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時度勢,推陳出新 ――趙翼《論詩絕句》讀解 趙翼(1727-1814),清代詩人、史學家。字云崧,一字耘崧,號甌北,陽湖(今江蘇常州)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以舉人中明通榜,選用為內(nèi)閣中書,兩年后入值軍機處。乾隆26年(1761年)殿試擬為一甲第一的狀元,但是被乾隆皇帝以清立國以來陜西未有狀元為由,將他與一甲第三名王杰對調(diào)而成為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曾任鎮(zhèn)安、廣州知府,官至貴西兵備道。乾隆38年,他因在廣州處理海盜案時未曾按律將108名罪犯全部處死,而是酌情判刑,僅將其中38人處以極刑,因此遭到彈劾,被降一級使用。后以母病辭歸鄉(xiāng)里,曾一度主講揚州安定書院。 趙翼的《論詩》絕句總共有五首,是專門討論詩歌創(chuàng)作問題的: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 滿眼生機轉(zhuǎn)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 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 只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 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少時學語苦難圓,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詩解窮人我未空,想因詩尚不曾工。 熊魚自笑貪心甚,既要工詩又怕窮。 先看第一首,李杜詩篇,指李白、杜甫的詩;江山,指人世間、天地間;才人,有才華的人;風騷,《詩經(jīng)》和《楚辭》的合稱,《詩經(jīng)》有《國風》,《楚辭》有《離騷》,二者為中國古代詩歌的代表,一般借指為詩壇。 詩歌也和其他文化一樣,一代有一代的思想風格,一代有一代的代表人物。千秋萬代,總有杰出的詩人涌現(xiàn)出來,他們以各自獨特的風格影響詩壇長達數(shù)百年。 “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睍r代發(fā)展日新月異,現(xiàn)在覺得是潮流的焦點,過不了多久,現(xiàn)在很時髦的東西也就過時了。 “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比绻约阂娮R低下,就像個子矮的人看戲似的,自己什么也沒看見,對戲的好壞心中沒有定數(shù),只是隨聲附和罷了。評論事物要有主見,不要人云亦云。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弊鲈姴荒芴桃?,越是較勁越寫不出好東西來。要放松心態(tài),靈感自會從天而降。 “熊魚自笑貪心甚,既要工詩又怕窮?!濒~和熊掌不能得兼,詩窮而后工。又不想花力氣又想寫出好詩,未免貪心太甚。 趙翼在年輕時即享有文名,以“捷悟”著稱。他的文學著作有詩集53卷及《甌北詩話》,存詩4800多首,其詩造語淺近流暢,詩風情新暢達,以五言古詩最有特色。但有時議論過多,過于散文化,形象性較差。他對自己的詩頗為自負,有人說“君詩雖不能及杜子美,卻已勝過楊誠齋”的時候,趙翼傲然答道:“吾自為趙詩,安知唐、宋!”趙翼詩與袁枚、蔣士銓齊名,合稱“乾隆三大家”。袁枚說他的詩“忽奇忽正,忽莊忽徘”;蔣士拴說他的詩“奇恣雄麗,不可迫視”。其所著《甌北詩話》,系統(tǒng)地評論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陸游、元好問、高啟、吳偉業(yè)、查慎行等十家詩,尤其重視詩家的創(chuàng)新,立論比較全面、允當。 趙翼認為詩歌創(chuàng)作要有時代性,詩人應立足當代,反映現(xiàn)實,推陳出新,自創(chuàng)新意,不要因襲摹擬,盲目崇拜古人。作者以唯物史觀論詩,以才子之筆成文,有見地,有哲理,文字活潑而有氣勢。趙翼論詩頗重“性靈”,觀點與袁枚接近,其主張“獨創(chuàng)”,反對摹擬。他認為“大凡才人必創(chuàng)前所未有而后可以傳也”。他反對明代前、后七子的復古傾向,也不滿王士禎、沈德潛的“神韻說”與“格調(diào)說”。他說:“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閑居讀書作六首》之五) 趙翼更長于史學,代表作《廿二史札記》,與錢大昕《廿二史考異》、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并列為清代史學三大名著。 趙翼機警有謀略,而且善于經(jīng)營。他自己開了書局,刻印他自己的書,現(xiàn)在傳世的湛貽堂刻本的書,就是趙翼自己刻印的。 然而,有人也指出趙翼的創(chuàng)新觀有很多的片面性。趙翼所推崇的“新”是什么呢?他說“意未經(jīng)人說過則新,書未經(jīng)人用過則新,詩家之新正以此耳?!庇终f韓愈開李、杜之新,因有“創(chuàng)體”“創(chuàng)格”“創(chuàng)句法”;白居易之新在于“和韻”“次韻”“新體律”。這未免有點形式主義。 元好問說“一語天然萬古新”,新在自然;趙翼說“天工人巧日爭新”,新在造作。 趙翼是反對宋代的變法的,他稱贊蘇軾當年抨擊新法,“口快筆銳”,而烏臺詩案以后,“不敢出其不平之鳴”,“不敢復論天下事”,“故其詩止于此”,深以為憾。 我們以今天的眼光可能發(fā)現(xiàn)趙翼文學觀點存在的局限性,但是他畢竟領(lǐng)了那個時代的“風騷”。 各個時代都有新人新事新創(chuàng)造,科學創(chuàng)造日新月異,人才輩出,人的認識也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要符合時代的要求。推陳出新,不破不立。是先破,先推陳;還是先立,先出新?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要求,不能盲目創(chuàng)新,不能肆意抹殺前人,要實事求是地看待歷史,要符合客觀發(fā)展的規(guī)律,不能凡事一概而論,機械地處理問題。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惫倘辉谇曛笥新湮榈姆矫?,但是誰也抹殺不了他們在文學史的地位,誰也掩蓋不了他們曾經(jīng)光耀千秋的輝煌業(yè)績。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不能因為李杜的成就達到了頂峰,后人就永遠望塵而不敢企及,認為那是不可超越的。畢竟時代是發(fā)展的,今人的業(yè)績未必遜色古人,我們同樣可以在歷史的時空中留下自己的印痕,同樣可以在波濤洶涌的歷史長河中獨立潮頭。 盡心 2006-10-3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