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禪門劍

 老阿更 2014-04-19
有些游戲孩子玩得太早----反而有損他們的健康! -  紅杏 - 紅杏
一、禪門劍動作術(shù)語及說明   
1、劍型
刺劍:劍由內(nèi)向外直臂刺出,劍尖向上為上刺,向下為下刺,向后為后刺等。
劈劍:劍由上向下立劍下落,力達劍身,有前劈、后劈、斜劈等。
撩劍:右手握劍柄,臂外旋拳輪向前,使劍由下向前上弧形運行,向前為前撩,向后為后撩。
掛劍:劍尖向下,屈腕,使劍由前向左下或向右下運動為掛劍,力在劍的前端。
云劍:劍平舉過頭頂,使劍在頭的上方平行旋轉(zhuǎn)一周以上,或劍由右向左在頭上方平行旋轉(zhuǎn)。
點劍:右手握劍屈腕,使劍尖由上向下點擊,力達劍尖。
提劍:右手持劍柄,劍尖向下,臂外旋使手心向上,使劍從后向前上方提起,高不過頭。
崩劍:劍尖向前,突然屈腕使劍向上或橫向崩擊,力達劍端。
掃劍:劍由右向左或由前向后平行運行,力達劍的中前部分。
抄劍:拳眼向前,使劍由后向前上運行。
撥劍:臂內(nèi)旋,劍尖下垂,使劍由左前方經(jīng)身前向右運行。
腕花劍:右手持劍,手腕放松,使劍在左右各劃一圈。
穿劍:劍身持平,由身前經(jīng)腰側(cè)向后平行刺出。
   
 
2.步型
弓步:一腿屈膝半蹲,足尖向前;另一腿挺膝伸直,足尖內(nèi)扣,不可掀跟。
虛步:一腿屈膝半蹲,腳踏實;另一腿膝微屈,足跟提起,足尖虛點地面。
歇步:.兩腿交叉向左擰轉(zhuǎn),左腿屈膝全蹲,腳尖外擺,右腿屈膝,大腿緊靠在左小腿內(nèi)側(cè),為左歇步式;反之為右歇步式。
坐盤:左腿屈膝盤腿坐地,大小腿均接觸地面;右腿屈膝盤腿,臀部坐于左腿上,右腳踏實。
仆步:一腿屈膝全蹲,全足掌著地;另一腿伸直平仆,全腳掌著地,足尖內(nèi)扣。
橫襠步:一腿屈膝半蹲,另一腿伸直,兩足尖均平行向前。足跟不得離地。
  
 
 3.手型、手法
 劍訣:食指和中指伸直并攏,無名指和小指屈曲,大拇指壓在無名指和小指上。
 立掌:四指并攏伸直,大拇指屈曲靠于食指旁,屈腕上翹,使指尖朝上,掌心向內(nèi)。
 探指:直臂直指向前平伸并盡量前探,劍指向前,掌心向內(nèi)。
   
 
一、禪門劍動作名稱
起式(韋陀護法)
1.弓步前指(仙人指路)
2.高虛步亮指(佛光普照)
3.獨立半蹲前指(童子拜佛)
4.扣步轉(zhuǎn)身云劍(妙手回天)
5.插步下截劍(海底探寶)
6.提膝抱劍(懷抱佛珠)
7.歇下刺劍(哪吒鬧海)
8.丁步點劍(點石成金)
9.行步后掃劍(橫掃千軍)
10.弓步舉劍(撥云見日)
11.虛步上刺劍(雪中送炭)
12.插步反撩劍(回頭望月)
13.轉(zhuǎn)身左右掛劍(拔草尋蛇)
14.弓步穿劍(金蛇出洞)
15.并步舉劍(仙人指路)
16.行步云劍(嫦娥奔月)
17.歇步抱劍(海底撈月)
18.轉(zhuǎn)身帶劍(佛塵撣土)
19.提膝劈劍(金雞獨立)
20.上步穿云劍(黃龍轉(zhuǎn)身)
21.提膝抄劍(老龍擺尾)
22.插步掛劍(順風掃葉)
23.歇步按劍(平沙落雁)
24.弓步反劈劍(大蟒翻身)
25.歇步持劍(羅漢坐禪)
26.獨立蹬踢(白虎出洞)
27.上步提劍(青龍出水)
28.退步撥劍(烏龍翻江)
29.上步提撩劍(青龍出水)
30.退步撥劍(烏龍翻江)
31.行步穿劍(天馬行空)
32.坐盤反撩劍(古樹盤根)
33.并步抱劍(仙人作揖)
34:平衡前刺劍(夜叉探海)
35.望月撩劍(蝎子擺尾)
36.提膝舉劍(佛光普照)
37.左行步撩劍(普灑甘露)
38.右行步撩劍(行步撩衣)
39.翻身前刺劍(探海人關(guān))
40.插步平崩劍(迎風擋塵)
41.橫襠步刺劍(白蛇吐信)
42.旋轉(zhuǎn)掃撥劍(劃地為牢)
43.并步舉劍(朝天一炷香)
44.弓步劈劍(力劈華山)
45.并步刺劍(黃蜂入洞)
46.虛步亮劍(平分秋色)
47.轉(zhuǎn)身交劍(妙手回春)
 收式
 
