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口令 是一種語言游戲,它是通過聲、韻、調(diào)極易混同的字交叉重疊成句子,要求一口氣急速念出,說快了讀音容易發(fā)生錯誤。在聯(lián)苑里,也有燈似的繞口對聯(lián),我們稱其為繞口聯(lián),它是把兩個音近似的字放在一聯(lián)的內(nèi)交錯反復,使人讀起來攪舌頭。 媽媽騎馬,馬慢,媽媽罵馬; 妞妞哄牛,牛擰,妞妞擰牛。 這便是一副典型的繞口聯(lián)。同音異義, 讀起來繞口。 清代一江南名士在游覽成都望江樓薛濤故居時曾題一聯(lián): 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據(jù)說這位名士寫出上聯(lián)后,怎么也對不出下聯(lián)。直到三十年代,四川什邡縣的李吉玉一次偶然機會,方對出下聯(lián)。李吉玉一次在縣城北面的珠市壩散步,發(fā)現(xiàn)壩內(nèi)有一口井,井旁有一塊清朝嘉慶年間樹立的大石碑,上刻“古印月井”四個大字。他觸景生情,想起了望江樓上詠樓上聯(lián),于是對出了下聯(lián):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 據(jù)傳宋代一學者游西湖曾出一絕對,聯(lián)曰: 游西湖,提錫壺,錫壺掉西湖,惜乎錫壺; 此聯(lián)連大文豪蘇軾也未對出,一直是孤聯(lián),后來朱熹在福建任建陽知府時,曾路經(jīng)南平購得一罕見景泰藍古瓶,忽有所得,便對出下聯(lián): 過南平,買藍瓶,藍瓶出南平,難得藍瓶。 這副對聯(lián)音同字不同,讀來雖然拗口,但饒有風趣。 清朝乾隆年間,有父子二人同于戊子年考中進士,有人為此寫了這樣一副上聯(lián): 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 “父”、“戊”聲不同而韻同,讀快一點,“父”與“戊”就有些繞口,據(jù)傳下聯(lián)是紀曉嵐所對: 師司徒,徒司師,師徒司徒。 “師”、“司”與上聯(lián)技巧一致,讀快一點,即可以產(chǎn)生同樣效果。 清末洋務派首領(lǐng)李鴻章,在操辦北洋水師時,有一年冬天,他去威海視察,看到水兵正在水中砸冰,便即興口占了一聯(lián): 冰凍兵船,兵打冰,冰開兵走; 士兵們一時對不上,都愣在了那兒。這時,見一提水的尼姑摔了一跤,弄臟了衣服,于是,便對出下聯(lián): 泥污尼姑,尼洗泥,泥凈尼回。 李鴻章聽罷,點頭稱好。 有一副五言諧音繞口聯(lián)也很有趣: 啞丫呀鴨軋; 麻媽罵馬抹。 上聯(lián)說,啞丫頭因鴨子踩在腳上而哇哇大叫,下聯(lián)說,麻臉婆因馬尾甩在臉上而氣得大罵。音同字不同,讀來拗口,饒有風趣。 漏桶漏船,桶漏桶干船漏滿; 吹燈吹灶,燈吹燈熄灶吹燃。 桶漏則水盡桶干,船漏則水滿船沉;吹油燈則一吹便熄,吹柴灶則越吹越燃。一漏一吹,結(jié)果相反,所言直白,卻是實情。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樂; 丫頭啃鴨頭,鴨頭咸,丫頭嫌。 同音異義,頗為繞口,可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實屬巧對妙聯(lián)。 爹打弟,弟滾地,嫂嫂燒苕哄地弟; 姐呼雞,雞藏箕,叔叔豎黍驚箕雞。 一副同音韻異詞的聯(lián)語,又巧用頂真、疊字、疊韻等修辭,從而使聯(lián)語音韻婉轉(zhuǎn)。 驢系梨樹下,驢挨梨,落梨打驢; 雞站箕沿上,雞飛箕,翻箕撲雞。 此聯(lián)巧妙地用諧音字,如不見文字單憑聽讀音,非常深奧難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