。盤心開光內(nèi)繪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jīng)路上過通天河的場景,人物面部表情豐富,生動傳神,所繪題材異常罕見。開光四周畫花蝶紋飾,取吉祥幸福之意;盤外壁繪壽桃和福在眼前紋飾,寓意一生長壽富貴之意;足部繪海水江芽紋飾,借以表達(dá)當(dāng)時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18.【牛形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清釉里紅牛形洗】

   19.【貝形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仿官窯貝形三足洗】  

      20.【折沿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金.耀州窯青釉折沿洗】黃堡耀州窯遺址出土,耀州窯博物館藏。
    高3.8厘米, 口徑12.5厘米。  
    敞口,平折沿,淺圓腹,坦心,圈足。器內(nèi)外通體施青釉,釉色青綠,類似越窯青釉中“千峰翠色”般的“秘色”。釉質(zhì)晶瑩溫潤,具有玉質(zhì)感。足底露胎,胎質(zhì)細(xì)密均勻。該青釉洗內(nèi)外均為素面,沒有宋耀瓷中習(xí)見的刻花和印花紋飾,從而更突出了其北方青瓷代表溫溫如玉的特性,是耀州窯金代素面青瓷中的佳作。

  21.【太極形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清乾隆茶葉末釉太極形洗】

     22.【方形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明仿官窯方形洗】仿制宋代官窯的制品,我們可以看出它同前面的六棱花口洗有相似之處,其釉色為粉青色,也有冰片狀的裂紋,開片較大,其瓷質(zhì)光滑潤澤,如同古玉,雖然是仿制品,制作卻如此精良,實屬不可多得的佳品。

   23.【鼓形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乾隆茶葉末釉鼓形洗】直徑13.5厘米。

  24.【瓜棱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乾隆仿官窯釉瓜棱洗】
 
   25.【瓜棱花口方形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宋官窯青釉瓜棱花口方形洗】
26.【唇口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白釉唇口洗】

   27.【青花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嘉慶纏枝牡丹醬釉青花洗】高85mm,口290mm,底145mm。

  28.【橢圓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北宋汝窯青瓷橢圓小洗】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29.【菊瓣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龍泉窯菊瓣洗】

  30.【葫蘆形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31.【獸面形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五代定窯獸面筆洗】五代定窯獸面的筆洗極為罕見,從器型到工藝都十分精致,這件筆洗是首次露面,此品直徑為18.3厘米;高6.6厘米,與邢窯六方獸面洗及日本博物館藏的一只獸面洗的風(fēng)格極為接近,邢窯對定窯頗有影響。定窯源于邢窯而勝于邢窯,在晚唐五代時期已經(jīng)占領(lǐng)了白瓷的領(lǐng)導(dǎo)地位,此類筆洗在目前共發(fā)現(xiàn)了四件,該器以刻劃、貼塑等多種手法相結(jié)合,全器施滿釉,圈足無釉,為早期定窯最具有代表性作品之一,十分罕見,是一件中國早期瓷器的藝術(shù)佳作。  五代定
    在中鼎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8年春季藝術(shù)品拍賣會中,五代定窯獸面筆洗以550萬元的成交價落槌。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32. 【天青釉青蛙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33.【紫砂洗】

   34.【海棠式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35.【海棠式菊花活環(huán)洗】洗口邊對稱塑菊花,雙耳上有活環(huán)。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36.【鈞窯六方洗】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37.【南宋哥窯青瓷葵花式洗】此器是一個詞妝奩盒,一向稱為洗。全器六瓣葵花式,自壁至頂面皆屈突有致,頂面浮雕出弧壁深斜入中心的小圓底,有如伸展的花朵。粉青厚釉,開片稀疏而長,色淺淡。壁墻落地為圈足,足緣呈暗褐色。藏于臺北故宮。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38.【紫砂螭龍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39.【清康熙青花海龍紋船形筆洗】

            中國陶瓷之二十六

  40.【素三彩六角形筆洗】高:9cm,口徑:14.5cm,底徑:23cm 。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