 
三、禪門劍動作圖解
起式(韋陀護法)
(1)并步持劍
立正站立,左手持劍于左臂后方,劍尖朝上(圖2-1)。
      
 
(2)并步立掌
左臂不動,右臂屈肘,立掌于胸前,掌心朝左,掌指向上(圖2-2)。
 
(3)并步前指
右手從左向右畫弧至胸前,然后變成劍訣向右前方指出。目視劍指(圖2-3a、圖2-3b)。
   
 
 
1.弓步前指(仙人指路)
上動略停,左腳向左側(cè)跨一步,屈膝半蹲,右腿伸直,兩腿成左弓步式。同時,右手握拳收回胸前,再向右前方指出。目視右指(圖2-4a、圖2-4b)。
     
 
 
2.高虛步亮指(佛光普照)
上動略停,兩手在胸前相交,然后分別向左右兩側(cè)畫一圓弧,左手持劍,屈肘置于左背后,劍尖斜向左上方;右手經(jīng)體右側(cè)屈肘置于頭上方,手心反向上。同時,兩腿起立,右腳踏實,直腿站立;左腿挺膝伸直,腳面繃直,腳尖點地于右腳前方。目視左側(cè)(圖2-5)。
 
 
3.獨立半蹲前指(童子拜佛)
上動略停,身體微向右轉(zhuǎn),然后左腳向前邁一步,右腳向左腳前扣步,右腳再向前上一步屈膝半蹲;同時,右腿屈膝提起,以右腳面貼于左腿膝窩處,使兩腿成半蹲扣腿狀。同時,左手持劍在身前畫弧,貼于體左側(cè),右手從后向前探指。目視前方(圖2-6~圖2-10)。
     
           
 
 
4.扣步轉(zhuǎn)身云劍(妙手回天)
右腳向后落地,身體向右轉(zhuǎn)360度,左腳向右蓋步。同時,左手持劍隨體轉(zhuǎn)在頭上方云轉(zhuǎn),右手上舉接劍柄(圖2-11~圖2-14)。  
    
 
    
 
 
 
 5.插步下截劍(海底探寶)
上動不停,右腳再向后退一步,屈膝半蹲;左腳隨之再向右腿后倒插一步,左膝伸直,腳尖點地,腳跟提起,兩腿成倒插步式。同時,右手接劍,劍刃從左向右后下方掃截;左臂屈肘,左手成劍訣,上舉于頭部左上方(圖2-15)。
  
 
 
 6.提膝抱劍(懷抱佛珠)
右手持劍從后上舉至體前再向左下掛,然后手心翻轉(zhuǎn)向上,劍尖向前,收抱于左腹前。同時,左腿屈膝提起,右腿微屈。左手置于右手腕處。目視前下方(圖2-16、圖2-17)。
    
 
 
 
 7.歇下刺劍(哪吒鬧海)
上動不停,左腳下落外擺踏實,隨即兩腿屈膝半蹲成歇步式。,同時,右手持劍,手心向上,用力向前下方刺出,力達劍端;左手劍訣直臂向后伸展,手心向上(圖2-18)。
要點:左腳下落成歇步與右手持劍要協(xié)調(diào)一致,同時完成。注意頭要正,步要穩(wěn),不可前俯后仰、左右歪斜。
 
 
  
