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籌股“白菜股”不受待見 股民為何不買賬 上交所一直以自己是一個藍籌股市場為榮,而股民卻偏偏不買這個賬,在這幾年的滬深股市競走中,上證指數(shù)對深圳綜指的比例一直處于下降狀態(tài),凡是不漲的股票全是壞股票,從這個角度說,那些頂著藍籌股名頭的股票無疑成了這幾年最壞的股票。 上交所一直以自己是一個藍籌股市場為榮,而市場卻偏偏不買這個賬,在這幾年的滬深股市競走中,上證指數(shù)對深圳綜指的比例一直處于下降狀態(tài)。 2008年1664點時,上證指數(shù)是深圳綜指的3.68倍;2009年3478點時,上證指數(shù)是深圳綜指的3.01倍;2010年3186點時,是2.25倍;2012年1949點時,是2.69倍;今年2月2177點時,降到了1.87倍。 這是滬深兩個指數(shù)的最低比值,在此之前的最低比值是1992年的2.3倍。其后在約20年里,上證指數(shù)對深圳綜指的比值一直保持著3.3倍左右。 "凡是不漲的股票全是壞股票"。從這個角度說,那些頂著藍籌股名頭的股票無疑成了這幾年最壞的股票。為什么藍籌股會成為壞股票?原因有很多。 我們對藍籌股的理解可能會有些偏差。藍籌這名字本就來自賭場,意指幣值最大的籌碼。單就這個含義講,可稱得上藍籌的股票無疑是那些大盤藍籌股,因為它們的市值最高。同樣買一家公司,買它們要花很多錢。但賭場花多少錢,買多少籌碼,賭完了可照原值換回。股票這籌碼不管你花再多錢,兌現(xiàn)時根本不跟你講原值,于是就有了兩種藍籌概念。一種是現(xiàn)值最大的,另一種是未來值相對現(xiàn)值比例最大的。 從投資獲益角度說,股市真正的藍籌股無疑是未來值相對現(xiàn)值比例最大的。因此,關于藍籌股就有了這樣的劃分:大型藍籌股、小型藍籌股;成長型藍籌股、價值型藍籌股、周期循環(huán)型藍籌股等。把藍籌股這個名頭一股腦兒地套在大盤股頭上,那是對投資的最大誤解。 以此觀之,這幾年表現(xiàn)最好的依然是一些藍籌股,只不過是一些小型、成長型藍籌股,而不是我們傳統(tǒng)概念上的藍籌股而已。 "藍籌股"成為壞股票還和下列幾個因素有關。 首先是宏觀經(jīng)濟周期,即康德杰拉耶夫周期或通俗點講產(chǎn)業(yè)結構調(diào)整周期影響,這一點我在前兩年關于三大周期疊加的文章中已有論述。 其次是市場整體供求情況。滬港通、藍籌股T+O以及優(yōu)先股三大利好迭次推出后,主流輿論普遍預期將有400點漲幅,結果是連頭帶尾,只漲3天,連400點的一半不到就告熄火。原因很簡單,目前滬深兩市的股票保證金總共才6000億元,如果一天的成交金額就需2000億元,那只需3天,所有的資金理論上都已到市場滾過一遍了。"小周期以3天為最小單位",市場至少要有扛過4天的資金,才有可能讓擊鼓傳花的游戲滾動下去。這是小盤股上漲可以持續(xù),而靠大盤股推動大盤的行情不可持續(xù)的現(xiàn)實原因。 其三是缺乏空中樓閣。我一直講"選股境界的高低取決于我們對穩(wěn)固基礎的把握能力和對空中樓閣的敏感性及其想像能力。"股市沒有故事就是狗屎,低PE也好,高股息率也好,看明白了,就是這些東西,低空作業(yè)可以,高空作業(yè)不可行。道理很簡單:如果投資者是因為股息率高而去買這只股票,那么一旦它的股息率降到一定程度,它就立刻失去吸引力。股市想要的是日行千里,大型藍籌股的利潤卻只能日爬1里。相比之下,那些有"遠大前景"做招幌的股票,卻能因為誰也講不清楚它究竟能成長到什么程度而達到日行千里。"因為無法估值,所以價值無限"。這個定律在股市中時常起作用。 其四是股指期貨。股指期貨使投資者能夠通過購買期指多單,而非直接購買大盤股,獲得大盤股上漲帶來的好處。由于花15萬元購買期指多單就能獲得花100萬元購買大盤股同等的收益,剩下的資金可以買別的股票,擴大盈利,因此,期指的推出天然地會讓大盤股被邊緣化。加上我們的期指交易制度本身就有鼓勵做空,限制做多的傾向,因此,大盤股被邊緣化的同時,也有了做空工具化的傾向。大家不妨留意一下,除了被動的投資者以外,在大盤股上積極進出的機構到底有哪些?積極地買入是為了更好地做空,這些股票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了。 為改變深強滬弱格局,上交所正在積極籌劃T+0交易。這根本就不是什么振市良方,除了讓股民多付出一點"車馬費",給主力在期指和現(xiàn)指聯(lián)合做局創(chuàng)造更多條件,提供更多機會,絲毫改變不了大盤股被做空工具化的局面。至于許多散戶也在不斷吶喊實行T+0,那是一種幻覺,以為實現(xiàn)了T+0,就能在股市操作中游刃有余。其實是被"漂洗"的機會更多了。20年前,許多個人大戶被消滅,T+0就立了很大功勞。 牛市離不開空中樓閣。沒有空中樓閣,就沒有大行情。目前滬深股市的實際情況是:能建立空中樓閣的股票暫時不敢炒了,想炒的股票又都無法建立空中樓閣。整個市場處在一種底部已經(jīng)探明,上升卻無動力的狀態(tài)。這種不上不下的膠著狀態(tài)其實也跟股市的一個規(guī)律有關,那就是我們曾經(jīng)講過的2130點價值中樞。截至上月,2130點的價值中樞還缺8個"月TPO"(下周我們會解釋這個概念),本月又穿越了一次,那就還剩下7個。好好去做個股,不要想大盤的熊市和牛市問題,那不是年內(nèi)剩余時間里所應考慮的。(.中.國.證.券.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