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餌料狀態(tài)研究——餌料殘留狀態(tài) 來源:www.diaoyulequ.com 發(fā)布: 2013-03-08 12:03 臺釣對餌料的狀態(tài)很講究的,“霧化、散落、膨脹”都屬于餌料的“狀態(tài)”。其實,在魚餌配方中還有一種比較容易被忽視的狀態(tài)那就是“殘留”,其實餌料的“殘留”也是餌料的一種狀態(tài)。 ![]() 餌料的“殘留”狀態(tài)的研究: 今天我們就在這里要討論一下餌料的“殘留”,不是指餌入水化散后在水中附著于鉤上的殘餌(通常我們看不到),而是指無魚時揚竿出水后還附著在鉤上的剩余餌料(我們的眼睛能看到)。 對于“搓餌”來說,出水后通常沒有殘留問題,鉤上一般是干干凈凈。 而“拉餌”出水后往往會或多或少地帶一點殘餌。 有無殘留或者殘留多少,與餌料中的“拉絲粉”含量的多少直接相關(guān)。★★★★★ 新手在開餌時,總是擔(dān)心餌入水化散太快而多加拉絲粉; 而老手在看了新手的鉤后往往會說:拉絲粉加多了。 實際上,出水后鉤上沒有殘留,并不意味著在水中鉤上也沒有一點餌料,只是殘留量較少并附著不牢,在拉出水的時候全部抖落了。 而出水后仍有“殘留”,則意味著在水下時鉤上的殘留較多,并且附著較牢。★★★★★ 究竟鉤上有殘留好還是沒殘留好,或者究竟有多少殘留為好,其實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 競技釣中對餌料殘留狀態(tài)的優(yōu)缺點: 在競技釣中,由于魚情不同和適應(yīng)競賽規(guī)則的需要,“殘留”成了完全有害無益的東西。 競技鯽魚池應(yīng)該只有鯽魚而無雜魚,混養(yǎng)池中也很少小雜魚。打鯽魚講究的是速度,如果加入過量的拉絲粉形成“殘留”,就會造成至少兩個危害: 一是餌料霧化較差,不利于形成“霧化帶”,將魚層上引,在中上層筑棚快打; 二是殘留含水量很高,為了保持餌料狀態(tài),不得不在每次拉餌前花時間清除,以十秒鐘拉一次餌為平均速度計,每拉一次餌如果花一秒鐘清除殘留,一分鐘打下來就有六秒的時間用于清除殘留,如果是六十分鐘一場的比賽,就有360秒用于清除殘留,等于是少打了36竿,對成績的影響當(dāng)然不小。 而打混養(yǎng)計重,選手們通常會搓餌攻大魚,也就沒有了“殘留”問題。 因此,在競技釣打小鯽魚時強(qiáng)調(diào)把餌開至中途不掉,入水即化,鉤上無殘留的狀態(tài)為宜,是有道理的。★★★★★ 休閑野釣中對餌料殘留狀態(tài)的優(yōu)缺點: 休閑釣有所不同,特別是野釣,適當(dāng)?shù)臍埩舨粌H無害反而有益。★★★★★ 這不是因為野釣不講究餌的狀態(tài),而是它通常面對的是與競技釣完全不同的魚情。野釣時,如果以“鯽魚”為對象魚,多數(shù)人會采用“拉餌”。但是野釣的水域除了鯽魚外,幾乎是各種魚都有,特別是參子,搶食很積極。如果象競技打鯽魚一樣開餌,霧化很好的餌料首先聚來的就是參子,多得完全可以讓鉤無法下底。★★★★★ 野釣鯽魚不是比賽,不計尾數(shù)而論個頭斤兩,即使沒有參子鬧口,浮釣的鯽魚個頭也往往不如底釣的大。這時,多加一點拉絲粉,讓鉤上保持適當(dāng)?shù)摹皻埩簟本秃苡斜匾恕?/span> 一方面過多的拉絲粉會讓餌料不那么松散,霧化差一些,對小雜魚的吸引力也就差一些; 另一方面,即使有小雜魚搶食,也不那么容易把鉤上的絮狀殘留全啜完,通過“讓口”,鉤仍可以帶著一些殘留下底,收獲大鯽。 但即使野釣,“殘留”也不是越多越好。有的釣友喜歡把拉絲粉加得很多,淺淺一拉,餌就比蠶豆還大,而出水的鉤上殘留比豌豆不小。這種餌并不是不能用或者肯定效果不好,我親眼見過用這樣的餌釣得不錯的。但一般來說,以“殘留”為綠豆大小比較好,既有了釣魚的殘留餌又保持了引魚的霧化餌。 要開出這樣的餌也簡單,比正常開餌多加一點點拉絲粉(多加的量不超過5%)就可以了。★★★★★ 另外,要注意的是,野釣時在重新拉餌前,也最好把殘留清除掉。★★★★★ 野釣不必在意這一秒鐘,保持餌料的狀態(tài)更有意義。 |
|
來自: 緣助舫 > 《餌料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