 8.丁步點劍(點石成金)
右手持劍從身前向上再向后運行至體右側(cè)時,以腕為軸,左右各舞一小花,再向右下點劍。同時,右腳向右后跨一步,屈膝半蹲;左腿跟進,屈膝停于右腿旁,腳尖點地。左手劍訣架于頭上方,目視劍尖(圖2-19、圖2-20、圖2-21)。
 要點:轉(zhuǎn)身上步要快,腕花點劍與丁步下蹲要協(xié)調(diào)一致。
         
  
 
 9.行步后掃劍(橫掃千軍)
(1)兩腿起立,左腳先向前走一步,然后右腳前進一步,左腳再向前走一步,右腳再向前走一步(共走4步)。同時,右手持劍順體右側(cè)向前撩劍(圖2-22、圖2-23、圖2-24、圖2-25)。
    
 
    
 
 
(2)上動不停,左腳再向前上一步。同時,右手持劍上舉,經(jīng)體左側(cè)向后撩出(圖2-26)。
 
(3)上動不停,右腳再向前上一步。同時,身體盡量后仰,右手持劍從前經(jīng)體右側(cè)向后掃出(圖2-27)。
 要點:連上6步,中間不要停頓,右左撩劍和后掃要與行步協(xié)調(diào)和順,一旨呵成。
 
 
   
10.弓步舉劍(撥云見日)
(1)右手持劍臂內(nèi)旋收于體前,然后經(jīng)腹前向左側(cè)穿出上舉。左腳上步內(nèi)扣,右腳上步外擺 (圖2-28、圖2-29)。
    
 
(2)左腳再上一步,腳尖盡量內(nèi)扣,然后右腳隨體轉(zhuǎn)向右后跨步。右手持劍上舉,劍身要平(圖2-30)。
 
(3)右腳向右后側(cè)落地踏實,屈膝半蹲成弓步,左腿挺起伸直,腳尖內(nèi)扣。同時,右手握劍上舉,劍尖指向前方;左臂伸直,左手前指劍的方向。目視前方(圖2-31)。
要點:(1)轉(zhuǎn)體時以腳掌為軸,碾地、旋轉(zhuǎn)要快;劍上舉要持平,隨體轉(zhuǎn)在頭上云轉(zhuǎn)一周,仍上舉于頭上方。(2)注意頭正項直,挺胸直腰,弓步不可掀跟。
 
 
 
11.虛步上刺劍(雪中送炭)
兩腿挺膝伸直,右腳跟提起,腳尖點地。同時,右手劍下落經(jīng)腰間向前上穿刺,劍尖高過頭;左手劍訣扶于右手腕處(圖2-32)。
 
  
12.插步反撩劍(回頭望月)
右腿上一步,屈膝半蹲,左腿向右腿后倒插一步。同時,右臂內(nèi)旋,使劍經(jīng)體前向右上方反臂撩出,劍尖斜向上方,力達劍端。 目視劍尖 (圖2-33)。
要點:插步要盡量低、遠;上體側(cè)傾,目視劍尖方向。
 
  
13.轉(zhuǎn)身左右掛劍(拔草尋蛇)
(1)左腳向前上一步,右腳再上一步,腳尖內(nèi)扣。同時,劍隨身向前抄起(圖2-34、圖2-35)。
    
 
(2)上動不停,左腳略提,外擺踏實,身體向左后翻轉(zhuǎn)180 度。同時,右手握劍向左下掛,劍尖朝后,左手扶于右腕處(圖2-36)。  
 
(3)上動不停,右手持劍,由后向上抄起至前上方(圖2-37)。
 
(4)上動不停,右腳再上一步,腳尖外擺踏實。同時,右手握劍,臂外旋,從上向右側(cè)下掛(圖2-38)。
要點:左右掛劍要圓,劍身要貼近身體。
 
   
14.弓步穿劍(金蛇出洞)
接上動,左腳上一大步,屈膝前弓成左弓步。同時,右手握劍,臂內(nèi)旋,從后向上、向左再屈腕使劍尖從腰間向右后方穿出;左手向后伸展,手心向外。左腳蹬地,左腿伸直,右腿屈膝半蹲成右弓步(圖2-39、圖2-40、圖2--41)。
要點:穿劍時要盡量屈腕,使劍身持平,經(jīng)腰間向后平直穿刺而出,劍刃向上,力達劍端。
         
 
  
