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地理高考中??嫉牡乩碛嬎?/span>

 歷史一葉 2014-04-04

    地球、地球運動的計算

(一)   地方時、區(qū)時的計算

依據(jù):兩地的經(jīng)度相差15°,兩地的地方時相差1小時。

方法:

1、已知經(jīng)度求時區(qū)  時區(qū)數(shù)≈經(jīng)度÷15 (四舍五入取整數(shù)。東經(jīng)為東時區(qū),西經(jīng)為西時區(qū))。

2、已知某地地方時求另一地地方時  地方時=已知地方時±兩地經(jīng)度差÷15°/時,東+西-。

3、已知某地區(qū)時求另一地區(qū)時  某地區(qū)區(qū)時=已知地區(qū)區(qū)時±兩地時區(qū)差,東+西-。

4、時區(qū)差=甲時區(qū)數(shù)-乙時區(qū)數(shù)。

5、已知兩地地方時及一地經(jīng)度,求另一地的經(jīng)度  所求經(jīng)度=已知經(jīng)度±兩地地方時差÷4/1°,東+西-。

6、已知某地正午時的北京時間,求該地經(jīng)度  所求經(jīng)度=120°E±(當?shù)乇本r間-12)÷4/1°。

7、已知某地的日出或日落的北京時間及晝長或夜長求經(jīng)度 

①先求當?shù)卣鐣r的北京時間   當?shù)卣鐣r的北京時間=日出+晝長/2=日落-晝長/2

②再用6中的公式求解。

8、日照圖上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jīng)線地方時為600,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jīng)線的地方時為1800;晨昏線與某緯線的切點所在經(jīng)線為000(切點為極晝)或1200(切點為極夜)。

(二)兩個日期范圍比的計算

依據(jù):地方時為0時的經(jīng)線向東到180°(國際日期變更線)為新一天;反之為舊的一天。

方法:180°經(jīng)線的地方時為n時,則新一天的范圍為n×15°。由此,新一天/舊一天=15°n/180°-15°n。

(三)晝夜長短的計算

依據(jù):地球自轉的角速度為15°/小時。

方法:

1、某地晝(夜)長=該地緯線圈晝(夜)弧度數(shù)÷15°/小時;

2、晝長=日落地方時-日出地方時=12-日出地方時)×2=(日落地方時-12)×2;

3、極晝區(qū)晝長為24小時,極夜區(qū)晝長為0小時,赤道上各地晝長永遠是12小時,兩分日全球各地晝長均為12小時;

4、緯度相同,晝夜長短相等,日出日落時刻相同;

5、不同半球相同緯度的兩地晝夜長短相反,即某地晝長=對應另一半球相同緯度大小地的夜長。

(四)日出日落時刻的計算

1、日出時刻=12-晝長/2=夜長/2;日落時刻=12+晝長/2=24-夜長/2

2、日照圖上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jīng)線地方時為600,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jīng)線的地方時為1800;晨昏線與某緯線的切點所在經(jīng)線為000(切點為極晝)或1200(切點為極夜)。

3、日照圖中晨線上各地均為日出;昏線上的各地均為日落。然后依據(jù)兩地的經(jīng)度差與地方時差的關系計算。

(五)太陽高度的計算

1、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h=90°)向四周以同心圓的形式遞減,到晨昏線上為0。晝半球h0°,夜半球h0°,晨昏上h=0°。解題方法一定要注意把等太陽高度線圖轉化為日照圖,關鍵是注意中心點或為太陽直射點,或為夜半球中點。

2、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H90°-|φ±δ|。(式中H為正午太陽高度;ф為當?shù)鼐暥?,取正值;δ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φ和δ位于同一半球取-,否則取+)。

3、兩地的緯度差=兩地的正午太陽高度差

4、極晝區(qū)中的極點的(正午)太陽高度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相同。

5、tanH=桿長/桿影長。

(六)對zhi點的計算

兩個點關于地心對稱。其經(jīng)度互補方位相反;其緯度相同方位相反。

(七)地球運動速度的計算

1、地球自轉的速度:①地球上除南北極點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時15°;②地球上赤道處線速度最大,南北極點為0,任意緯線上線速度Vф=V赤道cosф=1670cosфkm/h ③同步衛(wèi)星的角速度與地球上除極點外的任一點都相等,線速度比對應地面上的點大

2、地球公轉的速度:角速度在遠日點(7月)較慢,在近日點(1月)較快;線速度與此類似。

3、運動器感覺晝夜更替周期的計算:T=360°/(地球自轉角速度±運動器角速度),(同向相加,逆向相減)。

(八)某日(R)太陽直射點的地理緯度位置的計算

某日(R)太陽直射點的地理緯度位置=23°26NR622*23°26*4/365

說明:(1)此公式只能大致計算一年當中某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2)計算結果若是正值,則為北緯;若為負值,則為南緯;

