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戲是中國一種民間藝術(shù)形式。中國西北部甘肅的隴東皮影主要分布于平?jīng)?、慶陽各縣,較為集中的為東臨陜西、寧夏的三角地帶。
隴東皮影戲大約在明清(14世紀(jì)-19世紀(jì))時就已經(jīng)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輪廓挺拔概括;鐫刻精細(xì)流暢,
隴東皮影制作選用年輕、毛色黑的公牛皮,這種牛皮厚薄適中,質(zhì)堅而柔韌,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凈、晾至凈亮透明時即可制作。先將樣稿輕畫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種型號的刀具或刻或鑿。之后用透明水色著色,顏色一般不調(diào)和,故而純正絢麗、對比強烈??惕?、著色完畢后“出水”即熨平,這是其中最關(guān)鍵也是最難的一關(guān)。出水后再晾干,裝訂組合即可上臺表演。
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鐫刻·牛皮) 甘肅省隴東
圖中兩件作品左為玉皇大帝、右為太上老君的皮影頭茬,鏤刻繁復(fù)精細(xì),靈活傳神,著色以紅、黃、黑、綠為主,隨著紋樣的交錯而顯得格外豐富。玉皇大帝為陽刻,平長細(xì)眼、小嘴巴、直鼻梁,顯得平和大度;太上老君為陰刻,圓眼睛、疙瘩鼻、額頭突出,冠飾大幅度后移,顯得精干有神采。
皮影戲注重的還是表演效果,因為影戲人物各部位可以活動,再加上高亢、抑揚的唱腔,使得它具有濃烈的地方特色及民間鄉(xiāng)土氣息
![[轉(zhuǎn)載]聊聊民間藝術(shù)<皮影> [轉(zhuǎn)載]聊聊民間藝術(shù)<皮影>](http://image72.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4/2312/41002489_2.jpg)
羅通掃北(牛皮·鐫刻) 甘肅省隴東
隴東皮影戲劇目繁多,圖中羅通掃北為隋唐演義故事,人物、道具鐫刻細(xì)致工巧,想來表演時的動作、情節(jié)定引人入勝。圖案的裝飾效果;著色對比強烈,活潑明快;影人肢體部分之間的組合、分解合理,因而表演十分靈活,充分體現(xiàn)了粗中有細(xì)、豪放有致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