 15.并步舉劍(仙人指路)
(1)左腳內(nèi)扣,右腳向右后跨一步踏實(圖2-42)。
 
(2)上動不停,左腳向右腳靠攏,兩腿直立。同時,右手持劍,經(jīng)體前向右側(cè)平甩,劍刃向右,高與肩平,左手隨之停于右肩前。目視劍端(圖2-43)。
 
(3)上動不停,兩 腳不動。左手從胸前向左側(cè)前指,臂伸直,劍訣向前,手心向外,高與肩平。目視劍指(圖2-44)。
 
  
16.行步云劍(嫦娥奔月)
(1)右手持劍不動。左腳先向前走一步,然后右腳向前走一步,左腳再向前走一步。連進三步)。同時,左指收回胸前,再向左前方探出 (圖2-45、圖2-46、圖2-47)。
         
 
(2)上動不停,右腳再向前行一步,腳尖內(nèi)扣。同時,右手持劍由后向身前云動,左手劍指扶于右腕處(圖2-48)。
 
(3)上動不停,左腳向右腳后倒插一步,隨之兩腳碾轉(zhuǎn),使身體向左后轉(zhuǎn)體360度。同時,右手持劍,臂外旋,隨體轉(zhuǎn)使劍在頭上方云轉(zhuǎn)一周(圖2-49)。             
 
 
17.歇步抱劍(海底撈月)
上動不停,兩腿屈膝全蹲成歇步姿勢。同時,右手持劍,從上向左下云掃,力達劍身,左手扶于右腕處(圖2-50)。
要點:(1)行步時要輕靈穩(wěn)健,兩腿略蹲,步幅由小到大,走成弧型。(2)轉(zhuǎn)體要快,身劍協(xié)調(diào),配合要和順。(3)歇步時兩腿盤緊,上體略向右傾,頭要正,坐要穩(wěn),不前俯后仰。
 
   
18.轉(zhuǎn)身帶劍(佛塵撣土)
(1)右腳向右側(cè)跨一步,膝微屈,左腿蹬直。同時,右手持劍,由左下向右上方撩出(圖2-51)。
 
(2)上動不停,左腳向右蓋步,腳尖盡量內(nèi)扣。同時,右手握劍,臂內(nèi)旋,經(jīng)面前下按至腹前(圖2-52)。
 
(3)右腳向右后撤步,身體隨之右轉(zhuǎn)約270度。同時,右手握劍,臂外旋,向右上撩帶,右膝微屈。目視前方(圖2-53)。
 
 
19.提膝劈劍(金雞獨立)
接上動,右手握劍,由右上向左斜劈,力達劍身,劍尖斜向上。同時,左腿屈膝上提。左手指扶于右手腕處(圖2-54)。
要點:上述動作是連貫動作,要求上步轉(zhuǎn)身要柔和,身劍要協(xié)調(diào);撩帶劍時手腕要柔軟,不可僵直硬撩,應(yīng)剛中有柔。提膝劈劍時要站穩(wěn),提膝要高,膝高過腰。
 
 
  
20.上步穿云劍(黃龍轉(zhuǎn)身)
(1)左腳前落,兩手分開(2-55)。
 
 
(2)右腳向前上步,腳尖外擺。同時,右手握劍經(jīng)身前向左前方穿出。左腳再上步,腳尖內(nèi)扣。同時,右手云劍上舉(圖2-56、圖2-57、圖2-58)。
 
          
 
  
21.提膝抄劍(老龍擺尾)
(1)上動不停,兩腳碾轉(zhuǎn),身體向右旋轉(zhuǎn)約270度。同時,右手臂內(nèi)旋,持劍轉(zhuǎn)腕下落,使劍身置于背后(圖2-59)。
 
(2)左腳獨立,右腿屈膝上提。同時,右手握劍臂外旋,使劍尖從背后向下再向上抄起(圖2-60、圖2-61)。
要點:(1)以上兩動作要連貫進行,上步扣腳轉(zhuǎn)身與云劍要協(xié)調(diào)一致。(2)提膝抄劍時,右手握劍柄靠近腰背處,要使劍身貼近后背,抄劍與提膝同步進行,但劍不得觸及身體。
    
22.插步掛劍(順風掃葉)
右腳向后落地,兩腳向右碾轉(zhuǎn),使上體右轉(zhuǎn)約180度。同時,右手持劍,使劍尖從上向下、向右側(cè)后方下掛目視劍尖(圖2-62)。
 
