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萬州《西山碑》又稱《西山南浦行記》。為建中靖國元年(1101)二月底,黃庭堅奉詔復官,“蒙恩東歸”途經(jīng)南浦(今重慶萬州),于太守高仲本西山(太白巖)之宴上所留墨寶。黃庭堅在簡述游覽西山緣由后,著力介紹西山地勢地貌,鋪陳西山林泉之美,由是發(fā)出“凡夔州一道,東望巫峽,西盡郁鄔,林泉之盛,莫與南浦爭長也”的感嘆,表達對巴山渝水的熱愛和眷戀。 《西山碑》為摩崖石刻,全碑高1米,寬2.6米,共21行,173字,字徑多為10厘米,是巴蜀現(xiàn)存黃庭堅題刻中篇幅最長、字數(shù)最多的一件。此碑和黃氏出川后次第寫出的《伏波神祠詩》、《松風閣》詩同氣連枝,為黃庭堅晚年三件代表作之一。通碑篆書筆法,中鋒澀進,因而元氣郁勃,凝重中顯瘦勁,字的體勢多呈修長,左沉右聳,倔拗沉雄,又時出爽利之筆,而不掩俊秀之色。字與字之間,時而如嶙峋溪石,上銜下嵌,綿密貫氣,時而一長豎宕開,顯得節(jié)奏明快,蕭散清靈;集字成行則行似江河游龍,擺動蕩漾,首尾一氣,渾然天成。此碑書法,能讓人感受到川江船工搏風劈浪雄姿的震撼。清代咸豐七年(1857),長沙府解元馮卓懷任萬縣知縣時,曾將此碑拓片送呈其師曾國藩,曾氏評此碑為“海內(nèi)存世黃書第一”。 《西山碑》全文收錄于《黃庭堅全集》及宋以后的歷代《萬縣志》。據(jù)中國書協(xié)會員陶梅岑先生考證后認為,《西山碑》為黃庭堅在巴蜀期間所留石刻作品中唯一的真跡?!段魃奖吩捎跁r代久遠,石質(zhì)風化、漫漶現(xiàn)象嚴重,現(xiàn)已禁止拓制。巴渝文化會館存《西山碑》為現(xiàn)萬州書協(xié)主席鄭永松先生于20年前翻刻,此刻本字跡清晰,字形準確,筆意連貫,章法呼應自然和諧,具有較高的學習和收藏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