3R為某日日期,R-622為該日與622相差的天數(shù),(23°26*4/365)為太陽直射點一日內(nèi)移動的緯度距離。(假設其移動是勻速的)

(九) 在太陽直射的經(jīng)線上,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緯度就相差多少度,據(jù)此可計算該經(jīng)線上某一點的緯度數(shù)值;如果太陽直射赤道,則赤道上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經(jīng)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陽直射點不在赤道,則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經(jīng)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陽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該緯線上某一點的經(jīng)度和地方時。

(十)其他

1、北半球某地的北極星的仰角就是當?shù)氐木暥取?/SPAN>

2、出現(xiàn)極夜極晝的最低緯度與當日的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互余。

3、同一條經(jīng)線上的緯度差等于兩地的正午太陽高度差。

  地圖的計算

1、比例尺的計算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注意:①比例尺本身沒有單位,但計算時要注意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單位要先換算統(tǒng)一。②比例尺大小實際上是實際距離縮小的程度,數(shù)值上表現(xiàn)為比值的大小。③比例尺的縮小或放大是距離的縮放、并非面積的縮放。④圖上距離往往需要在地圖上量取。

2、實際距離

1)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2)在經(jīng)緯網(wǎng)圖上:經(jīng)線上1=111千米  緯線上1=111*cosA千米,A是緯度

3、絕對高度  即海拔。由等高線直接判斷。

4、相對高度  即兩地的海拔差。

1)等高線地圖中  兩點的相對高度公式:(x-1)·h≤H<(x+1)·h,其中H為相對高度,h為等高距,x為等高線條數(shù)。計算陡崖的高度時x為相交等高線的條數(shù)。

2)等溫線地圖中  氣溫每下降0.6,海拔就升高100。

5、坡度的計算

坡度=兩地的相對高度/兩地的實際水平距離。

注意:兩地的水平距離并不等同于兩地實際距離。

①等壓線圖中的風力大小可參考公式tanA=MN(M表示等壓距,N表示實際的水平距離)進行比較。

②等壓線圖中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大小tanA=MN(M表示等壓距,N表示實際的水平距離)。

由于tan為增函數(shù),則比值越大,風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單位距離的溫差也越大。

6、地球表面兩地間最短距離的計算

地球表面兩地間最短距離就是過這兩地的大圓上的一段劣弧。若兩地均在晨昏線上,則晨昏線上的這段劣弧為兩地的最短距離。L=111*cosA千米。A為這兩地所在平面過地心的地心角。

  溫度的計算

1、對流層的氣溫變化:海拔每上升100,氣溫下降0。6;

2、當對流層的氣溫變率小于0.6/100時產(chǎn)生逆溫現(xiàn)象。

3、焚風效應:氣團每下沉100,氣溫增加1

4、常溫層以下地溫垂直遞增率:每往地下深100,地溫增加3。

  人文地理的計算

1、人口密度=人口總量/分布面積

2、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一死亡率=(當年出生人口-當年死亡人口)/當年總人口

3、人口增長率=(某時段末人口數(shù)-該時段初人口數(shù))/該時段初人口數(shù)=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機械增長率

4、總和生育率指一定時期育齡婦女(1549歲)各年齡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數(shù)表示。反映育齡婦女在1549周歲總的生育水平。

5、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數(shù)量/該地區(qū)人口總數(shù)

6、人口出生率=某一地區(qū)在一定時期內(nèi)(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數(shù)/同期平均人口數(shù)

7、死亡率=一定時期內(nèi)人口死亡人數(shù)/同期平均人口數(shù)

8、人口總負擔系數(shù)=指被撫養(yǎng)人口總數(shù)/1564歲人口總數(shù)。被撫養(yǎng)人口指014歲和65歲以上的人口。

9、性別比=總人口中男性人數(shù)/女性人數(shù)。通常用每100個女性人口相應有多少男性人口來表示。第五次人口普查統(tǒng)計,我國人口性別比是119.2100。

10、XX的人均占有量=XX的總量/人口總數(shù)

11、墾殖指數(shù)= 某國或地區(qū)已開墾種植的耕地面積/土地總面積

12、人口算術密度=一個國家的總人口/總面積

13、人口生理密度=一個國家的總人口/可耕地面積

14、耕地比重=人口算術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15、復種指數(shù)=農(nóng)業(yè)地區(qū)一年內(nèi)作物播種面積/耕地總面積

  其他的計算

1、地震釋放能量的計算  震級增加一級,能量增加30M=

2、地下水的埋藏的計算  如井深,井水與地面的深度等

3、河流的徑流量  徑流量=降水量—蒸發(fā)量

4、地理圖表的計算  據(jù)圖回答。

5、熱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計算

原理:某地多年的平均收入與支出相等。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