   
23.歇步按劍(平沙落雁)
上動不停,左腳向前上一步,隨之右腳向左腳后倒插一步,然后兩腿屈膝半蹲,成歇步式。同時,右手握劍從下向上再向左經(jīng)身前下落于左膝前,劍刃向下(圖2-63、圖2-64、圖2-65)。
要點:歇步要低,下按時身體要正,不可前傾、突臀、低頭、彎腰。
          
 
   
24.弓步反劈劍(大蟒翻身)
(1)兩腳向右碾轉(zhuǎn),上體隨之向右旋轉(zhuǎn)約180度。同時,右手持劍向上抬起(圖2-66)。
 
(2)上動不停,右腳向右后跨一步,屈膝半蹲成弓步。同時,右手持劍經(jīng)頭上方臂外旋向后反腕下劈(圖2-67)。
要點:身體旋轉(zhuǎn)時,頭盡量后仰;劍下劈時臂要平,劍要直,劍刃反轉(zhuǎn)向下,左手向上舉,目視劍端。
 
 
 
25.歇步持劍(羅漢坐禪)
身體向右扭轉(zhuǎn)約180度,兩腳同時向右碾轉(zhuǎn),右腳外擺,屈膝下蹲;左腳前移,左膝頂在右膝窩處,成歇步式。同時,右臂內(nèi)旋,反腕上提至右耳前,劍尖斜向下,左手扶于右腕處 (圖2-68、圖2-69)。
     
 
   
26.獨立蹬踢(白虎出洞)
右腿挺膝直立。同時,右手舉劍,左腿挺膝前踢,足尖上蹺,力達足跟(圖2-70、圖2—71、圖2-72)。
          
 
   
27.上步提劍(青龍出水)
(1)左腳向左前方上一步(圖2- 73)。
 
(2)右腳也向左前方上一步(圖2- 74)。
 
 
(3)左腳向右腳靠攏,腳尖點地,成高虛步式。同時,右手持劍由下向上提撩,使劍柄高與頭平,左手置于頭部左后方。目視前方(圖2-75)。
 要點:連續(xù)向左斜前方上步,中間不要停頓,右手持劍由后向下再向前上,隨上步逐漸提起,劍身斜向下,有提撩的意思。
 
 
 
28.退步撥劍(烏龍翻江)
(1)左腳向后退一步(圖2- 76)。
 
(2)右腳再向后側(cè)步。右手持劍,臂內(nèi)旋下落于體前 (圖2-77)。
 
(3)兩腳向右碾轉(zhuǎn),使身體向右轉(zhuǎn)體約180度,右腳踏實,左腳再上步停于右腳前,腳尖虛點地面成高虛步式。同時,右手持劍繼續(xù)內(nèi)旋,提腕使劍身由下上提至右肩前,左手扶于右腕旁。目視前方(圖2-78、圖2-79)。
要點;退步轉(zhuǎn)身時要以右腳碾轉(zhuǎn),使身體向右后轉(zhuǎn)動;劍向后提撩時要隨身而動,協(xié)調(diào)和順。
     
   
 
29.上步提撩劍(青龍出水)
(1)左腳向左前方上一步,然后右腳再向前上一步。同時,右手握劍,從后向前撩出(圖2-80、圖2--81)。
     
 
(2)上動不停,左腳再上一步,停于右腳內(nèi)側(cè),腳尖虛點地面。同時,右手握劍提撩至體前,劍柄高與頭平。目視前方(圖2-82)。
 
 
30.退步撥劍(烏龍翻江)
(1)左腿向后撤一步,隨即右腳再向右后側(cè)一步。同時,右手握劍隨撤步下落于體前(圖2-83、圖2-84)。
     
 
(2)上動不停,右腳向右碾轉(zhuǎn),身體隨之右轉(zhuǎn)約1 800;左腳向右腳前上一步,腳尖點地,左膝微屈,成左丁虛步式。同時,右手握劍下?lián)?,上舉于右肩前,左手扶于右腕處。目視前方(圖2-85)。
 
 
31.行步穿劍(天馬行空)
(1)左腿向左后方撤步,使身體隨之向左轉(zhuǎn)體180度(圖2-86)。
 
(2)兩腳交替向前行進四步,當行至第四步時,右腳略外擺。同時,右手握劍,臂外旋,手心向上經(jīng)腰間向前穿出,劍尖向前。目視前方(圖2-87、圖2-88)。
     
