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夏,我參與了《朱永新教育作品》16卷本的部分整理修訂工作,其中有《我的閱讀觀》一書,我近水樓臺地成為第一批讀者。作者講述閱讀的親歷親為,從少年懵懂好奇的泛讀、青年奮起直追的苦讀,到職場目標明確的細讀、人生樂在其中的悅讀。作者也談閱讀的方法與技巧,更有對孩提時代如何閱讀的啟迪……它的高屋建瓴處,遠非一般此類圖書所及?!段业拈喿x觀》有如意義之炬,在這溫暖火光的映照下,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為閱讀所做的再微小的努力,也儼然具有極其美妙的光芒。于是,我向朱永新老師承諾用兩年時間專職做親子閱讀項目,隨后組建起近10人的“新教育螢火蟲”團隊。一年后,團隊擴大到200余人,我的承諾也從兩年變?yōu)橐簧?/p> 成為閱讀推廣人、成為一只螢火蟲的一年多來,我時常會悄悄想起最初——1999年的一天,我收到400元稿費,恰好一家報紙正號召資助失學女童,一年費用400元,我就把稿費捐了。后來,我收到受捐女孩的來信,說那筆錢被父母買了化肥,她仍然沒能上學。人生最可怕的其實不是絕望,而是以為得到希望后,又跌入絕望的深淵。每次翻起這段回憶,總?cè)滩蛔I水。正因為這份歉疚,我才有了寫一本書、用稿費資助失學孩子的想法,才寫出了《嘭嘭嘭》,并資助了30個孩子……但是,那些孩子,都不是她。 她那封一筆一劃的來信,一定懷著最后的希望吧?我沒有幫她改變生活,她卻幫我改變了人生。我現(xiàn)在懂了。我真想回到當年。如果一切重來,我再困頓,也會買一本好書寄給她,我還要好好告訴她:閱讀,是窮人除了學校教育之外唯一的出路。 閱讀不會讓人生活富裕,但一定能讓人精神豐盈。有一點精神,任何境況下,人生都能活出意義。 張干萍:不斷引領教師達到閱讀的新層次 在那個物質(zhì)和精神生活匱乏的年代,我的童年是在各種書籍的陪伴中度過的。兒時的閱讀經(jīng)歷給了我一生的精神財富,讓我學會了思辨、學會了自省……在后來的教育工作崗位上,買書、讀書、分享心得成為了我和學生度過快樂時光的主要內(nèi)容。1995年,我來到教育科研工作崗位之后,就開始關注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問題。特別是近十年,隨著我國中小學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推進,我發(fā)現(xiàn)成功教師的案例背后,都有讀書因素的推進與催化,從而使我對讀書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為了在全區(qū)中小學教師群體中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2006年底,我在調(diào)研教師閱讀狀況的基礎上,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了開展“教師閱讀工程”的建議。2007年初,北京市海淀區(qū)全面啟動了“教育系統(tǒng)教師閱讀工程項目”,并由我負責主持實際工作。6年來,這一系統(tǒng)工程形成了由項目引領、營造閱讀氛圍、創(chuàng)造閱讀條件、享受閱讀樂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交流閱讀收獲、提高教師素養(yǎng)等多層面的讀書活動。 海淀區(qū)先后在多所學校舉辦教師閱讀現(xiàn)場交流會,開展“十大閱讀人物”評選活動,舉辦“讀經(jīng)典的書,做有根的人”師生經(jīng)典誦讀活動,舉辦“我向全區(qū)教師推薦一本精品書”、“影響我職業(yè)生涯的一本書”、“讀書與教書”、“做智慧型教師”主題征文活動。在當下崇尚快節(jié)奏的“碎片化閱讀”時代,海淀教師依然堅守并堅持著閱讀工程這種高品位和高格調(diào)。閱讀精品圖書,目的是引領教師形成開闊的視野和探究的熱情,幫助他們在職業(yè)幸福感中完善教學技能,提升教育格調(diào),接續(xù)文化血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