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回眸一瞥那些令我們念念不忘的電影,竟然有許多蘇州吳歌閃耀其中。 吳歌,也被蘇州人叫做“山歌”,哼吳歌通常叫“唱山歌”,以前在街頭巷尾常有小販來兜售石印的吳歌唱詞讀物。哀婉凄迷的調(diào)子,讓吳歌受到很多電影導(dǎo)演的青睞,上世紀(jì)三四十年代,是吳歌在電影中熠熠生輝的時代,當(dāng)年眾多的電影歌曲出自蘇州吳歌,比如《天涯歌女》、《一江春水向東流》;即便到了現(xiàn)代,依然有很多電影人鐘情將吳歌安放其中。 我們不妨來回放一下那些經(jīng)典。 電影《馬路天使》 插曲《天涯歌女》 吳歌《知心客》 1941年上海國泰影片公司拍攝的《馬路天使》,其中的插曲《天涯歌女》脫胎于吳歌《知心客》?!短煅母枧吩~曲作者分別是鼎鼎大名的田漢和賀綠汀,演唱者是上世紀(jì)三四十年代著名的歌星“金嗓子”周璇。 《天涯歌女》的創(chuàng)作源頭,最普遍公認(rèn)的說法是賀綠汀改編自蘇南民間小調(diào)《知心客》,另一個說法是改編自蘇州的雙鳳吳歌。吳歌《知心客》歌詞是這樣的:“云巖殿,拜壇前,一笑誰知把禍牽,就這樣他賣身書僮變,哎呀他是成心來糾纏……” 電影《三笑》 江南小調(diào)15首 香港戲曲故事片《三笑》1964年在香港首映,劇中貫穿了眾多江南小調(diào),由向群、陳思思扮演的唐伯虎和秋香形象家喻戶曉,1979年在大陸公映立即風(fēng)靡全國。電影中竟用了15首江南小調(diào),《云巖殿,拜壇前》,《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秋香三愿》,《一笑三笑非尋常》……且用得十分巧妙,充分展現(xiàn)了吳歌音樂的深厚內(nèi)涵和包容性。 電影《色?戒》 清唱《天涯歌女》 江南小調(diào)《姑蘇好風(fēng)光》 電影中王佳芝去日本酒館赴約,聽了易先生對日本人的感慨之后,主動說“我給你唱首歌吧,我比他們唱得好”。天涯呀海角,覓呀覓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哎呀哎呀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這源自江南小調(diào)《姑蘇好風(fēng)光》:“上有呀蘇杭,下呀有蘇杭,城里有園林,城外有水鄉(xiāng),哎呀,蘇州好風(fēng)光……” 《天涯歌女》和蘇州人盡皆知的女聲評彈《姑蘇好風(fēng)光》非常相似,《姑蘇好風(fēng)光》歌詞內(nèi)容結(jié)合十二月花名,歌唱蘇州景色及風(fēng)情。原為蘇灘曲目,曲調(diào)用曲牌《大九連環(huán)》,整曲的開頭一分鐘與《天涯歌女》近乎相同,當(dāng)然我們也可以把原型定格在更懷舊一些的《知心客》。 電影《馬路天使》 歌曲《四季歌》 曲調(diào)《哭七七》 春季到來綠滿窗,大姑娘窗下繡鴛鴦,忽然一陣無情棒,打得鴛鴦各一方……這首《四季歌》,是上個世紀(jì)三四十年代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電影《馬路天使》中的主題歌之一,由賀綠汀作曲,田漢作詞,周璇首次演唱于1937年,改編自蘇州民歌,周璇因此曲一舉成名。《四季歌》曲調(diào)改編自蘇州民歌《哭七七》,《哭七七》是有著千百年傳唱?dú)v史的江南喪葬歌:頭七到來哭哀哀,手拿紅被蓋郎來。風(fēng)吹紅被四角動,好象奴郎活轉(zhuǎn)來……《馬路天使》中,金嗓子周璇一曲《四季歌》“春季到來綠滿窗”唱紅了當(dāng)時的上海灘,這婉轉(zhuǎn)悠長的旋律,其實完全脫胎于《哭七七》調(diào)。 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 插曲《明月彎彎照九州》 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拍攝于1947年,云集了當(dāng)年紅極一時的明星,如白楊、陶金、舒繡文、上官云珠等。影片以一家人的生活變遷,表現(xiàn)了十年的社會圖景。1947年10月在上海公映后反應(yīng)極為熱烈,出現(xiàn)“成千萬人引頸翹望,成千萬人踩進(jìn)戲院大門”的壯觀景象。其中的插曲《明月彎彎照九州》:“明月彎彎照九州,幾家喲歡樂幾家愁……”,哀婉的調(diào)子也出自吳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