 
   
32.坐盤反撩劍(古樹盤根)
(1)左腳向前上一步,腳尖內(nèi)扣,右腳再向右后方倒撤一步。同時,右手握劍上舉(圖2-89)。
 
(2)接上動,左腳再向右腳后倒撤一步,隨即兩腿迅速屈膝下蹲成坐盤式。同時,右手握劍臂內(nèi)旋,由上向下再向后反臂上撩。目視劍端(圖2-90a、圖2-90b)。
要點:行步穿劍時,步要走成弧型,步幅由小到大,姿勢由低見高;行步時,劍經(jīng)腰間向前穿出,并盡力遠送;坐盤要穩(wěn),兩腿盤膝要緊,不可松懈;反撩劍時,上體盡力向右扭轉(zhuǎn)。
 
     
 
 
33.并步抱劍(仙人作揖)
(1)兩腿原地起立,并向左碾轉(zhuǎn)360度。右手持劍順勢旋轉(zhuǎn)(圖2-91)。
 
(2)上動不停,右腳向左腳并步靠攏,兩腿屈膝半蹲。同時,右手持劍,臂外旋,使劍身在面前云轉(zhuǎn)一周,然后收抱于胸前,手心向上(圖2-92)。
 
 
34.平衡前刺劍(夜叉探海)
右腿挺膝蹬直站立,左腿向后盡力上抬,上體前俯,抬頭挺胸。同時,兩手持劍前刺,劍身平直。目視前方(圖2--93)。
要點:站立要穩(wěn),身體要平,頭和左腿要盡量上揚。
 
   
35.望月撩劍(蝎子擺尾)
接上動,右腿獨立不動,左腿屈膝上撩,上體盡力向右后扭轉(zhuǎn)。同時,右手握劍,從前向后反腕直臂上撩。目視劍端(圖2-94)。
要點:望月平衡時頭盡量后扭,要眼看劍鋒;支撐腿要挺膝伸直,左腿盡量上抬,以保持身體平衡。
 
  
 36.提膝舉劍(佛光普照)
 (1)左腿向前落地,兩腿微屈。同時,右手握劍,從右向前下掛(圖2--95)。
 
 (2)上動不停,身體微向右轉(zhuǎn)約90度,右腳向左腿后撤一步,略蹲。同時,右手持劍在身前舞一小腕花(圖2-96)。
 
 (3)上動不停,右腿挺膝伸直,獨立站穩(wěn);左腿屈膝上提,腳尖下垂。同時,右手握劍,從后向上舉于頭頂上方,劍尖向前;左手劍訣,直臂前指。目視前方(圖2-97)。
 
  
 37.左行步撩劍(普灑甘露)
 (1)接上動,左腳向左前落地。右手握劍上舉 (圖2-98、圖2-99)。
     
 
 (2)上動不停,右腳向右前上步。右手握劍向后(圖2-100)。
 
 (3)上動不停,右腳再向左前上一步。同時,右手握劍向前撩出,手心向前。目視劍尖(圖2-101)。
 
  
 38.右行步撩劍(行步撩衣)
 (1)接上動,右腳向右前方上一步。同時,右手握劍上提(圖2-102)。
 
 (2)左腳向右前上一步。同時,右臂內(nèi)旋,右手經(jīng)左側(cè)持劍下撩(圖2-103)。
 
 (3)右腳再向右前方上一步。同時,右手持劍,臂內(nèi)旋,向前上撩出,手心~內(nèi)旋向夕卜(圖2-104)。
要點:(1)行步撩劍時步由低到高,邊走邊撩,正好三步一撩,走成S形。上下相隨,身劍協(xié)調(diào),劍隨身動。(2)防止直行前撩,劍身不要遠離身體,步幅不可太小。
 
   
39.翻身前刺劍(探海人關(guān))
(1)左腳向前方上一步。右手持劍向后落(圖2-105)。
 
(2)右腳向左腳前上一步。同時,右臂持劍向前撩(圖2-106)。
 
(3)右腳內(nèi)扣,左腳向右腿后倒插一步,身體隨之向左轉(zhuǎn)動約一周。同時,右手持劍,使劍鋒經(jīng)腰間向前穿出(圖2-107、圖2-108)。
     
 
 
 40.插步平崩劍(迎風擋塵)
(1)接上動,右腳再上一步踏實,重心微向左移。同時,右手持劍,以手腕為軸使劍尖由前向后、再向身前平行擺動一周 (圖2-109、圖2-110)。
     
 
(2)上動不停,右腳不動,左腳向右腿后倒插一步,腳尖點地,腳跟提起,成倒插步式。同時,右手持劍向右前方崩劍,劍身橫平,力貫劍端,左臂屈肘停于左上方。目視前方(圖2-111、圖2—112)。
要點:翻身要圓要快,劍隨身動;側(cè)步平蹲時斜刺后崩,要力貫劍端,手也相隨,倒插步步幅盡量放大放低。
     
 
 
41.橫襠步刺劍(白蛇吐信)
(1)兩腳向左碾轉(zhuǎn)一周,身體隨之左轉(zhuǎn)360度。同時,右手持劍,隨體轉(zhuǎn)在頭上方云轉(zhuǎn)一周,然后收抱于胸前,左手扶于劍柄處。目視正前方(圖2-113、圖2-114、圖2-115)。
          
 
(2)上動不停,左腳向左側(cè)跨一步,屈膝半蹲;右腿伸直,右腳內(nèi)扣,成左橫襠步式。同時,右手持劍,向右前上方直臂刺出,手心朝上。目視劍端(圖2-116)。
要點:轉(zhuǎn)體要迅速連貫,不可停滯;刺劍時要快,力貫劍尖。
 
 
   
42.旋轉(zhuǎn)掃撥劍(劃地為牢)
(1)右手握劍內(nèi)旋使劍翻轉(zhuǎn),劍尖向下(圖2-117)。
 
(2)以右腳為軸,右手握劍,臂伸直,劍尖向下,向右旋轉(zhuǎn)畫圈約270度。左腳隨體轉(zhuǎn)向右腿后側(cè)扣步 (圖2-118)。
 
   
43.并步舉劍(朝天一炷香)
左腳踏實直立,右腳隨即向左腳并步靠攏,兩腳平行站立。同時,右手握劍,從身前直臂上舉,劍尖向上,左手停于左腹前。目視前方(圖2-119)。
   
 
44.弓步劈劍(力劈華山)
左腳向左側(cè)跨一步,屈膝半蹲,右腿伸直成左弓步式。同時,右手握劍,由上向身前下劈,力達劍身,左手屈肘架于頭部上方。目視劍端(圖2-120)。
 
   
45.并步刺劍(黃蜂人洞)
(1)重心移至右腿,右腿屈膝,左腿挺膝伸直。同時,右臂內(nèi)旋,屈肘提劍,手心向外至頭部右前方,左手劍訣伸向左側(cè)下方(圖2-121)。
 
 (2)左腳尖略外擺,使腳尖向前,右腳向左腳并步靠攏,兩腿屈膝半蹲。同時,右手握劍,臂外旋,使劍刃翻轉(zhuǎn)向上、向前下刺出,左手扶于劍柄處。目視前方(圖2-122)。
   
 
46.虛步亮劍(平分秋色)
右腳向后撤一步,屈膝半蹲;左腳腳跟提起,腳尖虛點地面,兩腿成左虛步式。同時,右手握劍,向右上方直臂斜舉,左手劍訣停于左胯旁。目視前方(圖2-123)。
 
   
47.轉(zhuǎn)身交劍(妙手回春)
(1)右腳外擺。右手持劍內(nèi)旋下落于體前, 手心向下 (圖2-124)。
 
(2)左腳外擺,身體微左轉(zhuǎn)。左手前指,右手持劍抬平 (圖2-125)。
 
(3)上體不動,右腳向左腳前蓋步,腳尖微內(nèi)扣(圖2-126)。
 
(4)左腳再向左擺步(圖2-127)。同時,右手舉劍在頭上云轉(zhuǎn)一周,左手準備接劍(圖2-128)。
     
 
(5)上動不停,左手從右手中接住劍柄,下落于體側(cè)。同時,右腳再上一步,屈膝平蹲成左虛步式。右手置于左小臂內(nèi)側(cè)。目視左前方(圖2-129)。
  
收式
(1)并步立掌
左腳踏實,右腳向左腳并步踏實。同時,左手持劍下落于體左側(cè),右手在身前立掌示禮。 目視前方 (圖2-130a、圖2-130b)。
     
 
(2)收式還原
右手下落于體側(cè),目視前方,立正收式(圖2-131)。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